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革命,很多人錯誤理解這個名詞,把革命等同於暴力革命、流血革命。其實,任何在現有規則框架外建立新秩序都可以稱為革命。比如,屋大維把羅馬共和國變成帝國就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工業革命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一種革命(但很多沒有文化的以為革命必須流血,於是開始武鬥。這顯然是毛澤東沒有預料到的。) 如果讀讀美國人撰寫的中國現代史,你會發現中國的革命歷史在美國人那裡產生很大的共鳴。這是因為,美國人自己的歷史就是一部革命的歷史,而且與中國類似,是一部推翻殖民統治的革命歷史。因此,在看待中國歷史時,美國人往往感同身受。 當然,中美不同的是,中國反殖民的歷史夾雜着民族的因素。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革命鬥爭,進行了各種嘗試,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西方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注一),中國人民之所以選擇共產黨是因為後者能夠解決當時中國社會的兩個基本問題:(1)帝國主義(2)貧困。由於國民黨基本遵循西方自由主義關於私有財產的思路,不可能進行全面的土地改革,因此國民黨在貧困問題上毫無建樹;在反帝國主義的問題上,國民黨的革命性也顯得不夠徹底;相反,共產黨的軍事鬥爭路線解決了帝國主義問題,而其土地政策解決了貧困問題。這是西方學界認為國民黨失敗、共產黨成功的原因。 今天中美兩國之所以成為世界頭號強國,毫無疑問與兩者的革命性有很大的關係。 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已經不是小孩子。。。人到老年就要死亡,黨也是這樣。階級消滅了,作為階級鬥爭的工具的一切東西,政黨和國家機器,將因其喪失作用,沒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結自己的歷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級的人類社會。。。。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專政的國家權力,就是這樣的條件。】 從毛澤東這一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性質的奠基性文件中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在一定時間內、一定條件下將繼續存在。中國國內階級鬥爭或許已經基本完結,但在中華民族改變世界格局的歷史階段,中國仍然需要一個強大的集團組織,完成其反對帝國主義、軍國主義、實現世界長久和平與繁榮的歷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