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十五元宵节,传统的新年就过完了。近些年来,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规模也越来越宏伟,人们的花销也越来越大,国家给的假日也是世界第一,可网上总是流传着许多抱怨,说“越来越没有了年味”,怎么都吸引不起他(她)兴趣,竟然总结出一条理由,说是因为人富了、人情味没了;消费的是钱,买不来情。我倒对这种议论和结论有不同的看法,与其说年味越来越淡,不如说人们对过年的喜悦感与期待感越来越少。 第一、那些觉得没有了过去的“年味”的人,是因为他们老了。过年、过节本来就是小孩子、年轻人的快乐,家长父母的负担。不要说现在,就是在几千年以前都一样,过所有的节日,大人人们都会觉得“累”,如果是穷人家,过节、过年更是一种负担(建议看看白毛女),是父母的“愁”,而自己只能从孩子们的行为得到快乐。不信你问问你们的父母,看他们在你认为“有年味”的时候,是否和现在的你一样。 第二、写这些东西的人,都是些老人,他们不是对现在的“年”不满意,而是对过去的“年”怀念,即便是能还原到他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他一样不会有那时候的感受。年和年味都没变,是他们变了。白居易有一首诗,可以说明唐朝的老人就已经感觉到没有所谓的“年味“了,而不是今天: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第三、现如今的信息社会,每个人都随时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有什么,所以很容易把自己的情况与别人比,看见别人比自己更富有、过年更奢华,当然就觉得没有了你所盼望的“年味”了。 第四、人老了,所有的阈值都高了,能让你兴奋的点都提高了许多,你也失去了许多兴趣,怎么都满足不了你。当年大家都穷,一年能吃上几顿好饭?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服,因为每个人只有八尺布票。给你一颗糖,就觉得很幸福。现在人们都富了,能让你高兴的东西越来越少。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应该看看你们的孙子的感受,过年是否“有味”,问问孩子, 这样你才会知道过年依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年味永久,兴趣难长。有道是: 除夕快乐世人知,欢聚一堂酒肉吃。 年味香能传万代,幸福留在少儿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