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又一蛮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https://blog.creaders.net/u/3020/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母亲的几篇游记 2010-12-13 10:25:16

母亲的几篇游记

2010-12-13


从小就觉得母亲总是都趴在桌子上写呀写的,搞不清楚她在那写些什么。后来她退休了,还总是趴在桌子上写呀写的,说老实话,我并不太关心她到底在那写些什么。我儿子出生后,喜欢和奶奶玩,可他后来也明白了,奶奶趴在桌子上的时候最好别去打扰。他学会说话后,有一次看见奶奶又趴在桌子上写,于是就说:“奶奶在工作,不能和我玩。”奶奶听到后,惭愧了好长时间,总是提到孙子说的这句话。

前些年,在我姐姐的怂恿和帮助下,老太太学会了使用计算机。从那以后,她就不再趴在桌上,而是坐在屏幕前写了。过了一段时间,她居然还建了个博客,不时写些短文发在她的博客上。母亲去世后,家里到处是她留下的书,计算机里留下了许多她写完和没写完的文稿。

最近,姐姐和我(主要是她)开始整理母亲留下的文稿,其中多数是学术性的,但也有一些是她平时写着玩,送给亲戚朋友看的。摘出几篇她退休后九十年代写的游记来发在这里,算是对母亲的一个纪念,也算是对我自己在这码字的一种鼓励吧。

注:母亲的原文中没有照片,文中的那几张照片是我从网上淘来的。

九寨沟的风景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在它的山水相映之美。山极高,远处黑压压的一片原始森林,一色都是松树,棵棵笔直挺立,排列整齐,和更远处晶莹明亮的雪山相辉映,黑白分明,崇高壮美。

水的另一种形态是“海子”,实际是大小不一的池,据说全九寨沟有一百多个,我们只看了其中十来个。“海子”的美在其清澈见底的静,与沟的“动美”恰恰形成对比。有些“海子”由于底层石头里含有某种稀有金属,反射出一种极浓极深的熠熠蓝光或绿光。有的“海子”号称“五彩”,或许有些夸张,但是水中的色彩确实非常复杂,从极浅的蛋青色到极浓的墨绿或靛蓝,一层又一层,泛出各色光辉,再加上“海”边山上各种树木也是色彩不一的倒影,真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要特别提一提水中的倒影。前面已说过,九寨沟之美是在山水相映。如果只是孤立地看山、看水,是不足以尽九寨沟之妙的。因为这里的山除了在深处长着原始森林以外,山边临水处还长着另一种纤瘦的树木,上面生着许多色彩驳杂的美叶。据说到了秋天时,这些叶子斑斓茂密,红、黄、绿各色俱全,映在水里,形成真正的“五彩”,所以秋天是九寨沟最好的旅游季节。我们可惜来得早了些,是初夏,但看那水中映出的深深浅浅、层次分明的嫩绿、深绿和浅黄,所获得的美的感觉也还是不浅的。

不过,在九寨沟之水中,给我最大美感的却是瀑布,特别是珍珠滩的瀑布。当我最初走上滩中的一条“栈道”(架在山间用木板铺成的路),看数十条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在我脚下汇成一片大水又哗哗向下流时,已经叹为观止,及至从山道绕过一弯来到瀑布的下一层时,就更加吃惊了。原来那片大水又已化为无数瀑布,继续在往下流泻。一路走去,竞是三步一瀑,五步一瀑。有的宽阔如帘,使人想起程艳秋甩出的大纺水袖;有的细如丝,使人觉得正行走在绵绵雨中;有的则如碎玉飞珠,像无数小精灵在调皮地舞蹈。我最爱水,幼年时湖南故乡水花四溅的小坝,始终印在我心中。前年在长白山下看从天池倾泄下来的瀑布,心旷神怡,不忍离去。现在我却觉得,那一切都不如这里的瀑布,是那样纷至沓来,姿态万千。

黄龙及其途中

黄龙在松潘县,和九寨沟只一县之隔,是我们旅程中的第二站。

黄龙比九寨沟更高,海拔三千多米。很冷,一天内的气候变化也很大,我们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但由此也带来了别地难见到的风景之美。我们是在下午二时左右到达的,一路上本是天清气朗,但到我们下车入园登山时,却下起了雨和冰雹。

我们是打着伞游山的。短短一个下午,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雪,一会儿冰雹,别有一番滋味。

由于地势高,气压低,登山很困难。我们一行人中的四个老头总算爬上了顶峰,我和另一位也有心脏病的女同志却只能在半山腰徘徊徜徉。但是,虽然只到半山腰,我们还是认识了黄龙之美,领略到了它的特点。

乍看起来,这里的风景和九寨沟相似,也是高山,也有瀑布,也有池海。九寨沟的海有“五花”,这里的池称“争艳”。但是,这里的瀑布下的极有特色的岩石却是九寨沟不曾见到过的,是一色的大面积的金黄,叫做“金沙铺路”。这金沙所铺的路并没有被瀑布冲刷得平坦光滑,而是凸凸凹凹,粗粗细细,蟠曲扭成一股又一股,,上面还缀有一片又一片如鳞的东西。啊,原来这就是龙!是黄龙!我们这才知道了这个风景点叫做“黄龙”的由来。人们告诉我:这龙从上到下是一整条。我们只看到了龙腰和龙尾,人说“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却是“见尾未见首”。但是它的跃动的神态,它的威武的气势,却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黄龙很美,奔向黄龙的途中却更使人印象深刻。这条公路修得不很好,维护也差,路上还曾遇到泥石流塌方的险情。汽车也是老旧的,坐着很不舒服。但是司机的技巧好,沉着地应付了险情,纯熟地拐着一个又一个陡险的大弯,让车子一层一层地盘旋向山上前进。不久我们就看到了积雪的山头。开始还远,像图片上常见的雪山,只是太阳照射下那反光显得更晶莹。没想到几个弯一转它就到了眼前。当我们最初看见路边上有一块白色时,大家还不敢认,以为是这块山上没长草树,秃现出一块山石来了。接着,一块又一块,一大片又一大片,路边的山上几乎全白了,我们已经奔驰在雪山上了,身上冷起来,心里却兴奋得很。这时,公路边又出现了一长片绿草。司机告诉我们:“这就是草地,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那种草地。”啊,这样茂密碧绿的一大片,想不到就是那种会使人陷落下去的可怕的草地!如果时光倒驶,哪怕只倒驶十多年吧,我也会请求司机停一停车,让我伸脚去试一试这过草地的滋味,现在我却不敢,只是不停地瞪着眼,看了又看,直到这片地的尽头。

车在雪山上还走过一大片丛林。树不太高,从车上看去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大约是柏树,上面覆盖着白雪。柏树上积雪过去也见过不少,却从来没见过这么无尽无穷的大片,绿的是那么绿,白的是那么白!有同志建议在此停车合影,却终于没有照成,不是大家不想照,是呆呆地看景,而且当时这片景太大太长,似乎随时都可以停车捕捉到镜头,人们觉得还不忙。可是,突然,丛林和雪山都走完了。大家都有些懊悔。只见前面峰回路转处一块岩石上写着四个大字:“不虚此行”!大家又都笑起来。真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按我们的旅行计划本来是不走回头路的。游完黄龙就准备抄近路由另一条公路回绵阳。不幸前面泥石流塌方,公路不能行车,只得仍由原路回头。虽要多绕些路,我心中却窃喜,想着又可以再见一次雪山美景。谁知只一天的工夫,那片丛林上的积雪竟完全不见了,一片耀眼的葱绿色代替了一片雪白。山下四边谷底却升起了昨天全然不曾见到的缕缕云烟,起初细薄如雾,逐渐凝成充塞山间的厚云,而车走在山头,却仍觉阳光明媚。今朝昨日,在同一个地方,景象却完全不同。生长在平原的人如我者几曾见过天地造化的如此奇功,只有顶礼膜拜了。

小三峡和小小三峡

黄龙以后,我们还游了许多地方:峨眉山虽是匆匆来去,却也到达了最高峰金顶,看见了据说是峨眉山所独有的黄色的大杜鹃花。在山腰本已见到了许多杜鹃花树,但花已谢落,使人惋惜误了花期。不想在山顶由于低温,它却大片大片盛开似雪,我们仿佛又上了雪山。在乐山看到了大佛,在自贡又看到了“第二大佛”。据解说:佛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生”,乐山的大佛是“现在佛”,管事多,所以面貌严峻,自贡的大佛是“未来佛”,所以就面貌慈祥。仔细端详,果然如此。此外,在自贡看的恐龙展览馆和关于盐井采掘史的展览馆,在江油县看的太白公园和海灯法师纪念堂等,也使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

不过,离开九寨沟和黄龙以后,又一次使我惊叹的,还是旅程的最后一站:小三峡和小小三峡,特别是小小三峡。

小三峡在长江支流大宁河中,地属巫山县。大宁河入江处就是一道峡,双峰对峙,上架一座危桥。我们的游轮就从这桥下入峡。由山峡分开的河水和江水一绿一黄,界线分明。大宁河也有三个峡,各有名目。船行中忽觉两岸大山合抱而来,挡住无去路了,再前进却又屏开嶂撤,豁然开朗。大宁河也有许多滩,水流湍急,浪花如珠如雪。我曾两次过长江看三峡,但见峡不见滩,这次在小三峡逼近看滩,才明白为什么行船人谈滩色变,把雪滩等比做鬼门关了。这里也有许多景点遍布在两岸上,什么龙进、虎出,猴子、蛤蟆之类,有的看去很像,有的看不清楚,反而嫌导游小姐不断地热情指点妨碍了自己对这奇幽景色整体的欣赏。只有一座叫做“睡美人”的山,让我欣赏了好久。她仰面向天而卧,头部略略倾斜后仰。头发蓬松,像是烫过的,拢在脑袋下面,脸部的额、鼻、嘴都清楚而秀美,特别是胸部和腹部,比例适当,线条柔和,只差没有呼吸起伏之感了。真是一个娴雅的美人!

如果说小三峡和大三峡相比是有幽丽与壮美之别,那么,小小三峡又另是一种风光。这是更在上游的另一条支流:流入大宁河的马渡河。这条河小火轮已不能进入,船家为我们三十个游客另雇了三只纯为木制的“柳叶船”继续前进。每船只坐十个游客,为我们服务的却有四个船工。在船尾掌舵的是“一驾”,除舵以外在他手边还有一只随时待用的篙子,前面是两位双双撑篙的船工,另外还有一个拉纤的。回想起来,十九岁考大学的那年途经资江时曾坐过拉纤的船,至今已有五十年不见这种景象了。

马渡河奇幽、奇险、奇急。它还不是整个的小小三峡,只是其中已经开发的最后一峡,上游另有两峡现在还不能通航。这最后一峡俗名“三撑峡”,中分一道撑、二道撑、三道撑三段,从这些名字就可见在这峡中“撑”的劳动之重要了。它的水面不算很窄,但石壁夹岸,石滩密布,滩上是淙淙急流,可以行船的河床只是狭长的一溜。其险在此,其美也在此。

很难说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风景还是船工的劳动。前面两位撑篙的一左一右同时行动,带铁刺的篙子比他们的身体还要长约一倍,一篙下去,两人就随篙子全身后仰,屁股和双脚恰好落在前后两条供人坐的“船凳”上,身体却是直直地平躺着的。刹时,两个身体又一跃而起,双脚站在前面的“船凳”上,急速将篙子抽起再下第二篙。这时我紧张地回身去看那位“一驾”,他正牢牢地掌着舵,全神贯注的脸凝固得像铁铸的一样。四位船工虽有分工却常需合作。有时,前面三个人突然都跳下水一齐拉纤,有时又分别在船的两边用手推船前进,这都是在水流极急的时候。归途是下水,舟轻似箭,但船工们仍然要跳下水,这时不是推船而是拉船,为的是不让它驶得太快。我们游客可说是身在画中游,船工们的劳动却太艰苦了。我们简直是被抬着前进的,好像在水中坐轿,心里很不安。人说小小三峡有“野趣”,确实如此,但这“野趣”的代价是昂贵的。

我不由得想起了峨眉山中争着要抬我上山的滑竿夫,想起了在泰山遇见的那些扛着很大很沉的招待所家具上山的人们,不知为什么,还想起了在火车所经过的偏僻小站上停车时等在窗口向旅客要空啤酒瓶子的衣衫褴褛的小孩,想起了在旅途中我们受到的种种热情的或不很热情的招待。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意识流”就这样丝丝缕缕,无边地蔓延开去。

以上这些,是我在这次西南之游中的所见、所经历、所感。这里有永远印在心头的大自然的美,有自己所吃的小小的苦头,还有某种说不出的沉重心情。

张家界之游,满足了我两个心愿。一是领略了久已闻名的以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山水之美,二是真正做到了与老伴儿二人结伴的自费旅游,不借别人的光,不吃公家的饭,自由自在地玩。当然,自费比较苦,而且要多化些钱,七天花去两人两个多月的收入,但偶一为之,还是承受得起。自费靠旅行社,不免有“挨宰”的忿忿然的感觉,但“挨宰”比“沾光”的滋味还是好些。

说是七日游,真正在张家界“游”只有三天。三天中游了一洞、一山、一水。洞是黄龙洞,比去过的芦笛岩、瑶琳仙境都要大、要高,四层,爬得够累的。洞中的石钟乳也有特色,风格很像洞外张家界的山,很高,又细溜溜地直上直下,玲珑峭峻,有的地方“雪花”满地,也好看得很。在地下阴河坐船,这也是第一次。

山是天子山,陡峭,但有修得很好的石板路,如果退回十年,还是好爬的。好汉不提当年勇,这次是靠不上自己了,只得破戒坐轿子。一路奇山怪石,有各色名目。有的确实很像,如鳄鱼驮金龟、双龟、孔雀开屏、猪八戒背媳妇(两人还各打着一把伞,是两棵小树)。最妙的是一座“文星岩”,小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人,又问:“看得出是谁吗?”老伴儿立刻说:“像鲁迅。”果然大家都认可。这个人像脸上轮廓分明,再加上胡须,确实是鲁迅,既庄严而又神采奕奕。许多旅游点常把山上或洞中之景加上名目,大多牵强附会,我对此颇反感。此地却属例外。

登上山顶是贺龙公园。从这里俯附视群山,苍莽一片,如云如海,所以这里叫做西海。可惜最好看的地方没有看到,那时大家都爬累了,不愿再多攀登。我是后来才知道那地方最好看的,因坐轿子,还有一点气力,未能去,惜哉惜哉。

水是金鞭溪,是所游三处中我最爱的一处。一条溪水长十里左右,两旁是高山幽树,溪水有时平静,有时跳荡,琮琮琤琤,全都清澈晶莹。我们沿溪前行,走了一上午还不觉累,悠闲清静,真有世外桃源之感。据老伴儿说他三年前来时,此处还是山间小路,虽然也相当平坦,毕竟不如十里画廊处好走。现在这里却已修成了很宽敞很漂亮的石板路,而十里画廊反被山水冲得凸凹难行了。沧海桑田,即此小小一地,短短时间,也已可见。

在我游览过的地方,张家界可说是最清洁的旅游处了。处处打扫得干干净净,连刚飘下的落叶也迅即扫去了。这种环境使旅游者也受到感染,果皮包纸大都自觉不乱丢,当然无教养的野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此地有许多小措施也显得精致有匠心,如对树木的解释,不像别的公园就是钉个纸牌牌或木牌牌,而是用一棵树斜切下一片片的木片,上写树名和所属科目,木片上的年轮和树皮都清晰可见。又如列在路旁的那些垃圾桶也不是一般公园中常用的那种,看上去倒像是一截截挖空了的树桩,上面也有清晰的年轮和树皮,其实却是水泥做的。这些都体现了张家界“森林公园”的特色,从旁点缀了它的自然野趣。

张家界确实美,美在它的纯自然。在这样的自然风光中徜徉整整三日,我觉得心满意足。但若与九寨沟比它似还略逊一筹。九寨沟是奇丽、壮美,张家界却只是幽美、静美。两处都有原始森林,在九寨沟是只能远眺,和雪山相辉耀,黑匝匝一片,使人感到幽深神秘,难于探究;在张家界却是身在原始森林之中,可以亲切把玩,仿佛自己正受着这森林的荫庇。九寨沟像是神境,张家界却使人产生亲切的乡情。

这次破戒坐了轿子。“骑在人民头上”,本心当然不愿意,但现在不是爬泰山的年月和体力了。天子山太高,靠自己上不去,不上去就得和同行的青年旅伴们分道而行,导游不同意,只得倚仗轿夫。开始看着轿夫背上渐渐渗出汗来,心中不忍,久之也就心安。坐着欣赏山石美景和轿夫拐弯的纯熟技艺,也欣然自得,甚至想到:既可坐轿,黄山等处也不必害怕可以一游了。可见人要安置“良心”也不是很困难的。

说到旅伴,便自然产生一种亲切之感。这次在宜昌与去三峡的一批人分手后,去张家界的一共只有五人。我们老俩口之外,是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已在日本定居的台湾同胞。都不错。我们原来怕和年轻人一道会相互牵扯,怕成人家的拖累。结果不然。他们很尊敬和照顾老人,而且他们玩得欢,我们“遵守纪律”,有时还得等他们。路人见了几个人亲密和谐的样子,还以为他们是我们的子女。这次感到青年人可爱,从宜昌返京只买到一张下铺,夜间有年轻人主动以下铺和我们交换。同车另一对青年男女,在车上时并不熟,下车时主动要为我们背东西。谁说当今青年都是有己无人的呢。

导游小吴也是一个青年。二十一岁,在我们眼里还像个孩子,初见时显得沉静,处熟了便逐渐活泼起来。游金鞭溪时遇见一棵繁茂的大树,几个大桠枝直伸到溪的中间,他就带头和两个青年旅客小李小刘爬上去玩,站在树枝的末稍颠呀颠的,煞是好看。老年人不敢上,只有举起相机抢镜头的份。当然还只有老伴儿能抢,我用相机时那种认真而又迟钝的样子使青年们笑了好久。

这小吴是张家界导游训练班出来的。据他说已办了两个班,培训出八十多人。可见地方当局对旅游事业之重视。小吴年龄虽小,办事却相当老练,路上随处有人互相招呼,旅馆、饭店、汽车和三轮摩托司机,到处都有他的关系户。对我们的照顾也还周到。言谈之间颇有文化修养,不似途中所见的另两个导游那样鄙俗。一次我们问他:“这风景对我们是可爱极了。你天天看,是不是也厌烦呢?”他回答:“风景是天天一样的,人却是不一样的。我在导游中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所以并不厌烦。”出口不俗。惜乎这小导游最后在我们的印象里留了一点破损:他竟吞没了我们委托给他的轿夫钱的尾数,而且显然是蓄意的。或许这在他那一行中也是题中应有之事吧,或许我们应当主动提出把这点钱给他,也可免除他的尴尬和我们自己的遗憾吧。不过我们总觉得对他不应像对轿夫或家中的保姆那样,这就是自己的迂腐了。记得从九寨沟归来时,我有好长时间对那“拉练”式的辛苦后怕,觉得自己已经不适合出去旅游了。这次却不一样。虽然也深感我们(包括老伴儿在内)确实老了,以后要好好互相照顾,另方面却仍觉得爬爬走走很愉快,颇有余勇可贾。不但回北京后又爬了一趟景山,还在考虑明年到何处去。这或许是张家界之游收获之最大者吧。

老伴儿的病缓和,使我竟得机会往黄山一游。这是由单位里一些离退休的老年旅游爱好者自己组织的,二十三个人组织起来,参加一旅行社而去。

说实在的,开始有同志约我去时,心里还是相当害怕的,怕经受不了那种辛苦,怕成为别人的累赘,谁知上山以后,倒越走越轻快起来。我们所里有五个七十上下的女同志参加,大家的感觉都是如此。我旅游不爱看庙看洞以及种种的虚假古迹,但对于真山真水的自然风光却是颇为迷醉的。今以垂暮之年,在游过九寨沟和张家界以后,又能到这往已久的黄山来领略它的松风云气,也真算是一种老来的幸福了。

旅游六天,重点是山上的三天。虽然现在已有缆车上下,但这三天还是整日在山上爬上爬下,几乎全无平路可走。我们拄着旅行社发给的拐棍,听着导游的指挥,“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真是兢兢业业。往上攀登是对心脏的考验,它蹦蹦直打鼓;往下走是对小腿肚子的考验,它直发颤。可是走走歇歇,毕竟还是都走过来了,除了两个最高的顶峰没敢攀(二十三人中有五个人上去了),大家到的地方我们也都走过了。所以辛苦也是值得的。

印象最深的是上下“鳌鱼背”。上山之前,导游曾指给我们看这座背着“金龟”的“鳌鱼”,说它和天都峰、莲花峰同为黄山的三大高峰。我们一看,仰之弥高,直上云霄,以为就此看看也就算完成任务了。谁知爬了一个多小时,忽见那鳌鱼背上背着的“金龟”赫然就在身旁,原来我们已经爬到原以为是与云霄相接的地方来了。后来,“这山望着那山高”,又从鳌鱼背去莲花山。先得下山,导游说有两条路,走“一线天”太陡,穿过 “鳌鱼洞”路长一点,还有些缓坡给人以喘息的机会,于是大家选择了后一条。下来以后,我回头看半山腰有一条白白的直线,许多人正在这条线上蚂蚁似地蜿蜒而下,问那是什么地方,导游说那就是“一线天”,又问我们走的那条路在哪儿呢,他指着旁边一条:“那不是吗”。我的天!弯弯曲曲的那么一条,不也是在天上吗?我们可又下来了!我可真不敢相信自己竟能这样天上人间的折腾!来之前在北京的时候,我连早上去一趟青年湖公园还嫌累得慌呢,这次可知道了自己有多少能量。看来这次黄山之行竟是一次长志气之行。

在一次中间休息喘息稍定的时候,我突然记起了辛稼轩的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想起自己的状态却真不能这么潇洒,于是打油戏仿二句曰:“我见黄山多妩媚,料黄山见我多狼狈!”可是同行的一位七十八岁高龄的大姐不同意,认为词意过于消极。无奈,只得改为“我见黄山多美丽,愿黄山赞我真努力”。“美丽”,是为了押韵,用以形容黄山当然太平俗,而“努力”与“狼狈”,其实是一事之两面,“狼狈”并非全是消极之意,乐趣恰正在其中也。

前几年我也参加过单位老干局组织的旅游,他们照顾得很周到。不过由于非常强调“安全第一”,有时反而令人有不自由之感。这次却不然,是以几个离退休老干部的旅游热心者为核心呼朋唤友自行组织起来的,二十三个人来自不同单位,开始时彼此并不认识,也算是“五湖四海”,所以是纯“民间”的游法。确实有点苦,伙食不大好,住处也差。山上有一夜睡的竟是双层铺。我们四个老太婆一室,她们的年龄各为78、74、68,我居中,73岁。可是临睡时,74岁的那位大姐硬是爬上上铺,说她瘦,轻巧,又说我有病,夜里可能要起来。她不但比我大一岁,原来还是我的上级(当我提出后一理由时,竟引起大家哄笑),我被逼睡在下面,真是又感激又尴尬。同行的还有三四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头,比我们脚力显然要强得多,但总是潇潇洒洒地走在最后。我对这类事向来浑然不觉,我们中一位比较细心的同志却感觉到了,心想他们必是有意地在照顾我们。归途中在火车上问他们才承认了,说:一是怕万一出什么事,二是怕我们落在最后面思想有负担,深恐拉了大家的后腿。总之,一路上温暖之感极多,这“民间组织”还真有它的优越性。

在贵州看的主要是瀑布。黄果树大瀑布自天而降的奇景过去在电视上、画报上都曾见过,但总不如身临其境地自己从高山上一步步走到最低处仰观那水珠蹦溅水帘倾泻那么生动好看。而更妙的是,那里并不仅是一快又高又大的大水帘,在它周围,还有其他景区,都涌动着无数的瀑布群。你走在山石小路上,驻足观看,总会发现有无数股瀑布向你涌来,一股一股,还不是来自一个方向,相互挤着,推着,争抢着,喧哗奔腾,汹涌而来,教你不知道朝哪儿看是好。我在九寨沟曾看过那儿的瀑布,已觉极好,到此才真是叹为观止。

在四川,所看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宜宾的竹海。竹子当然是人们喜爱的东西,但在我印象中的,首先是童年时在南京玄武湖中那一片粗壮的楠竹,再就是熊猫爱吃的细竹,再是中国文人水墨画中有节的劲竹。总觉得,竹子再美,也就是绿色的一片罢了,潇洒的韵味有之,总不能和浩瀚的“海”的意象联系起来,可这次却真的看见了竹的“海”。在博物馆里,先看到了竹子原来有那么多的品种名色,竹节原来有那么多丰富古怪的状态,而绿色,也有那么多的深浅层次。然后是坐车游览,汽车走了整整半天,还没有把竹林走尽。最后再坐缆车飞越,我从来没坐过这么长的缆车,俯首下瞰,真的是海,绿色的海。原来不但竹竿、竹节是各有特色的,就是竹叶的状态也是各不相同。这海也不是静止的。它不像前几天所见的瀑布那样奔腾,却在浮动,不像松涛那样沙沙呼啸,却在交头接耳,相互说着悄悄话。


浏览(749) (0) 评论(2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0-12-15 07:40:38
看了大家的评论我非常感动,再一次对大家由衷地说声谢谢。我想母亲在九泉之下得知她的几篇文章能在万维博客引起一些共鸣,能让她结交几个年轻的朋友也会很高兴的。
回复 | 0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10-12-15 00:44:41
老一辈子知识分子的功底就是不一般.读后很有感慨,我们小时候正赶上不读书的年代,现在怎么努力也写不出这么有水平的东西了.欣赏加学习了.
回复 | 0
作者:莺歌燕语 留言时间:2010-12-14 20:16:44
谢谢分享。这可是作家级的。
回复 | 0
作者:恩湄 留言时间:2010-12-14 04:21:39
蛮夷: 我上面的留言本意想说,你母亲的文笔与朱自清的有几分神似,昨晚昏沉沉的,敲成了“相似”,这一字之差,相去万里了。
回复 | 0
作者:谷语草鸣 留言时间:2010-12-14 02:28:21
在心里为你的母亲献上一束花,以表对她的敬意。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12-13 22:15:24
"它不像前几天所见的瀑布那样奔腾,却在浮动,不像松涛那样沙沙呼啸,却在交头接耳,相互说着悄悄话。"竹叶的生命,仿若眼前。

蛮夷,你的妈妈真是一位令人钦佩和喜爱的才女。有一颗少女的心,也有一颗欣赏“民间组织”的心。那段几位老人家走在她后面被她体会是在特意照顾她,令人动容。

从她的文字里,可以理解你的性格的至少一半的来源。这些文字将令人百看不厌,真是很好的方式留下回忆。
回复 | 0
作者:恩湄 留言时间:2010-12-13 19:14:01
蛮夷: 老人家这文字功底,可不是我这个学工科的敢妄加评论的。山月歌和多思已经说出了我心里想却不知道该怎样说的话。前段时间读过朱自清的几篇游记,现在读你母亲的,很有几分相似的感觉。谢谢分享。
回复 | 0
作者:转悠 留言时间:2010-12-13 18:29:54
蛮夷,老人家的游记那么专业,细腻,读起来真是让人长见识。
回复 | 0
作者:晓竹 留言时间:2010-12-13 17:18:34
老人家的游记写得真好,很美的文字。写人细腻,写景传神。谢谢分享。
回复 | 0
作者:牛北村 留言时间:2010-12-13 17:10:19
谢谢分享。
老人家的文采有口皆碑,确实是专业作家级的。

至于蛮夷兄本人的高水准,似乎以三三制为宜:
三分之一来自基因和家庭环境
三分之一来自社会大学中的历练
三分之一来自天分与勤奋
回复 | 0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10-12-13 16:01:15
蛮夷,好好把你母亲的遗著整理一下,慢慢发表在你的博客里,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她老人家生前的精彩写作,或许这是你母亲最大的遗愿。
回复 | 0
作者:百草园 留言时间:2010-12-13 15:05:28
蛮夷,您母亲的文笔了得,而且她这么大年龄还可以这么兴致高昂地游山逛水,你一定要把她老人家的文章都整理出来,让我们这些晚辈也能有机会欣赏。

看完文章就在想,如果我九十岁了,还能有这样的精力吗?你母亲活的非常充实。现在她老人家在天之灵肯定会高兴,你们姐弟俩整理贴出她的文章。
回复 | 0
作者:春阳 留言时间:2010-12-13 14:55:19
蛮夷,
刚刚下班就读到了老太太的几篇游记,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几个地方我都没去过,老太太的描写真是让人身临其境。谢谢。
另外,他们把功劳都给了老太太也是应该的。:-)
回复 | 0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0-12-13 14:26:28
非常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老太太的赞扬之词,我就不一一恢复了。说实在的,要不是这回帮我姐姐一起整理母亲的文稿,我以前还真没好好读过她的文字。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老太太不光是有点学问,而且还有些文采。也怪不得老太太在世的时候常说她从小就是文学少年呢。

不过看了大家的评论后让我有些郁闷,我在这努力了一年多,很费劲很费劲地,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一点儿好名声,怎么让老太太一顺手就全给捞走了呢?得,就算孝敬一回吧,谁让您是我妈呢 :-)))
回复 | 0
作者:琴韵 留言时间:2010-12-13 13:39:23
敬慕老人家的辛勤笔耕!难怪蛮夷那么油菜花呢,原来有遗传!
回复 | 0
作者:多虑了 留言时间:2010-12-13 12:55:26
你们母子的写作功底太了不得了,佩服!
回复 | 0
作者:新中国木乃伊 留言时间:2010-12-13 12:51:35
这回知道为什么了,有其子必有其母,难怪咱乡长像个作家!
回复 | 0
作者:五彩 留言时间:2010-12-13 12:46:39
蛮夷:老人家的功底深厚,这几个地方俺大都去过,读了老人家的游记,所有景致又历历在目,而且对这些地方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也非常佩服老人家的人品:““挨宰”比“沾光”的滋味还是好些." 

现在明白了蛮夷为什么作文写得好,原来都在基因里了。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12-13 12:27:50
蛮夷满弈:
老太太的文笔功底真的不错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有其母必有其子,呵呵。尤其这么大年纪还学会用电脑打字,不容易!

我老撺掇我老妈学打字,好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咱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不用不是太可惜了?可老人家总是扭扭捏捏地,说拼音太难学,还真没办法。

另外,这些地方可都是我喜欢的,除了黄山没去过以外。。。。尤其黄龙,九寨和张家界都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看着很亲切呀。。。多思这么喜欢摄影,可一定要去去这些地方啊。。。。那景致是别出没有的。。。
回复 | 0
作者:山月歌 留言时间:2010-12-13 11:02:11
看了你母亲的游记,我都不敢再写游记了。老人家的文字功底实在太深厚了,无论写景写人,都信手拈来,给人如亲眼所见的感觉。文中的九寨沟,黄龙,张家界还有三峡,我都去过,细细想想老人家将这些风景区的特点写得非常到位。而且语法标点等等达到完美。实在是太好了.蛮夷此工作太有意义了,老人家会很开心的。谢谢分享!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12-13 10:50:01
蛮夷,看了你母亲精彩的文笔,非常钦佩她老人家的文学才华。你母亲游历的地方我都没有去过,但通过她的描述、勾勒与想象,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与此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为何你的文笔如此精湛!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感谢分享!
回复 | 0
作者:山月歌 留言时间:2010-12-13 10:43:50
先抢个沙发再慢慢细读,只看了一点就被吸引了。看完后再评。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又一蛮夷 ,15岁
来自: 美国
注册日期: 2009-10-28
访问总量: 289,24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