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了古遗址的曲径,感觉还沉浸于简单,却已等级分明的先人生活中不能自拔。坐在车子里,在继续西进还是调头回家的问题上犹豫了片刻,最后决定豁出去了,向8迈以外的密苏里州的首府圣路易斯挺进。于是,我把GPS设置到圣路易斯的市中心就出发了。大约行进了不到20分钟,城市的轮廓就显现在视线里了。此刻的我,多少有些兴奋和憧憬。
(我车就停在旁边,这就是市中心花园)
(喷水池)
(拱门公园的教堂,变一下色,我想说明它是老建筑)
感谢老天,在市中心花园的石阶旁正巧有个停车位,而且是免费的。我把车上停好,背上相机就冲向了花园中心。当然还是机枪扫射般一番乱照,随后和孩子们一起跳到喷水池中,感受疯狂带来的阵阵快感。公园的四周有旧法院大楼,不远处就是运动馆和大拱门。此刻著名的红雀棒球队正在那里比赛,喧嚣声即使离场馆几白米远的我也听得见,远远望去一篇火红,观众无一不着标志性的红
T-sirt上装。当我穿过马路想去拱门游览时,一个黑人哥们跑到我面前说: “世界级的啊,10元一张票。”
看到他一脸期待和不得不降价兜售球票的复杂表情我真不忍心一口回绝,只好说我得赶时间,实在没有时间观看。
“5元!就5元!冠军队比赛啊!” 那个黑人似乎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但我还是硬下心肠走掉了。其实我很想切身感受一下美国文化的氛围,但这样一来我回家的时间就可能是第二天凌晨了,而且晚上驾车不安全,再说第二天还得上班!
穿过一条横街就到了大拱门公园。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圣路易斯的概况:
(红雀队正在比赛)
圣路易斯是美国中西部水陆交通枢纽,密苏里州最大城市和。位于该州东部与伊利诺伊州接界处,密苏里河与密西西比河汇合处以南,人口39.7万(1990),其中黑人约占一半;大市区包括周围8县,面积12781.6平方公里。曾于1904年举办过第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城市座落在河岸阶地上,地势向西升高,平均海拔138米;原为印第安人的毛皮交易地。1764年法国毛皮商在此建立城堡,以国王路易九世的名字命名,1808年设市。汽车工业仅次于底特律,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3大汽车公司在此设有大工厂;电子仪表和飞机制造业发达,是世界著名的埃默森电器公司和美国最大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总部所在地;全国第二大皮革制鞋中心;啤酒生产享有盛名;
(我躺在椅子上照的)
市中心高层建筑和法国式古典建筑交相辉映,街道宽阔,高达192米的不锈钢拱门耸立于河畔,象征美国向西开发的门户,为城市的主要标志;拱门附近是著名的杰弗逊国家开发纪念馆;城西有占地530多公顷的森林公园,集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于一体,是主要游览地之一;多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包括各种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和圣路易斯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科学院等.
在我眼里这座美丽的城市最著名的应该是:
美国“西进之门”——圣路易斯大拱门(GATEWAY ARCH) ,荣获11次世界冠军的红雀棒球队,华盛顿大学和啤酒
美国有两座世界闻名的Arch,一座是犹他莫泊(Moab)的红砂岩拱门,另一座就是密苏里州圣路易斯(St. Louis)的这座不锈钢拱门了——前者是大自然绝顶的杰作,而后者所体现的,则是美国人那种超乎常规的想象力与创造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
圣路易斯的“起飞”,得益于1801年至1809年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正是他提出了美国“西进扩张”(Westward Expansion)的理念并签署了法令。而作为西进的必由之路,拓荒者们从这里跨过密西西比河,然后分三路向西扩张——西北开辟了艾奥瓦(IOWA)、明尼苏达、南达科塔和北达科塔、怀俄明;向西开进了堪萨斯(KANSAS)、科罗拉多、犹他和内华达(NEVADA);向西南则直抵墨西哥,并编着法子从墨西哥手里夺取了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纳——圣路易斯也因此飞速的发展起来,1808年设市,到1850年人口已达16.2万,成为当时美国第18大城市和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而随着河港的开辟和铁路的兴建,以及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作为美国向西开发的重要基地,圣路易斯被一波接一波经此前往西部的拓荒者形象地称为“西进之门”(Gateway to The West)。
圣路易斯大拱门正是为了纪念这座“西进之门”而修建的,因得益于托马斯·杰弗逊,所以它正式的名称叫做“杰弗逊国家扩张纪念碑”(Jefferson National Expansion Memorial)。
当你站在它那巨大的不锈钢拱门下抬头仰望时,实在无法不惊叹这充满寓意的想象和创世之作——东西相向而开,南北高耸而立,简洁的一道银灰色拱门就竖立在密西西比河畔,有人将它比喻为“立在大地上的一道长虹”,我却感到它更像一座直通云霄的天桥,在阳光下耀眼夺目、熠熠生辉,不由得便让人产生一种仰视的敬畏——630英尺(192米),比美国最值得骄傲的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还要高出75英尺呢!
大拱门的设计出自一位名叫萨里恩(Eero Saarinen)的芬兰人,他1923年移民美国,据说1947年便开始构思这座“西进之门”了,但是没等到开工就因脑瘤而于1961年去世。1964年,圣路易斯市政府决定将他大胆而宏伟的构思变为现实,投资1300万美元,花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将它高高竖立了起来——1965年10月28日竣工剪彩时,人们除了将它献给曾经穿过这座拱门西进的无数先民们外,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设计师的深深敬意——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着1959年他提出设计蓝图时所说的,“在这个位置,要达到这种效果,无论是方尖碑、矩形的房屋还是圆顶的殿堂似乎都不合适,唯有一座宏伟的拱门竖立在密西西比河畔,才是最恰当不过得。
这座宏伟的拱门坐落在圣路易斯Downtown的东面,隔着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朝伊利诺伊州广袤地平原敞开着,也许穿过这座拱门就算进入了美国西部,不少游客在拱门下象征性地来回跨越着,十分有趣——噢,其实圣路易斯最早的城区并不是在密西西比河的西岸,而是在东岸,那时的西岸还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但是自从杰弗逊开启了这扇“西进之门”后,西岸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城市的中心也逐渐从东岸转移到西岸,如今站在大拱门下,你就会看见它西面的老法院(Historic Old Courthouse)、大教堂(Old Cathedral),以及Downtown密集的一座座高楼大厦。
现在大拱门下,沿着密西西比河被辟为一条宽阔的绿化带,茂密的树林、草地和两个美丽的人工湖倒映着大拱门优雅的身影,东面是宽阔的石阶,它被称为“Grand Staircase ”,一直连到河边的马路;而从西面的大草坪穿过马路,便可去到圣路易斯标志性的老法院大楼了——上下两层的古希腊建筑风格,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绿色穹顶。
进入拱门公园和参观地下的“西进扩张”博物馆是免费的,但是要登上拱门弧顶则要掏钱了,每人10美元,即使这样游客依然排着长龙。我们幸好一进去就买了票,足足提前了一个半小时,等参观完博物馆,逛了商店后正好轮上——呵呵,这是一种狭小的斗式升降电梯,每个大约不到2平方米吧,五个人缩着身体相向而坐,就像挤在一个密封的蚕茧里一样。8个斗连成一列,靠缆车牵引,沿着拱门内侧的轨道上下,南北两个门柱同时升降,据说一天可接待6400多游客。
(野牛皮做的小船)
(我惦量一下,打不过它)
(当年工地)
(设计和建筑者们)
(就这么点地方,五个人,但如果就我自己,能害怕。)
(我的小室友)
(拱门顶部)
(左边景象)
(右边景象,密西西比河)
(水边赌场)
上行大约
4至5分钟吧,当去到弧形的弯道时,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节节爬升。好在是被封闭在拱门内看不到外面,否则难免不产生畏高症的。哦,弧顶也就是一段两米多宽的密封长廊,两侧各开着16个长方形的狭窄玻璃窗。透过玻璃窗俯瞰,西面是圣路易斯市的老城区,体育场、老法院,、大教堂、联邦车站……,就像孩子搭起的积木,沿着蛛网般的马路和街道一圈圈铺展出去;东面则是蜿蜒的密西西比河,就像一条丝带,而河对岸则是伊利诺伊望不到边的广袤平原。据说当初修建拱门时,因为是先从南北两个门柱往上建的,但建到弧顶时却一度无法对接,不过经过努力,最终还是被对接焊上了,而且效果反而出奇的好——根据设计要求弧顶的正常摆动幅度可在46公分以内,但后来实际的测试,即使遇到时速80公里的大风,其摆动幅度也只有5公分!由于整个拱门是用不銹钢建成的,因此每年都会遭到数百次雷电袭击,据说曾创造过超高建筑被中的最高纪录。但是从1965年建成至今,它还没有发生过一次因雷击损坏或人员伤亡的报告,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它先进的避雷系统和监测管理。4、5分钟上行,下行大约也就3分钟多点吧,据说里面还设有台阶,如果沿着台阶攀登的话,则要爬上1076级,其它就不说了,还是看看我拍的照片吧。。。
到此我真为这次假日之旅感到满意和值得。我想找家中国自助餐吃些水果和蔬菜,然后在踏上返家之路,就在GPS中一阵狂 搜,发现3迈远有家新中国自自助餐馆,心中有些庆幸。可是按GPS开出45分钟还免看到餐馆,却越走越荒凉了。我赶紧放弃,重新把GPS设成GO HOME。也只能如此,沿途找吃的了。我在麦当劳吃了些快餐,喝了两杯可乐,又在两个小时后加油时补充了一杯咖啡,然后沿着55号高速公路一直向北开,费时6小时间,终于在晚上10点20到了家。
(相机广角不够,我只好躺在石头椅子上完成它了)
路过 | 鸡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