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中國的歷史書靠譜的有多少(3) |
| 再說一下《史記》作者司馬遷吧。毋庸置疑,他絕對是個才華橫溢、文采飛揚的才子。但是,作為史家最基本的素質他卻不具備。我認為一個好的歷史學家在記錄一段歷史的時候,切忌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個人喜好摻和進去。那樣出來的絕對不是真實的。而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偏偏把這些忌諱全寫進了他的巨著之中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還在他收集的素材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司馬遷對於漢朝的皇帝顯然很不滿。在他的筆下劉邦是個酒色之徒。特別奇怪這樣的酒色之徒卻有着如此強大的凝聚力,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的長相獨特,也就是所謂的帝王相嗎?這個顯然缺乏說服力。看看他手下的三大功臣張良、蕭何、韓信,哪一個不是文韜武略、懷揣錦繡呢?如果劉邦之是這樣一個酒色之徒,而且又無很強大的背景,很難想象一個小小的亭長會在亂世之中有何作為,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在一次服徭役後看到秦始皇出巡感嘆一句“大丈夫就當如此”就可以號召天下了嗎?
當然現在真實的劉邦是怎樣我們是沒有可能知道的啦。所有我們知道的劉邦就是這樣一個司馬遷筆下的一個幸運的酒色小混混,稀里糊塗地打敗了神勇無敵的項羽,推翻了強大的秦朝,創建了一個長達幾百年的大漢王朝。
再看看司馬筆下的漢武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被他描述成一個整天就是想這封禪、求仙的平庸皇帝。
就這樣,漢武帝也沒把司馬遷怎樣。受宮刑那是另有原因。這事如果是放在清朝,估計司馬老先生掉的可不是區區的小命根子了,不僅他的腦袋再加上他全族的腦袋都可能不保了。
從這點看,漢武帝的胸襟是何等的寬廣呀。
話說司馬遷對漢室劉家如此成見,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想當初他的祖輩就曾是秦國大將。血洗長平就有他祖輩司馬錯的份。一家出兩代秦國大將,而且距離不是很遠,很難說司馬遷對於秦朝的滅亡沒有惋惜。再加上後來因為李陵一案,他被受宮刑之後,據說當時死的心都有,但卻咬牙堅持了下來。
為什麼?僅僅是因為父親臨終前的囑託,為了完成亡父的遺願嗎?有句話不是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嗎?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