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的经济似乎一直缓不过劲。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怨气自然就会多一些。有些港人将香港的困境归咎于大陆的干涉,或缺乏普选的权利,最近为这事闹得不可开交。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相对于大陆其他城市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城市,香港还是具备很大的比较优势,只是这些优势没有善加利用罢了。
一是教育上的优势。香港目前采用的是英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学术氛围自由,教学质量较高,治学态度较严谨,用英语教学,在世界上受承认的程度较高。香港的几所大学,如港大,科技大,城市大,理工大,浸会大学,甚至岭南大学,都是在亚洲乃至世界有名的高等学府。港大还曾一度问鼎亚洲头号学府。有趣的是,在一个高度资本主义的社会,这几所大学都是政府出资设立的公立大学。据我所知,香港到目前还没有一所真正的私立大学。由港人出资建立的唯一一所私立商学院(李嘉诚的长江商学院)没有建在资本主义 的香港,而是建在了社会主义的心脏北京。
一个人口七百万的城市,如果只是服务于本市市民,那么有五六所大学应该说是够了。但是香港的教育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利用其品牌优势,积极拓展大中华区(包括大陆和台湾)甚至是全世界的教育市场。在这方面,香港的教育界进取心不足,大概和他们政府公立的性质有关。如果放眼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那么香港的大学数量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一番都不一定够。
二是物流业的优势。当年精明的英国人之所以占据了香港,就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深水良港的条件。香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常年停靠万吨级巨轮的港口,可能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停泊数万吨级的美国航空母舰都不成问题。在香港金融业崛起以前,这座城市基本上靠航运业吃饭。当年的李嘉诚就是靠码头扛麻袋起家的。在金融业和零售业崛起以后,尤其是在大陆的沿海城市对外开放以后,香港的航运业的地位才逐渐下降。但是近来随着中国向东南亚市场的深度拓展,相信航运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当然,香港的航运会面临台湾深水港口的竞争,能不能抓住机遇,就看港人了。除了航运业,香港的物流产业还可以拓展陆路交通业和铁路业。如果把陆路运输和航运业联系起来,那真正可以做到接连世界,联通内地。记得前几年前大陆铁道部计划将高铁延伸至香港,遇到香港人激烈的质疑和反对。其中的理由,俺至今搞不懂。
三是国际营销的优势。香港人会做买卖,有商业头脑,这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但是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尤其是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大潮面前,香港人似乎没有充分利用他们的国际化优势。中资企业在海外发展的一个巨大瓶颈就是营销跟不上。这包括营销策划,销售渠道的建立,广告,公关,市场调研,危机管理,品牌的管理,等等, 都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香港企业员工在全世界旅行便利,又有较好的语言优势和人脉优势,完全可以在中资企业的国际营销方面确立优势地位。要知道,营销大概是企业所有的增值链中最有油水的一块。能不能赚到这块,就看你港人的能耐。
四是文化产业的优势。有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这得看您怎么定义文化。交响乐是文化,流行歌曲是不是文化?如果流行文化算文化,那么香港应该是个文化之都。说香港是中国近现代流行文化的引领者,也不过分。四大天王,金庸,港剧港片,等等,在大陆都家喻户晓。最近香港作为流行文化之都的地位有所下降。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这大概不能一味归罪于大陆。既然香港过去能够出金大侠,让邓小平等看得手不释卷,那么今日之香港没有理由不出刘大侠,孙大侠。
五是金融业的优势。香港是与纽约,东京,伦敦齐名的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最近又成为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在短期内,大陆还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包括上海)可以与香港一比高低。因此香港没有理由不保持金融首都的地位。记得前几年,西方大国要将香港打入国际洗钱黑名单,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出马,据理力争,才避免了一场高级黑的闹剧。在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方面,大陆还是不遗余力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时间的推移,香港原来具备的某些优势会逐渐丧失。这其中有些是系统性的原因,是不可逆转的。比如说,香港不能指望大陆重新回到闭关自守的状态,所有的对外贸易都从香港走。香港也可不能指望大陆人永远贫穷,从而保持对大陆的生活水平的优势。香港今日民生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绝对生活水准的降低,而是相对生活水准的降低。一个是相对于大陆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一个是相对于自己以前生活水平增长的速度。这些问题的解决,恐怕最终还是要善于利用香港的比较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