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癌症是一種非常複雜和困難的疾病,有些類型的癌症是非常罕見的,個別醫生由於他們的個人經驗,知識和門診時間的限制,病人可能有被誤診,第二醫療意見治療不當或服務不足的風險。
常見的癌症種類,如結腸直腸癌。據報道,中國對腸癌的平均誤診率從40%到50%不等。
《人民網》也報道了多發性骨髓瘤等罕見癌症,北京大學血液學研究所陸進教授曾說,多發性骨髓瘤的知曉率相對較低,診斷過程很長。 誤診率達50%以上。
該家族曾為一個患有“先天性黑素細胞痣”的嬰兒提供服務,在中國被誤診為“惡性黑色素瘤”,並被發現“只有一歲”。直到我們聯系GOSH兒童醫院進行多學科咨詢,才得到了正確的診斷,使孩子的治療回到正軌,父母看到了希望。
另一方面,對於很多遇到治療瓶頸的癌症患者來說,常規的治療方案價值不大,而來自美英日等發達國家的專家在抗癌新藥、新療法、個性化治療等方面的視野更為廣闊。
據前瞻技術產業發展研究院進行發布的2015年統計分析數據結果顯示,全球在研新藥中,接近一半(48.7%)在美國,緊隨其後的就是一個英國和日本。
此外,根據美國制藥研究和制造商協會的官方網站(PhRMA),27%的220新的癌症和退行性疾病藥物全球2011-17年在美國,67%在英國,49%在日本,只有8%在中國。
由於巨大的優勢,美國一直在使用新藥、新療法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此外,美國也是一個有更多針對性和免疫藥物的國家。 據湖南日報新聞組2019年4月16日報道,截至2018年,美國上市靶向免疫藥物96種,中國僅33種;臨床試驗方面,截至2019年3月,全球注冊臨床試驗近30萬次,其中約40%在美國進行。
國際二診的局限性
第一,在國際第二次會診過程中,國際專家不能與患者面對面地安排相關檢查,診斷和治療建議只能以患者的病曆為依據。如果病案材料不夠完善,如缺乏關鍵報告或圖像不夠清晰,會影響專家的判斷。
其次,國際教育專家給出的治療研究方案,如含有國內未上市的新藥,或患者進行當前主治醫生不同意更換方案等,是否有效實施、如何通過實施是患者生活需要我們面臨的問題。
國內患者通過國際診斷獲得個性化治療方案後,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到國際專家工作的醫院進行治療,因此該方案無疑可以實施;二是繼續國內治療。然後,國際第二治療意見只能供國內主治醫生參考,具體方案的實施應由主治醫生和患者商定。
當然,患者也有更好的選擇,這是中外專家聯合會診-患者現任醫生(或中國其他知名專家)與國際專家共同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在考慮全球范圍內是否有更好的治療方案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該方案在國內的可實施性。
文章精選:
第二醫療意見來評價第一意見是否正確,避免誤診悲劇!
誤診的罪魁禍首,溝通不暢,第二醫療意見幫助病人作用大!
醫療建議第二診療意見,兩次結果對比幫助病人作出合適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