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谁是真保钓 谁在玩保钓(《加拿大都市报》2012年8月31日) 石夫 中国官方和民间的保钓行动,从前一段的似乎互为奥援,到现在要分道扬镳了。正好一宗不大的“拔旗事件”,为北京的转向提供了契机——7月27日,日本驻华大使丹羽一郎的座驾在北京大街上遭中国人开车拦截,车上悬挂的日本国旗被中国人拔走。这当然是一桩侵犯外交特权的事件,日方提出抗议无可厚非。但拔掉大使座驾上中国人心目中的“膏药旗”,只是近期中国民间保钓浪潮中,一时过激出格之举。拔旗者既没有伤害日本大使和其他外交人员,也没有破坏大使汽车等日本资产。 可是日方却小题大做,不仅提出严重外交抗议,还要求北京当局把政治性的过激保钓举动,作为刑事案立案侦查。如此明目张胆干涉中国司法,已经超出了国际外交范畴,一副得势不饶人的嘴脸。北京当局由外交部亚洲局长出面对事件“深表遗憾”,并承诺尽力“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近来发出激烈保钓言论的官方《环球时报》,次日专门发表社论,斥责拔旗是“胡来”。北京的外交礼数已经足够,日人并无进一步要求。 可恰巧也在8月27日,《环球时报》转载其母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驻日本分社负责人韩晓清的长文,竟然对香港保钓人士8月15日的登岛行动,扣上“不是爱国行为,而是害国行为”的可怕大帽子!按照此文的混账逻辑,中日钓岛主权争执激化,中日邦交40周年气氛遭到破坏,罪魁祸首不是石原慎太郎等人,而是中港台的“所谓保钓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韩晓清的文章7月24日就已经在日本发表,但却不敢同时在中国国内刊登。待到三天后的7月27日,自己海外版日本分社负责人的文章,又不敢堂堂正正登在《人民日报》,而由旗下子报《环球时报》刊出。碰巧当天下午发生拔旗事件,无意中为北京当局的保钓舆论转向作了铺垫。虽然同日的《环球时报》继续在另一篇措辞强硬的文章中,甚至暗示不惜为钓岛与日本一战,但有了韩晓清倒打一耙谴责保钓,向日本输诚交底的大作,北京当局色厉内荏,首鼠两端的立场已经暴露无遗。 紧接着,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致胡锦涛的亲笔信,赶在7月28日由副首相专程送到北京。这封信弹起了“冷静理性对话”的调子。同日傍晚,日本媒体即声称,从多名负责对日外交的中国官员处得知,中国对钓岛问题的底线是所谓“三不”原则:即一是日人不登岛,二是不在岛上进行资源、环境调查,三是不在岛上设建筑。双方一唱一和,很难说纯属巧合。公众并不知道,是否只要日本默认“三不”,北京当局就默认东京的钓岛“国有化”?官方《环球时报》在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钓岛战略博弈上,同一天登出两篇互唱反调的文章,起码说明北京当局毫无原则,一副投机心态。 现在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北京对民间保钓历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利用,已经告一段落。中共当局目前的头等大事是“誓死保卫十八大”。至于钓岛主权,韩晓清的雄文早已说了,“钓鱼岛本来只是一个有争议的无人岛,钓鱼岛问题本来只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由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去解决”,才是“明智和智慧的方针”。大陆民众、中港台民间保钓人士和立场貌似强硬的北京当局,谁是真保钓,谁在玩保钓,至此总算一清二楚了。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