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年歷史教訓
問題的提出: 中國自秦王朝統一之後長期處於大國的地位,但是在最近的一千年時間裡,先後兩次被北方的蒙古人與女真人滅亡,原因何在? 以中國中原王朝的人口規模和社會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來看,中原王朝先後被北方比自己弱小落後的多的部落族群滅亡是不合邏輯,沒有道理的,這自然會成為困擾後人們的一個重要問題。今天中國的教科書只簡單地說是由於中原王朝的腐敗。這樣的解釋太過籠統,並不準確,並不能真正解開後人們的疑團。如何腐敗?為什麼腐敗?問題的根源在那?問題實際上是出在後人們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古人的事情。
首先要看到,古代國家之間的戰爭本質上是王權之間的戰爭,這種情況從古代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才開始發生根本的改變。從王權之戰變成了國家之間的民族之戰,導致這種轉變的根本原因是近代各國進入現代化之後,社會教育文化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民眾在社會活動中參與的程度越來越高,政府與廣大普通民眾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政府的社會組織與號召能力大幅度的提高,階級矛盾不再是社會主要矛盾,這是社會政治民主化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也就是說,蒙古與南宋王朝之間的戰爭,滿清與明王朝之間的戰爭本質上是各自最高統治集團-王權之間的戰爭,而不是真正的民族之間的戰爭(中原王權並沒有社會動員組織能力)。競爭雙方真正對抗的是各自王權的力量,而不是各自國家民眾的力量。蒙古之所以能夠戰勝南宋是因為蒙古王權的社會政治組織影響力與軍事實力遠大於南宋王朝,同理滿清與明王朝也是如此。在蒙古滅亡南宋的隊伍里人們可以發現很多非蒙古的力量,包括原來屬於金朝甚至屬於漢人被蒙古王權所利用的力量。 而導致中原王朝王權力量衰弱的根源在於,中原王朝存在着嚴重的階級矛盾。王權是以家族為核心的社會極少數成員對廣大社會民眾進行統治的代表。其中存在着等級差別和壓迫,存在着上層統治集團對廣大底層民眾的愚弄和殘酷的壓迫與剝削,存在着嚴重的社會不公,存在着王權官宦與廣大民眾的尖銳對立。 自秦王朝統一中國之後,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就是整個世界最尖銳,最突出的。很多重要王朝的興衰直接源自於民眾的大規模暴動起義,像秦朝的覆滅,漢朝的興衰,隋朝的覆滅,唐朝的興衰,元朝的覆滅,明朝的興衰等等都是如此,並且形成了周期效應。這在世界的其他文明中是極為罕見,絕無僅有的,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中國落後腐朽的傳統統治文化自身存在嚴重問題。 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是產生後來中國社會統治文化的基礎,由於參與的人主要來自於社會中上階層,凌駕於廣大民眾之上,漠視民眾疾苦,迎合王權主觀要求,自願成為王權走卒,缺少對整個社會更基礎性的認識,最終導致中國傳統統治文化的重大缺陷。中國傳統官僚文化所主張的強化君主權力,維護社會等級,排斥異己,愚昧民眾,文化專制等等起到了激化社會階級矛盾的作用。中國傳統官僚文化的本質是不只在社會層面奴役民眾而且在精神層面奴役控制民眾。雖然古代社會屬於君主時代,但是社會活動的現實與實踐早已表明,社會廣大民眾對整個社會活動具有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民主不是今天才應該具有的理念,而是早被歷史表現出來的基本社會現象。 中國歷史文獻不可謂不豐富,有24史等眾多作品,但是很少有涉及社會本質內涵的。如果不深刻了解中國社會幾千年所存在的嚴重的階級矛盾,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國歷史。正是由於中國自古以來存在着嚴重的根深蒂固的階級矛盾,才使得20世紀中國的共產革命成為一種必然。這個道理是敗退台灣的國民黨人至死都不明白的,這或許是由於他們的階級本性所決定。按理遭受到嚴重失敗退守台灣的國民黨應該很好的進行反思,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到真正深刻的反思作品,最多只是技術層面上的膚淺反思。高傲的中國士大夫們是很難進行反思的,特別是當要他們面對讓他們所鄙視的廣大底層民眾時,錯誤在他們身上可以不斷重複地出現,這是他們以及所有儒生們的悲哀。 俄國向中國輸出的共產革命,成為整個人類歷史上一次最成功的革命輸出,共產革命在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超過俄國自己。馬列主義主要是階級鬥爭學說,好像是專門為中國社會定做的,是中國社會迫切需要的,以解決根深蒂固嚴重的階級矛盾。這是在正確的時代,正確的社會得到的正確指引。共產革命在中國的巨大成功和在西方世界所遭遇到的打擊和冷落,也從反面證明了階級矛盾在兩個不同社會不同的表現程度。20世紀的中國革命是必要的,但是在對待腐朽落後的傳統官僚文化上革命尚未成功。 中原王朝從開創一直到唐王朝,比較於北方強鄰,雖然有過短暫的弱勢階段,但總體上一直都是強勢的。其表現就是先後擊敗了匈奴與突厥,導致他們的西遷與南下融合。也就是說,在宋王朝以前,中原王朝的王權力量並不比北方強鄰弱,而到了宋王朝以後,中原王朝的王權力量開始走向衰敗。這是中國社會由權力制度腐敗走向文化腐敗的重要標誌。 擊敗匈奴的漢王朝與擊敗突厥的唐王朝都是在大規模農民起義之後建立起來的王朝,王朝建立的基礎比較深厚,在抗擊北方強鄰的王朝初創階段,王朝內部的階級矛盾並不突出,統治階層與民眾的關係並不緊張,這是王朝能夠最終擊敗北方強鄰的政治基礎。 而宋王朝建立的基礎明顯不如漢唐兩朝深厚,民眾與王權雖然不是尖銳對立,但是卻基本上處在彼此相互防範隔離的狀態。這就是當中原王朝的王權遇到北方強鄰的軍事威脅時沒有底氣,一味妥協退讓的根源。中原王權對內部的防範與警覺遠大於外部。階級矛盾的客觀存在,在具體問題上宋王朝很多錯誤的政策和做法,更直接導致自身政治與軍事實力的衰弱。一個與廣大民眾相脫離,對立,敵視的帝國,無論其表面上多麼的強大都是虛假的,很容易被周圍新興崛起的勢力所擊敗。這樣的道理儒生從來就沒有反思和總結過,他們是一群最難於反思的群體,從而導致中原王朝繼續重複着錯誤。 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當王權與廣大民眾的關係尖銳對立時,王權是否還能真正代表民族利益?就中國的歷史來看,我想答案恐怕應該是否定的。 中世紀的君主王朝時代,幾乎所有國家的君主所面臨的潛在敵人都是來自於內部與外部兩個方向。由於幾乎所有君主都是根據與自己的親疏關系所形成的小團體比如家族為核心,依靠官僚的力量來統治社會,自然導致王權與民眾的隔離,官宦體系存在着等級差別,存在上層對待下層的壓迫與剝削,存在着明顯的階級矛盾。任何一個王權要想提升自己的力量,就必須減少內部民眾的敵對態度,加強與民眾的親近程度。但是以儒學作為基礎的中國封建統治者卻沒有這樣的基本認識。這從明末和民國時期當國家遇到內憂外患的重大威脅時,王權所採用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政策的實行是為了維持王權自身的利益而打擊本民族其他政治力量,這時的王權很難說還具有代表民族的作用,這實際上是“寧予外邦,不予家奴”政策的另一種說法。這是以犧牲民族利益來維護王權利益,充分體現了中國統治者的狹隘,自私,短視,膚淺。 近代中國自鴉片戰爭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所謂積貧積弱,本質上並不是由於什麼技不如人,而是階級矛盾尖銳突出所導致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遠道而來倉促組合孤軍深入的外國烏合之眾可以在短時間內輕易的突破城牆堅固武裝力量人數超過自己幾十倍的京畿重地,就是最好的證明。八國聯軍之所以有如神助般輕易打垮清軍與義和團的關鍵是當時其得到了當地很多中國民眾的支持。中國社會嚴重的階級矛盾是外國入侵者可以利用的最好的機會。而八國聯軍之所以得到當地很多民眾的支持是因為義和團和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清廷,以極端狹隘的民族主義為旗幟進行殺人放火的種種惡行被當地廣大民眾所痛恨。習慣於被王權統治的中國人比如儒生們,大罵那些幫助八國聯軍的中國人為“漢奸”,自己做奴才還一定要拉着別人跟着做。 毛澤東在《愚公移山》這篇文章里把人民大眾說成是上帝,這是他真正看到了社會力量的源泉,其見識遠比中國古人高的多,對中國社會嚴重的階級矛盾有着清醒的認識。中共領袖能夠有這樣的認識,共產革命在中國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日本戰敗之後,中共與國民黨圍繞東北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當時中共是從各解放區抽調很多幹部去東北,而國民黨直接通過美國軍艦的幫助,把大量精銳部隊調往東北。開始時在東北戰場上國軍暫時居於優勢,但是很快情況就出現了逆轉,中共軍隊在數量上大幅超越國軍,形成了在東北地區共軍明顯強於國軍的態勢。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實際上在日本侵華期間,為了解決自身兵力不足的問題,招募組建了大批的偽軍,其人數甚至超過了侵華日軍的人數,這些偽軍在日本投降之後很多加入了共軍的隊伍,這就是在東北共軍超越國軍的原因。被國民黨歧視的眾多偽軍,被中共大量收編。如果從階級成分上看,這些數量龐大的偽軍大多數都是社會底層民眾,長期受到中國封建統治集團和外國侵略者的壓迫和迫害,經過中共的簡單教育,這隻隊伍很快就成為打擊國民黨的有生力量。在這個問題上可以看出國民黨所保持的中國傳統官僚文化的狹隘,短視與膚淺,而中共則體現出務實,靈活和包容。 從抗日戰爭國民黨的弱勢表現到朝鮮戰爭中共的強勢出擊,中國的強弱只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其原因就是存在於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出現根本改變的結果。20世紀中國的共產革命就是解決困擾中國社會幾千年的階級關係問題,這比社會富裕與科技進步更緊迫更重要。一個國家只有首先理順自身內部的社會關係才可能真正強大,而這是基於社會平等,民主,法治的有效實行得以實現的。一個存在嚴重階級矛盾的國家不可能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不管其外表看上去多麼的強大都是虛假的,這就是存在於中國千年的歷史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