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薄公事上朝廷书》 今渝州之事,天下父老皆知薄公之冤,江湖草野莫不兴叹哀怨,夙夜守望,乃至于泣下呜咽。此建国以来所未有也。 观其政,惩恶扬善,洗冤禁暴,屋其居,畅其道,体恤孤弱,扶持良善,承华夏人伦,继开国善治,行当朝政理,或有规序之失,本乃过正之嫌。小民之颂,溢及朝堂,皆曰华夏复兴在望,唯在时日。故可曰其有得于政也。 今忽下罢官之旨,突来刑狱之诉,海内震惊,朝野迷惘。为其有惑也。 久未结案,官论不出,众说纷起。辟谣之训,虽欲辟之,何以辟之?此惑者一也。 有司未有定论,乃教天下谨奉,窃以为此颇违开国民主之统,亦非当朝和谐之念。此惑者二也。 案起于王都统私入美驿馆,官论为叛国。打黑英雄,一夜出逃,官论为避仇。乃以都统之智勇,何不求救于上京而反避祸仇家(反转)?此惑者三也。 或曰薄王反目,薄公两会有为王都统开脱意又作何解?此惑者四也。 或曰簿谷氏杀人谋财。以薄公之位,使其谋财,何财不得?况死者之母早已辟谣,天下焉有母不白子之冤者?此惑者五也。 或曰勾连英间人,此人来华非一日,向使有间,为害大焉,朝廷何以坐视?此疑者六也。 凡上种种,或曰域外传扬于先,朝廷坐实于后。便果如所言,以天朝之威,岂能先禀外人,莫非另有间?此惑者七。 薄王受控有日,有司按山东、辽宁,不知何故?或曰先定罪而后寻据乎?否则作何解?后归案于已故英人,朝廷向来神速,奈何独于此迟缓?此惑者八。 先称孤立事件,后渝州官替、京畿将换,统天下之声,禁四海之议,孤立当不至此,至此当不孤立。此惑者九。 更域外贼子或禁声或狂喜,仇快亲痛,似未与天朝久为敌,颇有可疑。此惑者十。 世人皆知主粮转基、国企私化诸事关系重大,事关华夏存亡,霄壤于渝州案,奈何轻重倒置,不闻一声。此二大事牵连美帝,其又幸灾乐祸如此,使人遐想。此惑者十一。 今日域中之治未免有所失,此相国所以忧郁乃至于仰观星空者也。朝廷命官自宰相之下,皆有可罪。今薄公得民望,渝州之民莫不赶朝廷之政,是薄公有功于朝廷也。即便坐实流言,以区区一夷人命案,乃自折栋梁,此朝廷执法无私,故当称颂。 然今日药不治贫,路有弃人,矿积白骨,路盈血汗,局无所,食有忧,因而伤残病患者亡故者何止一人,此皆地方不能行朝廷和谐之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