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文艺 先还是说电影。因为文革期间,全国大多数地方是没有电视的,是工业的发展没有到这个程度。而全国许多农村,也还是没有电的,一些地方还是点煤油灯。但是许多小的发电也还是有。比如我当年在海南岛当兵在拉练的过程中,部队住进了一个黎族小村庄,附近有一个小水库,是拦住山上流下来的溪流修建的,把小水库的水蓄满之后,晚上放水,带动发电机发电,当时在全国开展小水电运动,这个发电就是当时的产物。但是,小水库蓄一天的水,晚上只能够发两个小时的电,水就放光了。而且,那个电压不稳定且低,灯泡都是暗暗的。这是当地的知识青年的作品。 当时的农村有公社放映队,一种小型的电影放映机,用一台小型发电机带动,翻山越岭地为群众们放映。当时农村一说什么地方有电影看,周围的人们也都翻山越岭地跑过来看。那种放映是免费的。 我记得当时看电影是这么一个频率,城市和军队,是一周放一部片子,而农村,则一个月左右看到一部电影。 我小时候,甚至到了年轻的时候,都是特别喜欢看电影的。甚至到了这种程度,就是不管什么片子都看。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人民,能够看到一个银幕上有活动的人,活动的东西,那就会感到很神奇,很有意思,因此,甚至根本就不管那些活动的人或者东西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当然,能够有内容更好,看得多了,胃口才会大,才会提出看法,这部片子好,那部片子不太好。 还是先说农村,因为毛泽东这个人就关注农村,比如说医疗,就说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上面我讲了,在农村约一个月看一次电影,则一年就是看十二部电影。 十年看多少部?应当看一百二十部。样板戏是最早推出的,那就有八部,加上一些新闻纪录片,比如说当时我看的一个新闻片叫《红旗渠》就很好看,还有《送瘟神》。加上《南征北战》,《铁道卫士》,还有苏联的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还有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卖花姑娘》等等。而样板戏除了八部以外,还在出新的,也都拍成了电影,比如说《杜鹃山》原本就不是八个样板戏里的,还有《平原作战》,《沂蒙颂》。还有一些动画片,如《草原英雄小姐妹》,《东海小哨兵》,还有罗马尼亚电影《蓝色的多瑙河》,当然,同名的乐曲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听到的,还会用口琴吹。还有阿尔巴尼亚的电影《海岸风雷》,《广阔的地平线》等等。后来也出了一些国产故事片,如《艳阳天》,《战洪图》,《侦察兵》,《金光大道》,还翻拍了一些故事片,如《渡江侦察记》。看过一些越南故事片,但是片名我却忘了,谁能够记得起来?还有《决裂》,《欢腾的小凉河》,《春苗》等等。我实在记不起来一些电影的名子,要不这样,有谁能够查找出或者列出一个电影清单,把文革期间放的正片全部罗列?如果没有这样的资料的话,不如大家一起凭记忆凑出来? 而除了看电影,就是各单位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编排节目演出。当时的文艺宣传队可是有许多级别的,最低的级别,就是我上中学的时候,一个班(当时叫排)就组成了一个宣传队,在街头演出,我是负责吹笛子的,还有人拉二胡敲木鱼什么的。 一到快过节的时候,各单位自己也要组织晚会,要组织人表演节目,那个节目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有快板,三句半,山东快书,合唱,合奏,独奏,相声,双簧,独幕话剧,舞蹈,表演唱,等等。 当时全国各个不同级别的宣传队有一个提拔机制,一是下一级宣传队中表演得好的人,就提拔到上一级,可以一直提上去。实际上在央视火过的赵本山,姜昆,还有独唱演员关牧村,都是这种提拔的产物。这个提拔机制是不考虑文凭的,赵本山有文凭吗?好象没有。 除了人的提拔外,还有节目的提拔。下面的单位创作任何小节目,那是相当自由的。如果一个小节目有前途,受欢迎,那就被上一级宣传队所采用,修改,提高,因此有一级一级的文艺大汇演,一直到中央一级的大汇演。 讲到这里,我想起我看过一个描述中国足球的报告文学,那个报告文学中就讲到了中国的乒乓球为什么这么火?他讲到了有一个外国人来中国看了以后,就回去说在乒乓球方面外国别想和中国争锋。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成群结队的小学生人人手里拿着一个球拍。任何一个运动如果有群众基础,才能够人才倍出。而足球呢?在德国每一个乡村都有足球场,是全民踢足球,这是德国足球火的原因。 那么,其实文艺宣传可能也是这样,如果有一个遍地开花的群众自编自演的机制,各路演员人才也会层出不穷的,这其实也是毛泽东的发动群众,人民战争的思想,这样就不至于这么些年了,就那么一个赵本山。 那么,当时被定为大毒草电影的,是不是就看不到了呢?还是可以看到,甚至得到了用市场经济无法达到的观看人数。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训传》,日本军国主义电影《啊海军》,《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大海战》,这种日本片现在连光碟都买不到。 那么,是不是当时总是在讲什么“三突出”呢?我认为不是。我认为当时宣传得最多的,是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江青的那一套也不是宣传得特别厉害,江青也没有办法压过毛泽东一头。而毛泽东的这个《讲话》并没有被历次的共产党中央定为晚年错误,也从来就没有被右派非常认真地从学术方面批判过。 当时是不是定了许多大毒草,甚至文革前的许多作品都定为大毒草呢?肯定是的。但是并不是简单的禁止,而是强调批判,因此当时都是能够接触到大毒草的。当时要批判什么,就会让群众接触到什么。我的关于孔子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在当年批林批孔的时候看到的材料中学来的。现在的中学生从小到大的课程中包括的孔子的知识,未见得有我当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获得的多。 此外,动不动把一个作品定为大毒草,是不是错误的呢?我觉得也要从当时中国的环境来看。 当时中国的环境是强敌环伺,苏联和美国都在准备用核弹来对付中国,中华民族其实是一直处于极度危险之中的。一个处于危险之中的民族,它的表现,和一个相对安全的民族的行为表现,是不会一样的。当时发出的“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决不是空穴来风,我在海南岛当兵的时候,那美国正在对越南狂轰滥炸,我军也随时准备它们掉过头来对海南岛进行狂轰滥炸。而北方苏联则在边境陈兵百万,勃列日涅夫是非常认真地考虑全面侵华的可能性的。 那么,我就可以打一个比方,就拿现在的禽流感来做比方。经常是一个地方发现了有一只鸡得了禽流感,那整个鸡场的鸡就全部杀光,那也太冤假错案了一些,我就相信,那被杀的鸡中大多数被我吃了其实是无害的,杀了可惜。当时的把许多文艺作品打成大毒草,也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产生的神经紧张心理。因此,如果要怪,最后统统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敌视造成的恶果,都是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 因此,拿和平时期的社会的行为表现,硬要套用到准战争时期的社会的行为上,对那个时候进行批评,就好象批评禽流感时期人们要杀掉大量的鸡的行为一样,属于批评不当。 我以为,自从宣布彻底否定文革后,我们的一些学者对于文革的历史时期的描述,就有一种脱离实际的倾向,妖魔化的倾向,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则一旦这种妖魔化的宣传穿了帮,会引起一个不好的负作用。一些个现在的年轻人中出现的“左”的倾向,反而是那种“右”的宣传穿帮了以后形成的。 任何时候都应当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任何时期,哪怕你把一个时期叫做黑暗时期吧,那文艺方面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就算是中世纪黑暗那段时间,也有一些好的画家画出来的画相当不错。在文艺方面否定一切的观点是错误的,哪怕文革是错误的,也不能够否定一切。即使是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社会,那文艺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也有许多不朽作品的。 在二战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德国的一个大概是叫莉莉玛莲的人吧,唱的歌当时迷倒了盟军将士一片。说明在希特勒的统治下,那文艺也不是一无是处。任何时候走极端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