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才有朋友说到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否适合美国的事,觉得值得一提。其实,美国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刚好相反,背对背,但纬度相当,两国时差12小时,一年四季变化十分相似。但气候差异很大,是因为地理不同。中国的喜马拉雅山阻断了印度洋的湿润气流;戈壁大沙漠干燥的空气吸走了西北大地的水分,形成了只有黄河下游和江南才能产粮的局面。而美国三面临海,由于气流自西向东,所以中部以东几乎所有的雨雪都来自南北冷热空气相会,然后被太平洋流驱动,向东北方向移动。只有夏末、秋初,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向西北,形成暴雨。而西海岸历来具有完全不同的气候,但近年来变化很大,使得本来多雨的西海岸,变得干旱,甚至湖畔干枯。 回头再说中国24节气,24节气已经应用了几千年,每隔十五天换一节气。由于地球的公转时间和一年里的天数不能整除,所以就必须对一年内的天数加以调整,这就是闰年,但闰年里的闰月,则是根据24节气确定。24节气主要用于中国北方的农耕,对于南方的气候差不是十分吻合,所以应用起来还是有差异的,但大概方向是不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预报非常精准,这样就显得二中国的24节气不是那么准确了。这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从24节气的产生到现在,全球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4节气本身却没有调整,显然不是节气本身,而是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无法加以调整所致。第二,在下一个闰年来临之前,24节气和一年四季就必然会产生距离。这种距离要直到下一个闰年才能加以调整。比如今年的立春就在去年的12月,而雨水和惊蛰就在天寒地冻的正月。其实正月应该是小寒和大寒,如果按照今年的24节气推算,农历的5月份就进入了小暑大暑,至少早了一个节气(十五天),这就是今年为什么快到了春风,天气还这么冷的部分原因。 不过话又说回来,24节气已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了,它只是一种中国的文化,对气象和农耕已经没实际性作用,只是大概地表明四季里的差异,因为精准的气象预报,已成为人们四季活动的主要指导。 过去,文人们会根据二十四节气做诗词、写文章,到今天你如果还是非要把24节气和实际气候联系起来,就会出现在惊蛰时,诗里说“春雷”,其实是下大雪的谬误。有一天,我把我的诗给朋友看,“一夜风雨中”,他就说,昨晚没下雨啊,你这不是胡写吗?我的诗里有很多相思、惆怅的句子,有人就问,你相思谁呀?梦中之人是谁?所以有时候觉得真是对牛弹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