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成功的定义和分析可知,凡治人者谓之成功,那么有人就会问:“统治多少人才称得上算是治人者?”这一点我们还得引入相对论:凡有称领导者,其下有人(不能是光杆司令),他就可以是治人者。成功有大成功,大至统治宇宙(如果把上帝也算上的话)、国家。也有小成功,小到两人中的领头人。用两个汉字表达这种相对成功:从(從)和众。第一个是“从”字,从者,随行也,是跟随、从属、次要的。显然,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有左右、主次、从属之分,只要你是前面那个人,而非后面的那个“从”人,你就是二人中间的成功者。第二个是“众”字,众者,多也,是许多(人)的意思,这个字非常有意思,其实它的繁体汉字是与古代祭祀活动有关,是大家积聚在一起,把猪头献上,进行祭祀,后来延伸到许多人的意思。正因为他是许多人的意思,在生活中人们逐渐用三人代表了这个字,即常说的“三人一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上下之分。只要你是上头那个人,你就是三人中间的成功者。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上司,但不一定人人都有下手,所以,成功者永远少于大众。小领导对上级点头哈腰,阿谀奉承,对下级决不会这样,因为他不需要这样。从这一点出发,当今世界上没有多少人可以说得上是大成功,但只要是你是最后说“是”者,就可以说是大成功者,这就是“宁做鸡首,不做牛尾”的道理。我说了算,是现代人的追求,也是成功的通俗标志之一。 佛家讲究功德,有大功德和小功德,即大乘佛教法和小乘佛教法,对其个人来讲就是大成功和小成功。小乘就是经过持戒、修定、修慧达到解脱。通过四禅,达到四种定境:色无、空无、识无、非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无边无相的虚空合一的境界。如果一个出家的和尚能达到这种境界,他就是一个小成功者了。大乘是在小乘(小行者)之后,过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磐若),成为能够自觉和觉人的大乘菩萨道。可见,要功德圆满,大成功在佛家里是何等难,不经过久久八十一难,何能成佛,修的真身?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道家,要成功就相对容易了许多。成功的主要标志是有人可治,但在有限的国度里,只有至高无上的皇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者,可是人人都想成功,可无法通过治人而成功,于是就通过另一种方式--不受治于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方式来求得大成。于是,就有了道家的修行,离开有人就会受治于人的社会,最终成为一个不死、无拘无束、脱离天、地、人三界的神仙。不像佛家的“菩萨”那样肩负着“普度众生”、“觉人觉他”的伟大使命,道家的“神仙”非常逍遥自在,不管人,也不受人管,更没有伟大的使命,只是对信男信女们指点一下前程而已,通过不受治于人而获得大成,这也是在封建社会中,许多有学问的人,想大成却无缘治人,不得不学习道家而“隐居”,其目的也是为了不受治于人而能大成。现代诗人顾城也是想通过世外的“隐居”而大成,可惜不能治理两个女人而最终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患上了一种叫做“抑郁症”的病,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所谓的“不得志”而焦虑和苦闷的病。谁会患“抑郁症”?统治者?领导?成功者?当然不是!全是那些想成功而不得成功的人!智商低的、或是不想成功者,绝对不会患“抑郁”。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想象:人们决不会因为赚不到钱而患上“抑郁症”,因为第一,他们不会把钱的多少看成是成功,因为金钱不是成功。第二,他们认为,赚钱的机会是不均等的,赚不到钱,是自己不行,认了。可这些人始终认为成功(治人)的机会应当均等,如果自己升不了官,肯定是别人的不对,要么就是没有伯乐,自然就会认为自己不得志,有能力而不能用也。这也就是不少不得志者遁入空门、或大多数干脆把自己交给上帝和命运而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其实,佛家“度人”的主要市场,就是这些不得志的苦难之人,要他们忘掉一切欲望,达到“虚空”的境界而小成。 别忘了修正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当人们无法得到最高层次的时候,不得不向下一个层次投入,就有了“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三亩土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只要感觉幸福就算成功”等等自慰的言行。由于金字塔现象的无所不在,事实上,能成功到达上层的人永远少于下层,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只能把幸福当做成功,过上一种“平安就是福”的生活,或者等待那些成功者的“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