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有时候就像下棋,只不过东西方文化不同,“棋牌乐”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西方的战略就像下国际象棋,哪一方能多看几步棋,那一方就多一点获胜的把握。当年二战余烬未熄,乔治·坎南就写出了《苏联行为的根源》,明确指出苏联的扩张主义倾向来自沙俄,国际共运只是一张羊皮,不围堵将后患无穷。美国的冷战方针就此明确,此后四十年,不管美国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总统上台,对苏政策只有战术上调整,而战略上基本没有变化。 而苏联,一开始忙于在中欧拆运机器、建立缓冲区,眼睛只盯着国境线外二百公里的地方。等战略包围圈形成后就大搞军备竞赛、制造热点,并在亚非拉输出革命,声势浩大却缺乏重点,结果只是狼奔彘突,不仅无法打破战略包围,还落了个专制的恶名。苏联最终垮台,固然是人心和经济较量的结果,但战略上缺乏远见、给美国抢了主动权,也是原因之一。 苏联出过很多国际象棋大师,只可惜苏共政治局委员们不喜欢下国际象棋,只喜欢下国际跳棋。 中国人不太下国际象棋,而是喜欢下围棋(当然也喜欢斗地主,我这里就不提了)。围棋讲究气和势,有气就能活,有势就能赢。且不说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策略是如何正确——那只是内战,赢了也是窝里斗——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能够采用蒋百里的战略,打了一场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江浙膏腴之地沦陷为代价,硬生生把日军从由北向南的攻势变成由西向东、溯长江而上,最后在湘鄂川的崇山峻岭中把日军挡住,这就是战略眼光。在民族危亡之际仍能有如此恢宏的布局,个中缘由,这也许就是围棋思维的影响。 时至今日,我们把中美博弈看成是一盘围棋,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 如果我们把太平洋沿岸看成是一个围棋盘的四边,中美各自控制的地区作为落子的话,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已经执黑先行很久了。自从十九世纪末,美国就购买了阿拉斯加,控制了巴拿马运河、夏威夷和关岛。二战后又控制了日本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结盟。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除了冰封的西伯利亚海岸、中国和东南亚,美国人拥有整个围棋盘的三边和中腹! 更重要的是,美国在关键点先手落下的黑子已经把整个棋盘分成了若干个互不关联的区域。远的不说,钓鱼岛的争夺和南海争端就被台湾隔开,成为两个战略方向,只要中国大陆对台湾没有控制权,一旦有事,解放军就只能用两支军队或舰队来分别处理南海和东海的危机,这样力量就分散了。 狭小的战略空间决定了中国即便能做活一块地盘,也不可能有决定性的成功。这就像苏联能让美国在越战饱尝失败苦果,但只要美国在太平洋上还有菲律宾和印尼,苏联在金兰湾的分舰队也只是摆设,冲不出南海的。一旦在阿富汗受挫,苏联解体也就是指日可待了。事实证明,美国输得起越南战争,苏联却输不起阿富汗。 所以这太平洋仿佛就像一个极不公平的围棋擂台赛:美国坐庄百余年,对手换了两茬,非死即伤,而且美国的棋盘不让清空。等到中国上台的时候,我们发现前面那几个“臭棋篓子”已经让给庄家十多个子了。 这样的棋形,如果按照常规落子,即使是中国棋院的九段,执白也不一定赢得了敬老院里的初段。 这个棋还怎么下? 要赢太平洋上的这局棋,就必须出奇制胜。仅凭硬实力是不够的,软实力也很难说,我们需要的,是巧实力。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