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逸事(2): 农村里的文化人 有人说,文革中的小三界, 即文革是上初中的学生,大部分成了农村的秀才,因为他们文革赶上了,后来恢复高考时, 因为高中的课程基本没学,大部分当了民办教师,成了联系真正的劳动人民和外部世界的桥梁。 我要说,比小三届再早的,是三刚叔这样的,旧社会过来的, 私塾教育的, 能识文段字的文化人。 上一集谈了二刚叔的绿豆丸子汤。 实际上也是一项发明: 想想不管春夏秋冬,到了集市上,逛累了, 花上1毛钱,来碗有粉丝, 有菠菜的绿豆丸子汤(粥), 有解渴, 又顶饿,热呼呼的,实在适合农村的消费。 当然, 要真正吃饱, 你还得回家。 扯远了, 回来说三刚叔。 三刚叔是我们村为数不多的文化人,精明强干, 有文化,会算帐,人称军师。 他的文化有多深呢? 这么说吧: 能看三国, 能看聊斋, 当然也能看武侠小说。夏天里能在晚上给大家讲聊斋的, 我们村只有这么一位。 聪明的人特别在意其他的聪明人, 算是腥腥相惜吧。小学的时候, 村里的老师夸我聪明, 三刚叔不服气, 要亲自试一试: 两个人到集市去赶集, 一个背了一口袋绿豆, 一个背了一口袋白面(小麦面粉), 他们两个在半路上碰着了。 两个人一商量,我用我的绿豆换你的面粉,你用你的面粉换我的绿豆。 怎么换? 我记得当时我问了一个问题:口袋都是满的吗? 三刚叔说: 没满。 那我说: 把口袋翻过来,不就换成了? 他的老婆直夸我聪明。 但是, 三刚叔说: 且满,怎么翻? 经他这么一问, 再仔细想一想,问题就来了: 如果半袋绿豆, 把中间打个结, 再翻过来,那不是没空间了吗? 另外,把面粉袋子翻过来,肯定问题多多, 还有,中间的结后来如何解开? 一思考这些问题,我就楞在那里。 三刚叔很得意的说: 你看, 你看,他不真会,他就是借音(意思顺杆爬)。 现在, 我要说, 三刚叔, 你老说的对, 到现在我也不清楚你老人家的正确答案。后来我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三刚叔对我的尊重令我终身难忘。 在农村, 要是学问太大了,难免曲高和寡。 三刚叔90年代去世, 也算寿终正寝。 临去世前,已经病的十分重了, 有姓甄的亲戚来看望。 甄是一个不很常见的字。 和这个世界再见之前,三刚叔问周围的人: 甄字怎么写? 没有知道的。 后来想到了我哥: 叫XX来。 我哥说: 是西土瓦吧? 三刚叔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了这个多彩的世界。 我和我的乡亲们, 感谢你的聊斋, 三国和老道。 知道你为了给我们讲故事, 曾经费了不少灯油, 把三国从头背到尾。 谢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