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扩大内需 今后10年中国玩完了 万维读者网 2011-08-12 23:54:39 万维读者网记者林孟编译报道:美债危机之下,中国何去何从?美国“真正清晰世界网”(Real Clear World)8月12日刊登“卡内基基金会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佩提斯(Michael Pettis)的文章说,一小批人数逐渐增加的中国经济学家开始预言,今后几年中国的年度经济增长率,将显著放缓到6%至7%。但是,调整的数字可能低到只有上述增长率的一半左右。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大量增加的政府直接投资。因此,中国经济必须使用大量贸易盈余,来吸收制造业过剩的产能。现在这种情况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对基建和房地产的投资大量过剩。而欧洲、日本、美国都在债务危机中苦苦挣扎,对中国出口货品的需求将停滞不前。 中国能够摆脱对投资的依赖,让扩大内需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吗?有可能,但难度很大。中国的内需只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国内经济不平衡如此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北京一些人已经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北京的政策制定者表示,今后10年中国将把内需扩大到占GDP的50%。然而即使这个数字也偏低,将会使中国屈居东亚低消费国家排名之尾。 即使这样一个目标,能否达到也不无疑问。因为内需增长必须超过GDP增长4个百分点,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过去几十年,中国内需每年增长7%至8%,但GDP却以10%至11%的惊人速度增长。如果中国的GDP如前面预测的那样,放缓到每年增长6%至7%,那么内需每年必须增长10%到11%,才能扩大到占GDP一半份额的程度。 如此高幅度的内需增长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强烈地制约着内需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靠人为的低利率,将个体资金转移到公司法人手中。这就大幅减轻了国企的借贷成本,他们利用这些轻易获得的贷款大肆投资。银行的利润因此增加,比较容易分拆坏账。这种廉价借贷得以实施,是以压抑银行存款人为代价的。低利率迫使存款人牺牲消费,拼命存钱,结果导致内需消费占GDP的比例越来越低。如果中国想以内需取代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必须颠覆人为低利率政策,让家庭存户的财富在总体经济增长中获得越来越大的份额。 这一逆转不可避免,但却很不容易实现。浪费的投资和过量的产能正在使银行的负债增加,因此要让财富继续健康地转移,就必须保证银行体系能够承受。但今后几十年如果中国家庭存户继续像过去那样付出代价,中国经济就会陷在原来的模式中难于脱身。历史证明举债发展是错误的。现代史上那些获得过多年“奇迹”发展期的国家,都碰到了过量投资导致负债累累的问题。如日本就由于自己制造的国内经济失衡问题而债台高筑,至今无法解决。 但拖延这种逆转的代价也不容忽视。即使中国的内需保持过去10年的增长率,而且中国和全球的经济状况好转,债务水平大幅降低,中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也必须降低到3%到4%,才能收到经济重组的效果。换句话说,必须断然大幅度减少投资才行。 但如果靠放缓GDP增长来拉动内需增长,可能使内需增长率低于过去10年,这又反过来使重组经济更加困难。因此加速扩大内需的唯一办法,就是由中国政府重整银行的国有资产。中国已经做出一些痛苦的决定,改变以投资拉动的经济。总之,所有情况都取决于中国经济如何从一向的高速发展放缓下来。北京和世界都必须习惯于这种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