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语言、文字、宗教这是四个不同的概念,也是四个对人进行分类的属性参数。显然具体到一个人群,这四个参数是可以独立变化的。比如说,一个满族人,可能只会说越南语,使用法式越南文,信仰伊斯兰教。 种族分类,一般根据其基因,而基因决定其外部生物特征,如眼睛大小,与情感特征,如是否有安全感。 种族可以混合,但种族混合取决于地域。比如说,欧亚大草原(Eurasian Steppe)上的游牧民族,从中国历史记载的匈奴开始,经过上千年的混合,一般都统称为突厥(Turkic)。 种族与语言又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婴儿生下来不会说话,必须有人教。古代没有录音机,没有语言寄宿学校,儿童说话基本只能是父母教。因此,一般来说,一个种族的语言有一定延续性---除非这个种族长期与一个更大的语言群体生活在一起。比如说,满人,经过在汉人群中生活300年,他们已经从汉人那里学会了汉语,而满语基本就抛弃了。 同一种(或者类似的)语言可以使用不同文字。这对那些自己没有产生文字概念的民族尤其如此。 至于宗教则是一个变化最为独立的参数。宗教的传播一般是由发源地扩散,越接近其发源地的,受的影响也最大。 有了这些基本的、显然的推断,我们来分析一下回鹘的变迁。 首先,回鹘来自中国北方草原。如上所述,这一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是突厥,使用的语言为Turkic语系。回鹘也不例外,其语言为突厥语。 再看回鹘在公元8世纪迁入西域之前西域的情况。此地离印度最近,也几乎是印度与中国联系的唯一人行通道。从佛教创立到回鹘进入,已经经过了1千4百多年。显然,在唐代境内,这个地方是佛教或者其他印度宗教最发达、密集的地方。而且西域有不少印欧血统的人种。 回鹘为北方游牧民族,在迁入西域之前,不信佛教,而是其原始的部落宗教。 迁入西域后,回鹘当然有可能与改信佛教。 但是,回鹘迁入的时间正好是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兴旺的时期,伊斯兰教向西域的渗透,逐渐消除了原有的佛教基础。 事实上,不仅是回鹘人,不仅是其他地方的突厥人,中亚地区的人后来基本都信了伊斯兰,这包括波斯人,都开始读古兰经。 因此,回鹘人摒弃原有的突厥文字,使用阿拉伯文字也就是正常的了。 以上是拍砖引玉,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