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红尘行者
  独立思考,爱好广泛。
网络日志正文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 2024-06-23 08:39:54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五

王能全


我思我在摄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北宋】苏轼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并在不远处开辟了一片荒地,起名“东坡”,在那里建一屋,名为“雪堂”。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九月,抒写作者深秋之夜在雪堂醉饮、回到临皋的情景,时苏轼四十八岁。

    上片叙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起句点明夜饮的地点是在东坡,饮得醉而复醒、醒而复醉;“仿佛”二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词人尽情尽兴痛饮的程度,已经不知深夜归来的具体时间。“家童鼻息已雷鸣”,夜阑人静,家童鼾声如雷,沉入酣睡。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敲门,家童也不回应,词人并不介意,豁达处之。秋夜深邃,苍穹浩渺。唯作者一人置身于空辽的江天,形影相伴,超然世外,倚杖伫立于江边。滚滚东去的大江,惊涛裂岸,雷霆般的浪涛声不绝于耳。词人敞开胸襟,心潮激荡,神思悠远。简洁的叙事,以“家童鼻息”声、江涛声,衬托寰宇万籁之无声。上片的结句,写实而又空灵,含不尽之意。笔端至此,顺其自然地转入下片。

    下片抒情。“长恨此身非我有”,化用《庄子·知北游》之句“汝身非汝有也。”宦海沉冤,贬至于此,长恨身不由己,被命运所驱使。苏东坡从内心最深处迸发出积压已久的怆然浩叹!词人进一层的幽思与自问:“何时忘却营营?”何时才能摆脱官场与世俗林林种种的羁绊呢?“营营”:种种恼人的世事。此句化用庄子《庄子·庚桑楚》的一句:“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的本意是:你的形体和精神非你所有,保全你的形体,保全你的天性,不要让你的思虑为世事所困扰。答案何在?作者随之自答。

    “夜阑风静縠纹平”,“夜阑”:夜残,夜将尽;“縠”:有绉纹的纱;“縠纹”:形容水波细纹。 词人的思绪从纷乱的人世回到眼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他的内心世界归于宁静。寓情于景,蕴涵深远,对这一句最好的解读就是苏轼《定风波》词中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首词,作者写在同一年,同一个地点。 安宁静谧的世界,没有风雨侵袭,没有晴阴无常,它是词人理想的生活家园、精神境地。苏轼在官场受到意想不到的打击后,到了黄州,思考人生最深刻的问题:生命的价值。他一次又一次地将人生的哲理出神入化地转为优美的词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期盼着,渴望着,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无边无际的江海上,驾一叶扁舟,无拘无束地飘游,让自己的余生融入净洁无垠的大自然之中。飘逸,浪漫,神往……

    苏轼之词,开拓了新风格、新境界。北宋胡寅评之:“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酒边词序》)这首词,寓景、情、理于一体,旷达洒脱,奇俊雄放,清丽绝尘,表达了苏东坡身处逆境、坦然处之的情怀,蕴含着对人生的思索和深刻的哲理。它是苏轼留给后人的臻至完美的词苑瑰宝、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每每读之,忘却生活中的营营。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


浏览(2202)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红尘行者
注册日期: 2024-04-08
访问总量: 23,45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赏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词苑漫话》,一本独树一帜的著
· 人的本质之九:后记之二:哲学的
分类目录
【文学】
·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赏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词苑漫话》,一本独树一帜的著
【哲学】
· 人的本质之九:后记之二:哲学的
· 人的本质之八:后记之一:与一些
· 人的本质之七:小结
· 人的本质之六 - 本质的力量
· 人的本质之五 - 人的生命的本质
· 人的本质之四:人的根本是人的生
· 人的本质之三 - 人的本质
· 人的本质之二 - 本质与现象
· 人的本质之一 - 前言 正确定义
存档目录
2024-06-01 - 2024-06-23
2024-05-16 - 2024-05-24
2024-04-07 - 2024-04-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