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才是硬道理!”在普遍对题海战术持有异议的今天,湖南师大附中的刘吉同学提出自己相反的观点,称自己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使用了“题海战术”。 刚进高一,刘吉就选择进入了化学训练组。一开始,他自认为对高中化学了如指掌,觉得自己比别人做的竞赛题多。但接触了化学竞赛必需的大学化学后,他发现自己掌握的高中化学不过是冰山一角。刚开始听大学的无机化学、热力学,他常常头晕眼花,而接踵而来的元素知识他更是记也记不住。进入高二后,刘吉开始“真正”搞化学竞赛。从高二下学期开始,他每天坚持做一套模拟题,最终在竞赛中取得全国第二名的成绩,4月15日,被通知进入国家集训队集训。刘吉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看来竞赛的道路还没完。” 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刘吉脱口而出:“搞题海战”。高中期间,一本800多页的题典,他做了5遍,每遍都有新的收获。他认为,许多同学盲目反对题海战术,并不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一些经典的题目,往往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做这些题目,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及对化学的本质认识很有帮助。题海并不是不好,只是有些同学在题海中迷失了学习最本质的东西而已,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未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提高自己的能力。 刘吉高一时有机化学部分比较弱。有一次,指导老师一节课出了4道有机大题,全化学组20个同学只有他一道题都没做出来。课后,他没有休息,而是仔细把那几道题反复看了看,仔细推敲,反复玩味,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那以后,他的有机化学提高了一个档次,基本上做所有的有机题都来感觉了。刘吉说:“只要每道题吃透了,题目是做得越多越好。”他觉得,题海无错,反复做一些机械的、重复的题目才有错,只要处理好做什么样的题目和怎样做题目的问题,就可以达到“开题有益”的效果。说着,刘吉举了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不练琴的人会成为钢琴大师吗?同样的道理,一个不做题的考生一定成不了高手!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挤出来”的 5000单词量 ——长郡中学人大保送生曹博凯的英语学习秘诀 本报记者 杨元崇 实习生 文阳 长郡中学高三学生曹博凯2008年底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保送考试,成绩优异被该校预录。4月13日,记者与他约在长沙步行街的一家肯德基餐厅见面。谈到英语学习,他说:“我背单词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曹博凯笑着说,我们现在来到这里,有了想吃东西的欲望,那么由此就联想到了一个单词“Urge”。而这个单词的意思是迫切需求,强烈欲望,这个词的发音跟‘饿极’很相似。 他转头看见墙上的新品黄金蝴蝶虾海报,又开动脑筋:“龙虾以及龙虾肉的英文是lobster,据说龙虾的寿命很长,别的动物都是它的孙子辈了,那lobster还在大海里晃荡,所以称为‘老不死的’(谐音lobster)。”说完他不禁大笑了起来。 无论是课间休息,还是在来校与回家的车上,甚至是班级活动,朋友聚会的空档,曹博凯都会抓紧时间记忆单词。 比如在乘车上学的路上,他会听一些经典抒情英文原版老歌《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馆》)、《Amazing Grace》(《天赐恩宠》)等等,这些歌曲的吐词、语句等都比较清晰,或者听每年获得格莱美奖的最新流行英文歌曲。不知不觉中,曹博凯提高了自己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现在连英文RAP也能听得懂一些了。吃饭的时候,他会听听英语广播或看看中央电视台9套的动画片,他特别爱看好莱坞的动画片,如最近的动画大片《闪电狗》之类,他说,这样学起来更加生动。周末休息,曹博凯会挑选一些发音纯正的英文电影或电视剧来看,他建议同一个电影反复地多看几遍,如看美剧比较经典的《越狱》,以及较新的《绯闻女孩》,在这些不同背景的电影中能学到更多不同的单词以及语法。第一遍也许只是了解剧情,第二遍可以多留意下字幕,第三遍最好不要看字幕试着听懂它。 每个周末,曹博凯都坚持看英文原版的《简爱》、《飘》,国外小学生读物《哈利波特》,以及《比尔•盖茨》等名人传纪。平时看英文杂志,他发现不认识的单词和词汇就查;然后把例句随手写在杂志空白处。他说,有一些常用句型平时适当记忆,对英语作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靠着这些零打碎敲来的时间,曹博凯目前已掌握了5000余个英语单词,远远超过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4元素一同反应 ——长郡中学同济大学保送生汤之雄的化学学习秘诀 长郡中学高三学生汤之雄高二时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联赛省一等奖,2008年底参加同济大学保送考试,表现出色被该校预录。4月7日,记者在长郡中学见到了汤之雄,谈到化学学习,他说:“识记、理解、阅读、练习,4个元素不可偏废。” 汤之雄认为,化学是介于理科和文科之间的一门学科,所以,平时要注意梳理知识网络,识记一些知识点,熟练掌握每一种常用元素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化学元素很多,但常用的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记住常用的,其他可以根据这些元素的性质推导出来,但切记特性相似的元素一定不要混淆。在记忆过程中,他喜欢把一些知识点编成歌诀,如可溶性碱歌诀:“姓贾(K)的拿(Na)着被子(Ba)盖(Ca)里子(Li)。”这样学习不会那么枯燥。联想记忆法也是汤之雄常用的方法,他举例说:“SO2易溶于水,通过它就可以联想到其它易溶于水的物质和难溶于水的物质。考试时,综合运用这些记忆方法,效果很明显。” 理解经典的化学反应很重要,汤之雄说,对于一个常见的、经典的化学反应,不仅要知道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更需要大家去掌握的是反应的实质,即反应原理。如石灰石制二氧化碳,反应为什么会发生?很多同学在这一点上达不到要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透彻地去理解这些化学反应,因此在遇到题目的变化时,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认为掌握典型的化合物的特性很有必要:“化合物比单一元素使用的频率要高,而掌握这些知识主要靠自己日常的积累。”他建议大家,可以用笔记本把这些特征记录下来,时常翻阅,帮助记忆。 汤之雄平时看一些科普类文章时,喜欢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他习惯把跟学科有关的知识记录下来,课余时,就拿来看一看,这样可以对课本知识增强熟悉感。当碰到相关题目时,自己接受起来就会比别人快,做题也会更快。 “算错”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同学不把这一点当作缺陷,而仅仅觉得是粗心的缘故。汤之雄却觉得,计算也是一种能力,而他采取做大量练习的方法来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他说,做题时先审清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再回忆相关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最后把相关的数据化学式从题目中提炼出来,用连表的方式写在草稿纸上,这样计算过程就能一目了然,很难出错。 利用错题本 把厚书读薄 ——长沙市一中清华大学保送生冯泽的学习秘诀 长沙市一中高三学生冯泽高二获得物理奥赛省一等奖,后参加清华大学保送考试,因成绩优秀,面试表现出色,被清华大学预录。 3月30日,记者在长沙市一中见到了冯泽。谈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冯泽将记者带到了自己的奥赛培训教室,拿出一叠厚厚的错题本说:“正确对待错题本可以做到那些错误不再犯了。”他说,多数有用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由于做题时难免出现各种错误,如何处理这些错误就很关键。错题如果轻易地放过,那部分知识就永远变不成自己的,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肯定还会出错,长此以往能力没有提高,水平也只能停在原来的高度,这样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冯泽从多年建立错题本中悟出了一些经验,他告诉记者,在建立错题本之前,自己一定要弄清楚错题本的作用,并要持之以恒。 “错题要有选择性地做。”冯泽说,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平时练习、月考的错误题都写上去。一开始,同学们非常重视,时间一久,很多同学就把错题本变成了走过场的形式,经常偷工减料,碰到选择题,干脆只把答案写上去,错误的原因和分析全部没有,结果下次看时还是一头雾水。冯泽在此也曾走了不少弯路,后来,他发现错题本一定要有选择性,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题放上去,一些简单、一看即懂的错误没必要记,同样,如果一次考试错很多,就要重新考虑基础知识的补习。冯泽的错题本与其他同学的区别在于,他的本子上不只有“错题”这一项,还包括有“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等,他说这对知识的梳理、重点尤其是难点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解析,可以使学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效率更高。 错题本建立了,如何利用好它,对自己的学习带来帮助呢?很多同学碰到错题时喜欢不加思索地将正确答案统统写上去,由于没有深刻记忆,考试起来碰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会做错。“错题本的作用是检验自己的知识,它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太依赖它。”冯泽的错题本上每道题的答案都只写下了答案要点,他说这样可以给自己留些思考空间,这样每次翻看时便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就像有的人背字典,背一页撕掉一页,逼自己记是一个道理。 “也许做错题集之初,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一边记忆,一边翻阅课本,找准出错的原因,避免从前的错误,强化正确的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冯泽说,“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翻一翻错题本,相当于把一本厚书读薄了。” 学习数学 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 ——宁乡四中高三学生沈波的学习秘诀 本报记者 杨元崇 通讯员 胡健 实习生 文阳 大考小考,他总是独占鳌头,遥遥领先第二名五、六十分;数理化竞技场上,他从容不迫,屡获佳绩。他就是宁乡四中高三学生沈波。 谈到数学学习方法,沈波说:“自觉地培养学习兴趣,把学习数学当做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心理上就会减少一份疲劳。”他常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物体联系到数学上来,比如湖南的剪纸艺术,他认为就包含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 有了这份美感,再来吃透课本的每个知识点,夯实基础知识,则可以应对试题的变化。在看课本的时候,沈波会把课本上的每一个重要概念和一些细小的原理都看明白。在学习“圆锥曲线”一节时他就有深刻的体会。沈波起先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圆锥曲线这个知识点,在每次测试中,总是在这个地方失分。而这个知识点在高考中,又恰好会有一道大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主动找到老师,请老师为自己再讲解一次知识点,并按照老师的建议做了大量有代表性的试题。现在,每次月考沈波都能轻松地拿下这道题。 培养数学美感,需要一份发散思维。上课时,沈波宁肯不做笔记留待下课去做,也不愿放过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他认为,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可以适当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即使要做笔记,也要有选择性地记录老师提到的重点,或在书上做标记,不能影响听课的效率。他建议,做习题前先看一遍书,这样会更得心应手;在理解透彻后再记定义、公式,就只需记住几个关键字、词;老师讲习题时,一定要重点抓住老师解题的切入点、思路和方法,同时思考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争取做到举一反三。 沈波认为,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经常反思和总结。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以备将来重点复习自己的薄弱环节,把那些内容真正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点。做题目不在多,而在于彻底弄懂每个知识点并加以灵活运用,及时总结每一类型试题的解法。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他说:“当你发现了这门学科的美,那么,考试不再是关口,而成为一种美的探索和体验!” 得词汇者, 得“天下” ——雅礼中学张宇虹的英语学习秘诀 3月12日,记者在雅礼中学寄宿部见到了被浙江大学外语系预录的张宇虹同学。谈到英语学习,这个秀气妹子一语惊人,她说:得词汇者,得“天下”。 张宇虹说,英语学习要分4步走,第一步就是词汇。她认为,学习英语和建大楼有相同的原理,建大楼讲究打好基脚,而词汇正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何有效积累词汇,她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积累课本上的词汇。首先看着单词结合汉语默读一遍,然后大声朗读,接着默写一遍单词,对于默写错误的单词,做上记号,最后寻找例句背,再做练习后,词汇也就比较牢固地记住了。英语有一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 (重复是技能之母),背单词恰恰映证了这一点。另一种方法是扩大自己的词汇量,适当自学一部分大学四级英语词汇,有条件的还可以学习美国高考的英语词汇。 第二步是加强阅读,阅读材料可以是英语报刊、英语原著小说,甚至就是习题。张宇虹在阅读《The Historian》、《床头灯》、《书虫》等英文小说时,都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先读一个大概,不求全弄明白。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将生词记在笔记本上,并用铅笔标注,然后自己根据整个文章猜测其意思。看完后,她会统一查字典进行校对,将猜错的词认真分析,并将那一段话单独划出来,作为一个段落来理解。之后,再对整个文章进行精读。 词汇和阅读关过得好,练习听力时就会事半功倍。张宇虹每天坚持利用睡觉前30分钟听英文歌曲和BBC英语。她感受最深地是:训练自己的听力,需要耐心和耐力。起先可以选择难度适合的学习材料,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可以精听一些英文原著。 最后,是培养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张宇虹常常写英语随笔和日记,在这些随笔和日记中,她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积累的词汇和句子,融入写作中,包括语言表达方式、文章章法、写作技巧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她还常常请英语老师邓曙光为自己的随笔和日记写评语、提建议。张宇虹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老师的建议,自己可以进步更快。 宁静以致远 ——用书法叩开美国名校大门的贺梦婷 3月4日,在长沙市一中,记者见到了被美国圣约翰文理学院录取的学生贺梦婷。回忆当时的自荐过程,她说:“国外学校的考官注重学生的‘新鲜元素’,因此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她的独特之处便是坚持练习书法。 贺梦婷5岁那年,所在的幼儿园开设了特长班,她选择了学习书法。一开始,她被那字里行间流淌的“魔力”吸引住,觉得蛮好玩,后来每天重复书写那些单调的文字,开始有点厌恶这种沉闷的学习。这时,老师开导她:“静下心来,你能获得更多”。 听从老师的建议,贺梦婷试着静下心,开始模仿书法家们的字迹,然后掌握其中的规律。几年过去,书法作品逐步成熟,多次参加书法比赛获得嘉奖,更让她体验到了创作的喜悦。 贺梦婷把从练习书法中悟出的“静”也运用到了学习中。当同学们抱怨夏天燥热时,她会拿起一本小说来看。她说,读《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这些经典名著,会让自己的心态不再浮躁,再思考自己阅读过的每一个章节,根据感想来写一些相关的读书笔记,阅读的习惯就养成了,语文知识也得到了积累。作为一个理科生,她还喜欢在课余时间看历史书籍。她认为,读历史书籍可以使自己的心灵获得一份最大的宁静,读史的过程中能与先哲们进行心灵地对话,自己的思维可以致远,分析问题也能更加理性。 坚持写日记是贺梦婷的一个好习惯。她把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写在笔记本上,但不是流水式的记录,而是力求语言的真实,心灵的宁静。她说,无论学习有多忙,都要坚持每天写一点东西,一句自己内心深处的独白,或者是一段感想,这样既能真实地认识自己,又能提高写作水平。 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是贺梦婷学习的最大特点。她是全班同学中最爱提问题的一个,她说:“以平和的心态去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可以激活自己的解题思维。要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即使自己思考试题的思路出错了。这样可以得到老师的好建议,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贺梦婷的书法指导老师评价她:“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贺梦婷平常回家总要父亲陪她打羽毛球、网球,她觉得这样可以增加自己手腕的力量,对练习书法有很大的帮助。周末时,也常常跟着父亲去钓鱼。她说:“钓鱼最能磨练人的意志,培养好的心态。只有真正懂得放松,才最会学习。” 学习要 咬定目标,霸得蛮 ——5次校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杨月的学习秘诀 2月26日,在靖州县第一中学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记者见到了第5次领到一等奖学金的杨月同学。乍看上去,杨月很文静,但是,当她说出“学习要咬定目标,霸得蛮!”时,记者被她那对学习的一股子狠劲震撼了。 “杨月这孩子并不是智力超群的类型,之所以成绩优秀,在于她的扎实。”班主任曾燕老师这样评价她。但即使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进入高中后,杨月仍感到了学习的吃力,每次测验的成绩总没有起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从第1名到50名的巨大落差,几乎让她崩溃。黯然之后,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 杨月所在的靖州一中每年都会请一些在北大和清华就读的校友回校讲座,校友们的精彩演讲,不仅激发了杨月的北大梦想,更让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甚至要有每个阶段的目标、每一天的目标。采取这一方法,她的成绩迅速上升,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她再次跃居年级前10名。 “要搞好学习,不仅仅是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那么简单,我‘背后的故事’也许你无法想象呢。”杨月有些俏皮地对记者说。学校的作息制度要求学生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休息,但杨月规定自己每天6点起床学习,晚上11点半休息,比同学们多学习一个小时。杨月说:“我的成绩还真靠这多出的一个小时。每天8节课,老师一堂课接一堂课地灌知识,晚自习也不放过,我们的脑子就像个‘牛肚子’,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草料’,不整理怎么能消化好呢?我这一个小时是用来整理白天学过的知识的,就像满屋子的乱衣服,用不同的抽屉分类装起来,用的时候就好找了。” “追求梦想的过程,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凭借这股子霸蛮劲,杨月说,她要在09高考中圆她的北大梦。 学会欣赏 自己的竞争对手 ——清华大学保送生陈家林的学习秘诀 2月23日,记者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见到了今年被保送清华大学经管系的陈家林,谈到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注意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吃透书本的每一个知识点,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而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因此,陈家林认为,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训练,多阅读一些古文,多识记一些名句,做到眼看、口说、心想、手写。读初一时,陈家林就在湘潭某报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文,这更激起了他学习语文的信心。他觉得学好语文对自己学习数学、物理都有帮助,运用语文知识可以加深对数学、物理概念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才能灵活地解答试题。 陈家林说,学习需要一种理想、一个目标来支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大胆地追别人。读初一时,他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湘潭市第一中学。但由于有一段时间心理比较叛逆,竟然和一些学生偷偷地去泡网吧,玩游戏,学习上也自然松劲了,成绩倒退10多名,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父母的激励下,看到别的同学各门功课都比自己优秀,不服输的陈家林,又重新树立了斗志和勇气,决定追赶上别人、甚至超过别人。于是他虚心向其他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长处,陈家林说:“学习其实也是一种模仿,在模仿中能吸取身边人的优秀之处。以乐观的心态,来探索学习,尝试学习的快乐。” 陈家林是学校奥赛组的组长,他觉得学习需要有一种团队精神,注意协作、讨论,比如花30分钟做对一道奥赛物理题,自己千万别轻松地说:“这题我会了! ”然后接着去做其他题目。应该找到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告诉对方,自己是如何费心思地解出这道题,问问对方的解法是什么。对方觉得你有诚意,或许会告诉你他的思考捷径。陈家林说,—道题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明白这题想考什么,一定要从多种方法去解答一道题,这样利人利己,对促进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奥赛指导老师评价陈家林:“他是一个大气的人,有诚意欣赏自己的学习对手,很难得。” 学习要有一种 “骄傲”精神 ——清华大学保送生彭捷的学习秘诀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高0601班的彭捷同学,2月初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预录。“自信、好强,是我学习最大的动力。”2月12日,记者在师大附中团委办公室见到了彭捷,谈到学习,他有说不完的话题。 7岁前,彭捷是个“孩子王”,和同龄小伙伴在一起,总喜欢争个赢头。学习上,自然也少不了这股霸蛮劲。他从小喜欢阅读,小学期间,就读了《简爱》、《培根论人生》、《十日谈》等书籍,培养了很好的表达能力。在2009年1月17日的保送生面试考试中,5位考生首先在同一间教室面对3位考官,讨论“大学就业难”这一问题,随后再单独面试。在单独面试时,考官问彭捷,与其他4位同学相比,自己怎么样?“我觉得我比他们表现得都要好,但他们也很优秀。”彭捷在充分肯定自己的同时也对其他人的优点进行了评价,他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赢得了考官的赞赏。 在学习方面,彭捷属于后来居上者。他觉得,在学习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元素”,就是要找到学习目标,给自己一份足够的信心。高一时,他的英语不是很好,但他不相信自己学不好英语,于是每天坚持练习30道试题,现在英语考试每次都能保持130 多分。他说,基础差一点并不可怕,关键看自己坚持了没有。只要不放弃,成功也许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学习一定要自主。”彭捷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只是提供参考和引导思路,关键是自己要善于思考。他善于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有选择性地做笔记,紧跟老师的节奏。他还充分利用自习和课余的时间,把竞争对手当成自己的朋友、进步的力量,向他们学习优点,向他们“借力”。他认为自己的学习是在一个很自主、很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彭捷从小的梦想就是考上清华大学。当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失败的时候,他会想到自己的梦;当获得成功时,他告诉自己,不要沉醉于昨天的成功,笑到最后才是赢。 彭捷说,学习要有一种“骄傲”的精神。这种骄傲,不是自满,而是对自己的欣赏,对自己的肯定。学生应该找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有信心。尤其是在逆境中要学会骄傲,从哪里失败就从哪里站起来,不要因失败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而贬低自己。 奥赛让我养成好习惯 ——4科奥赛获奖者江昊昱的学习秘诀 雅礼中学高三实验班的江昊昱同学,高一获得计算机全国奥赛金牌,高二获得数学奥赛省一等奖,生物、化学省二等奖,目前已被北大元培班预录。 寒假的最后一天,记者采访了江昊昱。谈起自己的学习经验,他说,学习最重要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然后还需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甚至超越老师。 江昊昱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数学奥赛,四年级便学完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奥赛课程,接下来的时间,他便反复练习。当别人还在接受新的基础知识时,他早已熟能生巧,很多奥赛题,只要一看就有了解题思路。因为喜欢计算机,小学四年级时,他参加了计算机培训班。“当时我学得并不好,甚至有老师劝妈妈要我放弃,但妈妈仍然支持我学下去,她拿着书,一道题一道题地讲解给我听。”对于计算机奥赛金牌的成就,江昊昱最要感谢的就是妈妈:“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我现在的思维习惯和解题思路都受到小时候的影响。” 由于从小参加各种奥赛培训、考试,江昊昱的自学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自习课时,他能迅速地静下心来,自觉进入“角色”,有时候解题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他也能坚持下来。江昊昱笑言,这主要是从小受爸爸的影响,“那时候爸爸有意识地带我去钓鱼,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使我从小有了很好的耐力。” 奥赛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因此,课堂时间成了他攻文化课的“黄金时间”。他很会听课,不仅跟着老师的思维走,甚至能不断地超越老师的思维,自己先思考解题方法,然后对照老师所讲看是否一致,再分析差距。“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他说。 江昊昱良好的考试心态也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在奥赛班,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很多同学一听到考试就很紧张,担心考试时考不出好成绩,正是这种把考试分数看得太重的心态,反而容易导致考试失利,考不出实际水平。江昊昱则能轻松自如地面对。“我属于典型的发挥型,越是大型的考试,我越是发挥得好,一点也不紧张。”江昊昱说,这都是从小经常参加各种竞赛、考试磨练出来的,“我觉得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和名次,只要这次考试的成绩比上次成绩有所提高,哪怕只高一分,那也是超越了自我。” 身残志坚 勇攀高峰 ——“感动长沙十佳少年”彭红喜的学习五部曲 继2008年底被评为“感动长沙十佳少年”后,1月13日,在长沙市首届“星城之星”评选中,长郡中学高二学生彭红喜又夺得了“心中之星”中学组冠军。1月22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学习刻苦、身残志坚的少年。 彭红喜1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留下双腿行动不便的后遗症,独自一人时想要移动都十分艰难。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从上学开始,就比别人都要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6岁学习书法,坚持至今,他两次获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和全国金奖。以全优的成绩升入长郡中学高中部后,他欣喜地在日记里写到:“感谢命运给了我痛苦,伤害已经造成,不可改变,但这只会让我更坚强,更努力!” “尽管我平时行动不便,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学习。”彭红喜告诉记者,他总结出了一套学习五部曲的方法。 首先必须掌握好课堂的45分钟,因为那是最直观,最有效地汲取知识的方法。彭红喜习惯带着问题听课,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边听讲、边思考、边记忆,力争当堂消化,并且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 接下来是认真对待作业,这有利于对当日所学进行复习巩固和灵活使用。课后,彭红喜都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巩固书本知识,同时整理课堂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另外,针对每天所学内容,多练题,勤巩固。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彭红喜很重视对知识点的归纳,他认为有很多不一样的题目其实都是围绕同一个知识点出的,只要把知识点总结成一种方法,再遇到任何形式的题目也都能解决了。归纳的过程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 紧接着是定期反思所学内容,记忆中的遗忘周期是两到三天,所以彭红喜每周都要反思一次,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在他看来,反思可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把知识真正消化吸收。 对于考试,彭红喜将心态摆得很正,“一定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不能抱太大压力,否则,就像是作业或者一次小测验的考试就失去其本来意义了。”正是凭着这份坚持,这种系统严谨的学习方法,他克服了身体的困难,成绩始终在班上保持前十名。 学习之余,彭红喜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结对帮助了一位80岁的老人。星城之星评选得冠后,他又把一千元奖金分文未动全部捐给长郡中学未来基金会。他坚强、乐观的精神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 有效学习的十八般武艺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学者之所以成功,与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密不可分的。请看他们有效学习的十八般武艺。 1、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2、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6、心理学家洛克的“多少法”:学识广博的诀窍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7、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8、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9、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马上,枕上,厕上。 10、历史学家陈恒的“目录法”: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11、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法”:知识如鱼,目录如网,要学会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于集合相近学科的理论精华。 13、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4、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1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16、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17、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专注法”: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就。 18、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时间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课题研究、学习两不误的高三生 ——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学习秘诀① 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的张铁翰 2008年底,周南中学高三学生张铁翰、王玮瑶合作的《21世纪缓解污染问题的新能源——微生物发电》获得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两人均是文科生,在开展课题研究之余,两人的成绩一直没有落下,张铁翰的考试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十名,王玮瑶的成绩在班上也属于中上水平。他们是如何课题研究、学习两不耽误的呢?1月7日,记者来到周南中学,利用课余时间,采访了他们。 进入高三,很多同学都感觉压力很大,课余时间全部奉献给了课本,而张铁翰却不这样。紧张的学习之余,他喜欢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始终保持着有计划的学习习惯。每个学期开学和结束时,老师会要求班上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敷衍了事,因此,学习无计划成了不少学生的“通病”。哪天作业少,近期无考试,便闲得发慌;等到作业多,马上要考试了,便手忙脚乱,可一旦坐下来,又要为干什么事而考虑半天,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张铁翰却能每次认真制定计划。“尽管每一天、每一月的时间多少是固定的,但如果你能事先计划好,学习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他说。记者从张铁翰的计划本上看到,远至学期计划,近至一周计划,甚至当天计划,他都写得清清楚楚,就连下学期的高考突击计划都已经定好了。一周计划将这一周要解决哪些问题、参加哪些活动、读哪些书、重点要突破的是什么问题等罗列得非常清楚;而当天计划更是详细到每节课该干什么。“这样,有利于实现你的学习目标,磨练你的意志,提高学习效率。”张铁翰告诉记者,有了计划,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因此,张铁翰每次完成一次计划,都会及时“扫尾”,检查看是否有事情落下。 也许很多人会感到疑惑,计划不是永远不如变化吗?张铁翰的计划正是灵活而有弹性。每次写计划时,他都会留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会根据老师安排的学习进度,作出不同的学习调整。即便是高三,张铁翰也不认为到了每一秒都不能放过的紧张时刻。也许就是这种“放松”的心态,使他在高三期间没有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当然这种‘放松’并不是说不抓紧学习,而是在适合学习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学习,其他时间内不强迫自己去学,使自己不为学习所累。” 如此巧妙的学习计划,让张铁翰充分地把零星时间用了起来,“天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可观得很!”张铁翰笑着说,用来背古诗、思考问题、阅读短文等最合适不过。 课题研究、学习 两不误的高三生 ——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学习秘诀② 王玮瑶 “吃透”课堂45分钟 2008年底,周南中学高三文科生王玮瑶和同学张铁翰合作的《21世纪缓解污染问题的新能源——微生物发电》获得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在开展课题研究之余,王玮瑶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保持中上水平。她说,这是因为她牢牢把握住了课堂45分钟。 “上课时,思维一定要跟着老师走,不能漂浮不定;课堂笔记也要有选择性地做,不要全部抄下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耽误了老师的讲解。”王玮瑶告诉记者,搞课题研究很费时间,因此很多知识必须在课堂当场“消化”。于是,每次上课时,王玮瑶总是牢牢跟着老师的思路,及时把握住课堂的每一分钟,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课后再通过作业进一步强化和理解,并且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就算平时再忙,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效果极佳。 在班上,很多同学总是喜欢上甲课做乙事,老师讲数学题时在那里背英语单词,下课后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反而到处搜罗大量教辅材料的试题来做。王玮瑶觉得这种学习方法不可取,尽管时间用了很多,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课堂外面的事情尽量不要带到课堂,上课要全身心投入,才能抓住老师所讲的学习要点。”王玮瑶说,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上课弄不懂的地方,她便举手提问,及时将疑问“扼杀”在课堂里。王玮瑶的班主任张老师也告诉记者,王玮瑶并不是最用功的,但她上课,是最专注的。 进入高三,很多同学忙得不亦乐乎,挑灯夜战,搞疲劳战术,晚上睡得很晚,一到上课就昏昏欲睡。这样,不但自己累,效率还上不去,学习没有进步。“上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很重要,45分钟的课堂丢了,你夜里再怎么用功,效果也不见得好。”这一点,王玮瑶深有体会,自己就是有一次熬夜赶作业,结果第二天打不起精神,老师讲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一节课就与老师拉开了距离,紧接着后面几节课都听不太懂,最后花了几个晚上才补回来。 高三学习时间紧,但王玮瑶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练习书法和长笛,她说:“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玩的时候也要尽情、痛快地玩。” 迷恋电脑却不沉迷游戏 ———全国信息奥赛冠军徐源盛的学习秘诀 2008年底,长沙市一中高三学生徐源盛获得了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信息学全国决赛一等奖,被北大预录。目前,他已进人国家集训队,正在为参加国际信息学奥赛做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徐源盛5岁那年,第一次被大哥哥们带到网吧。见到了电脑。和同龄孩子一样,他迅速爱上了这个神奇的机器。没多久,家里也有了电脑,徐源盛如获至宝,一个人摸索着使用,甚至比爸爸妈妈更快地学会了操作,没过多久就能熟练自如地打字、浏览网页了。不像其他孩子样沉迷电脑游戏,徐源盛更多地是想探寻电脑世界里的一切奥秘。看他这么喜欢电脑,爸爸妈妈把他送进了电脑培训班。在班里,徐源盛学得很快,遥遥领先了其他学生。小学升初中时,他参加长沙市一中的计算机考试,取得第一名,顺利进人了一中。初二获得全省信息竞赛一等奖,高二分班时,他选择了信息竞赛班,开始挑战全国信息奥赛。 善于总结寻找捷径 “信息奥赛不同于数理化奥赛,它更加注重创造性的运用,题目更灵活,要求解题时非常严谨,哪怕一个字母、一个符号的错误,也会导致全盘皆输。”徐源盛的奥赛指导老师周祖松告诉记者。在周老师看来,徐源盛在这方面的优势很明显,他最大的特点便是喜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总是细细琢磨,善于把看似不同类型的问题联系到一起,归纳总结成一类问题,然后提出一个统一解决的办法。 每次大大小小的计算机考试和竞赛中,徐源盛并不是以得满分为目的,而是喜欢从不同角度去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找出最快捷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不仅充分“反刍”了知识,也逐渐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很好地训练了解题速度。每次测试时,他的速度都是班上最快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周老师经常要求班上几位成绩好点的同学出题目,考其他的学生,锻炼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每次,徐源盛出的考题都很新颖,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很全面。学习枯燥时自己培养兴趣 这样一位信息奥赛能手,也许很多人会想,他肯定书不离手吧。实际上,徐源盛不是一位“书呆子”,甚至有点贪玩。临近奥赛时,很多同学都牺牲休息时间,满头大汗地搞题海战术,徐源盛却截然相反。“我的题目做得不多,课余时间几乎不做跟竞赛有关的事情,但是我很喜欢思考问题。”徐源盛说,只要有休息时间,他就去踢足球或参加吉他培训。尽管做的题目不多,但每次做完一道题,都要认真分析、总结。如果做题做枯燥了,便会找来一些跟游戏相关的题目来做,这样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许多。平时,徐源盛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看历届获奖者的论文,他说从中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给自己做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