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人大代表田北辰对限制内地游客来港的提议,遭受《环球时报》炮轰,但也有内地传媒人撰文反省,质疑内地游客来港消费只是互利互惠,不应有居高临下“恩主心态”。然而,这篇文章19日刊登后不久即遭删除。有腾讯内部员工怀疑删稿是当局下令所致。
综合媒体2月21日报道,遭删除的文章题为《大陆人的恩主心态从何来》,出自中国门户网站腾讯网“今日话题”栏目,责任编辑是张春续。文章认为内地人因中国崛起而滋生强国心态,把互惠交易当成内地政府给香港的优惠政策,进而产生“恩主心态”。该文多处引用“网易新闻”2013年另一篇题为《香港和内地并没有谁欠谁》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贾葭接受访问时表示,《环球时报》的评论“极其荒谬,更不能说代表中央立场”。
现任腾讯网“大家”栏目主编的贾葭,曾于2011年至2013年旅居香港,当时任职《阳光时务》副主编。2013年2月,香港出现反内地旅客的所谓“反蝗”行动时,贾开始质疑内地旅客的“恩主心态”。她说,中港之间大多属利益导向的公平贸易,比如2012年香港动用32亿港元(1美元约为7.75港元)从内地购买8亿吨食水,若按广东省水价计算,8亿吨水只需12亿元人民币(1美元约为6.08元人民币),故中港两地并不存在什么“特供优惠”。
此前,腾讯一篇以“驱蝗(虫)行动”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国内地旅客的“恩主心态”的文章,在刊出后不及半天便被删除,正好契合文章中分析这种“恩主心态”的其中一个成因:中国的“历史政治条件及政治宣传”,让中国媒体长期向民众灌输“错误观念”,“让一些人有了想当然的‘恩主心态’的错觉”。有关文章在点击时会自动发出讯息:“404: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页面亦转到协助寻人的广告。
有关评论文章刊出不及半天便被删除,而《环球时报》则连日以多篇文章指斥“驱蝗行动”游行及其参与者,甚至形容有关行为是法西斯,20日则斥责港区人大代表田北辰意图在两会期间提出限制内地人到港是自私,不应把中央送给香港的自由行这“大礼”变成毫无尊严的摇钱树,反映北京政府对中港矛盾问题十分敏感,只有跟中国立场一致的文章或言论才可见诸传媒。
另一方面,前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出席一个讲座时说,明白部分港人不满日常生活因内地旅客及水货客而受到影响,但辱骂于事无补,只会加深矛盾,策划行动时亦要谨慎,不要无端触动北京政府的神经。她又说,有游行人士展示港英旗,只是表达对现时港府的不满,并非“搞港独”,相信港人明白,香港在各方面都没有条件独立。
腾讯19日的“今日话题”主页,置顶文章原为《大陆人的恩主心态从何来》,前言表明,在港举行的“灭蝗”游行令中港矛盾又成热点,争执中,部分大陆人仍对香港有一种恩主心态,随着经济强势,部分大陆人对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心态,并非光针对香港。
文章分析,随着经贸交流,部分大陆人这种要不是北京政府照顾或他们过来消费、香港早就完蛋的“恩主心态”,对香港、澳门及台湾尤其明显,亦惹起港人反感。即使面对欧美国家,亦渐次兴起一种“欧美是依赖中国才能摆脱金融危机,而如今欧美国家的繁荣也十分依赖中国”的恩主心态。以购买美债为例,不少中国人误把这种投资行为视为“政治恩赐”,认为若非中国大量购买美债,美国政府早已破产。至于富有的沿海发达城市人自以为赏了其他内陆城市人一口饭吃的心态亦并非罕见。
文章续称,这种“恩主心态”的形成,源于错把互惠互利的交易当做“买方的恩赐”。以香港为例,香港从内地获得的水、电和衣食,“并没有少花一分钱,有时甚至更贵”,供应东江水的广东,从中赚取高达五成利润。
有关心态的形成,除了社会 化因素,亦有宣传的问题。文章称,官媒宣传的大国崛起滋长了强国心态,自以为高人一等;得中央政策支持才可繁荣的宣传口径也让大陆人认为,其他地方,包括香港的繁荣皆是因为得到中央支持。
文章总结,经贸关系中的买家有优越感不足为奇,但部分大陆人将之提升至“恩主心态”,并以恩人自居,对很多问题指指点点,便会招致反感。
而在删除前,已有数万人浏览该文章,就文章是否合理而表态的,亦有逾3万人,当中,约1.1万名网民投票指“可以理解”,约2万人投“并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