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独自凉
1941年日本的侵略行动益发肆无忌惮,对美国的经济利益和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构成严重威胁。罗斯福政府坚决支持中国抗战、冻结日本在美一切资产、对日本全面禁运石油的政策,终于激怒了日本: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参战国多达37个的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
《血战太平洋》着力表现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岛屿争夺战,以1942年8月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为开端,日美双方的精锐展开了长达3年的血腥搏杀。
在日清(1894)、日俄(1904)、中日(1931)战争中大获全胜的日本,字典里已找不到“失败”二字,文官政府完全被军部左右。中国、珍珠港、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尼,一连串旋风般的胜利使日本从上到下出现皇军战无不胜的幻觉,开始无节制地扩大战线,以南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为前进基地,威胁美国至澳大利亚的航线安全。
瓜岛血战
成立于1775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素有拼命三郎的美誉,是美军唯一一支总统无需国会批准便可动用的部队。1942年8月7日,美陆战第1师占领日军瓜岛机场,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直至日本本土的序幕;21日,发动“七七事变”、在中国战场大出风头的一木清直大佐,认为怕死、缺乏坚强意志的美军,比国民党军队还要不堪一击,率领900余人的先遣队,在2门三八式炮、8挺重机枪的掩护下,用日军最擅长的白刃冲击向美军进攻。为了招待好这些肉弹,陆战1师用300挺机枪、50门大炮和无数自动、半自动武器织成巨大的火网,全歼一木支队,史称“泰纳鲁河口之战”。
骄横狂妄的日军,以日俄战争时的观念、推崇意志决胜的大和精神进入太平洋战争,结局可想而知。9月12日,川口清健少将不知悔改,率6200人向美军发动白刃冲击,又一次毫无悬念地遭到惨败。10月24日,日军王牌第2师团(“九一八事变”的主角)汇合川口支队的残兵,向得到增援的美军发起总攻击。《血战太平洋》第2集的主角是25岁的机枪手约翰·巴斯隆,他奋战48小时,以一人之力打退上百名日军的自杀式冲锋,获得美军最高荣衔:荣誉勋章(MOH)。获此殊荣的巴斯隆无须再战,但他无法消受推销战争债卷、美酒佳人的和平生活,一再要求赴汤蹈火,1945年2月19日在硫磺岛阵亡。
情报官员从缴获的日军日记发现,日军并非视死如归的超人:“在丛林里不分日夜地行军,可恶!可恶”、“距总攻击还有两分钟,神啊,保佑我”、“我不想死,我想见到妻子”等日军心声在日记里比比皆是。陆战1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感叹:
“日军是能被铁丝网和机枪杀死的人类,当我得知这一点,精神上感到极为宽慰。”
瓜岛之战,美军在地面战争中首次打败日军,取得历史性的胜利,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分水岭。此役美国陆军阵亡1592人,日本陆军死亡2.38万人,还有上千人被俘。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日军居然比义和团大师兄还要愚蠢和固执,被日军奉为“作战之神”的辻政信中佐,尽管私下也承认在瓜岛比在诺门坎取胜还难,但在战役总结报告里仍然认为美军软弱、白刃战具有决定性的绝大威力。这种无视现实的自欺欺人,与日军“以我为主,精神至上”的指导原则密切相关,直到无条件投降还是认为注重身心、强调纪律的日本文明优于自由、奔放的美国文明,撞破南墙也不回头,真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与纳粹一样,日本无论男女老幼,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直冲云霄,这种不可理喻、动辄大打出手的邪恶集团只能用铁与火修理,让他们从此畏惧战争、爱好和平。
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可以用日军大本营的话来表述,日军“与敌军堂堂(光明正大)战斗”,再“堂堂地转进(败退)成功”,后来一直“转进”到了本土,“堂堂地”承受B-29的饱和轰炸。
原子弹拯救日本
《太平洋战争》不只满足于歌颂为自由而战的豪情,艺术品质和思想深度远超《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镜头直指战争对人性的伤害和异化,并从侧面告诉观众,原子弹对于和平有多么重要。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同仇敌忾,一个小镇上的3个青年因未能通过体检、无法参战而自杀;诺曼底登陆,两万多法国平民死于盟军的空袭。其中一个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遗言:“知道我要死去非常可怕,因为我已盼望自由已经这么长时间。但我知道因为我的死,能给更多的人带来自由。法国万岁!同盟国万岁!”
集体抢夺友军物质、吓得尿床、精神崩溃自杀、虐杀战俘的美军所在多有,斯莱治亲眼目睹战友在敌人的尸体上撬取金牙;害怕暴露目标,失控者竟被同袍活活打死。一脸稚气的斯莱治,被战火烧得目露凶光,也用刺刀去撬日军的金牙。
被遗忘的佩里硫岛战役进入视野:1944年4月,日军大本营调派王牌中的王牌、在中国战场如入无人之境的第14师团担任佩里硫岛的防卫。“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中川州男大佐汲取瓜岛教训,不再发起无谓的“万岁冲锋”,而是将整个山体掏空,利用坚固的工事血战到底,在丧失制海权、制空权、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让美军付出了伤亡1.3万人的惨重代价。战败投降后,残留的日军仍然坚持战斗。1947年4月21日,原日军少将澄川被请到佩里硫,这才说服山口永少尉率最后的34名日军缴械投降,顽强程度令人惊叹。
美国未签署禁止使用毒气的国际公约(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宣言),硫磺岛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令媒体惊呼“让陆战队喘口气,向日本人放毒气”。五星上将尼米兹战后表示,未使用毒气是出于人道考虑。美军此役战死6812人、1.9万多人负伤!接下来的冲绳岛,日军、平民(包括“铁血勤皇队”的上千名学生)总计死亡20万,美军伤亡7万余人!
日军王牌部队受过严格训练,单兵作战能力罕有其匹;平民也不一般,除了夜以继日地拼命生产武器弹药,当南京沦陷,日本举国若狂,彻夜游行庆祝。估计攻占日本列岛,征服这个全民被军国主义洗脑和绑架,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激情高涨得无以复加、军民一体、战力强悍的集团,盟军要伤亡上百万,让不愿使用原子弹的军方毛骨悚然。
另一方面,日本的伤亡至少十倍于盟军!
必须承认,运用一切手段尽快结束战争,粉碎日本的战争潜力和战斗意志,减少战争双方的损失,即为最大的人道主义。
1944年11月24日,美军出动111架B-29轰炸东京;1945年3月9日,因日本木质房屋居多,334架B-29向东京倾泻了2千多吨燃烧弹,并直接撒下数十吨汽油。此后,B-29动辄以5百架编队空袭,共炸死40万日本人,伤者无数。
1945年5月7日,日本仰赖的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6月6日,日本军政最高级会议迫于军方压力,决定进行全民皆兵的本土决战;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进行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8月6日和9日,广岛、长崎挨了两颗原子弹,至少21万人丧生,170万苏军猛攻精锐已被抽调、徒有虚名的关东军;15日,为了“让领导先走”,美军打算把第3颗也是最后一颗原子弹投向东京,日本及时地宣布无条件投降。
2005年美国公布解密档案,当时的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将原子弹称为“上苍赐给日本的礼物”。其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首要原因就是这场战争日本已注定失败,多延续一天,就意味着无谓地增加战争双方的伤亡。
若非原子弹令日本军部的“一亿总玉碎”失去意义,常规轰炸和战争导致的伤亡人数将远超核爆,损失会更加惊人。认为核爆不人道的逻辑,类似小三自以为比普通性工作者高尚,因为后者是零售,而她们是批发。这种逻辑的荒谬性在于:每天杀1万日本人,杀几年、死个几百上千万都没问题,一直杀到它投降为止;如果一天杀个20万,哪怕就此结束战争,避免了上千万人的死亡,那也非常不人道。
核武是赐给人类的礼物
据不完全统计,5560年的人类历史,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好斗的一种动物,因为信仰、资源,甚至为了一个女人或是一块石头都会大动干戈、血流成河。
斯莱治一度非常困惑:“他们为什么不投降?”长官回答:“因为他们是鬼子。”为逃避战败责任,日本军部这个不可理喻的邪恶集团不惜让未成年人充当炮灰,毫无取胜的希望也要将整个民族绑上死路一条的战车。没有原子弹,不仅二战的结局难以想像,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早就爆发了。
在爱因斯坦看来,核武甚至是赐给人类的礼物:“威慑效果将获胜,国际安全的发展会加速。”
原子弹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迫使喜用战争解决矛盾的人类冷静下来,尽量控制和压抑与生俱来的贪婪、残酷和好斗,试着学习妥协、理解和宽容。这种毁灭性武器出人意料地成了和平的守护神。冷战一直“热”不起来,居然也就“冷死”了:核大战没有赢家,谁敢轻举妄动?
1969年爆发珍宝岛之战,苏联军方强烈要求先发制人,对中国进行核打击,若非美国坚决反对,中国险成日本第二。
1988年12月7日,长崎市长本岛等直言不讳:“如果天皇尽早做出终战的决断,广岛和长崎不会挨原子弹轰炸。”获得市民的热烈响应;1990年1月18日,本岛因天皇负有战争责任的言论遭枪击,“要求言论自由长崎市民会”征集了38万人的签名支持本岛。2005年广岛纪念核爆60周年,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提醒日本人,核爆前日本对亚洲国家犯下暴行。
自由与和平如此珍贵,人类无数优秀的儿女为之献出了生命。苏东波之后,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即便无法告别武器,但总算远离了该死的核大战和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