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强调“不能赶农民上楼”引人警醒 编者按: 2000年5月以来,温总理三番5次强调,不准强迫农民上楼, 最近更明确在中央农村会议上明确指出,农民的宅基地, 承包的生产对土地是农民的财产,任何人不能剥夺。 但是,总有一部分基层干部, 利欲熏心, 对党中央的正确政策不负气, 阳逢阴为。 借口本地区情况特殊,拒不执行党中央的惠民和凝聚民心的政策, 而只知道从农民那里收刮钱财。 远的有山东省由省政府下文件的三年全省拆迁, 近的有广东的农民闹事。 在一个人均0。8亩土地的农村, 土地被卖掉80%, 让剩下的农民如何生活? 如果浓民不闹事,我们的政府在哪里? 党在哪里? 他们有没有考虑过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如何生活?这样的政府让农民除了反抗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出路? 很多人认为温总理爱表演,爱流泪,不解决真正的问题。 但是通过温总理的讲话,我认为温总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是一贯的,真挚的, 是有良心的好总理。 地方政府胆敢对抗温总理,国务院, 是因为有峙无恐, 仗着自己中央有人,温总理对他们没有办法。这些贪国家财产为自己儿女某利益,盖洋房, 存美金的所谓共产党高级干部,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最终会走进历史的垃圾堆。 而那些只知道收刮民脂民膏, 行贿上级的地方领导, 最终也会遗臭万年。 什么JB共产党书记,只是一堆狗屎。 相反,温总理今年的讲话,将永垂青史。 正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7日起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据12月28日《人民日报》) 应该说,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农”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而今年温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用了较大篇幅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提到“不能赶农民上楼”,再一次引起人们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冷静思考和理智分析。 不可否认,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为名,为了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或是盲目开发房地产,而不征求农民意见,不尊重客观实际,不顾条件大拆大建,不仅丢掉了现代农村风光,而且导致农民失去土地与精神家园,出现“赶农民上楼”的现象。一些地方的农民由于失去了土地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料,加上社会保障又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农民生活失去了可靠的来源,无可奈何之下,就只有流向城市、另谋生路。 按理说,让农民改善居住条件,住上楼房,原本并不是什么坏事,推进城镇化建设也是现代文明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让农村变城市、让村居变居民,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而社会发展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不能脱离实际而拔苗助长,否则只能欲速则不达。农民“上楼”之前,要先解决致富问题。如果农民住上新房,增收致富的问题解决不了,生活水平一样难以提高。可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切实保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农村就是农村,有着独有的田园风光和生产方式,也有着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照搬城市的模式。导致农民不愿“上楼”,还有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正如温总理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所讲的那样:“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即使是为农民办好事,也要允许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 当然,之所以产生“赶农民上楼”现象,还与一些领导干部的“焦虑政绩观”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了显示政绩,一些地方领导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冒进,简单地贪大求洋,对新农村建设大干快上、强力推进,认为盖了多少高楼、建了多少农民公寓、搬迁了多少农民上楼,就是提升农村形象、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正是在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支配下,过多、过早、过滥地催生了农民“上楼”的形象工程。 实践表明,农民“上楼”的现象,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伤害农民的切身利益,还破坏淳朴的农村风光。温总理强调“不能赶农民上楼”,意在告诫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群众,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真正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胡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