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印象(四.城堡 与摩尔宫殿Alcazaba, and Alcazar) 摩尔城堡和宫殿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独特的文化遗产。公元711年, 伊斯兰乌镅亚德(Umayyad)王朝的的军队从北非渡过海峡,在西班牙南部登陆, 开始了在西欧的扩张。在这之前,阿拉伯人经常袭扰海岸。这一次不同, 他们不走了。乌镅亚德王朝通过近百年的征伐,摆平了伊斯兰各教派。鼎盛时的帝国,以北非为基地, 向东扩展至高加索伊朗,向西占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一个面积达1,500百丌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这个帝国里的基督徒们可以自治并坚守自己的信仰,条件是交人头税。说这是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遗嘱。乌镅亚德王朝最终在不断的伊斯兰征战中崩溃,残余家族的一支逃到伊比利亚半岛,反而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权。摩尔人入侵之前,伊比利亚半岛已被日耳曼裔的哥特人统治了四百年。这四百年大概是罗马之后文明倒退的年代,似乎没有留下重要的遗产。因此我们在旅途中感觉罗马与阿拉伯文化之间是一段长长的历史空白。哥特人归化基督教,四百年间政权在国王,贵族,教堂各种阴谋,叛乱,谋杀和选举之间更迭。摩尔人入侵时,哥特国王说正在北方对付巴斯克人的叛乱。等他回身南下与摩尔人会战,军队哗变,国王被杀,王朝溃败。至多一丌五千人的摩尔军队就此杀到西班牙的北部,才遇到抵抗。四百年统治之后,哥特人仍只在西班牙人口占极少数 (1-2%)。一旦政权溃散,社会立时解体。摩尔人来了,西班牙许多城镇的本土居民与以交税和承认伊斯兰统治以换取自治与基督教信仰。此后近八百年,虽然哈里发小朝廷间的争夺不断,日子大致稳定安逸。摩尔人在许多城市里修诛了大型城堡。城堡初始是兵营,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防备与镇压可能的反叛。以后城堡又演变成宫殿,是哈里发与妻妾享受生活的地方。这些宫殿并不是金碧辉煌,却展现了高度的技巧,独特的风格,至今仍是宏大而精致的艺术品。十三世纪后, 基督徒的军队从北向南逐步驱逐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摩尔人。每占领一个城市, 基督徒的君主们把摩尔的宫殿为己有。有时在城内修建教堂,甚而用摩尔工匠为自己修建摩尔风格的宫殿。而一些重要的著名的精心修诛的教堂是在城堡或宫殿遗址上修建起来的。基督教与伊斯兰的文明在这里纠缠交织,争斗冲击,导至高度的发展,也成为此地贵重的文化遗产。相邻而立的教堂与宫殿回然不同的风格,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精神上的异常享受。所以在西班牙旅游,不能不游览教堂,也不能不游览摩尔人的城堡。教堂众多,遍及城镇。城堡集中在南方的安达卢西亚,其中规模最大最精彩最有名就是格林纳达的阿兰伯拉。 摩尔人的时代,虽然在西班牙建立了王朝,但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各地都有小朝廷,互相之间也争来斗去。小朝廷一个一个地消亡,却留下了宫殿或城堡。相比那些东方或西方大国强国的宫殿,如克林姆林宫,故宫,凡尔赛,马德里宫,摩尔宫殿都没有那样巨大规模,也不是金碧辉煌,奢华无比,却也不乏雄浑和精致。再加上历史的沧桑,走在其中,有一点“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味道。小朝廷众多,留下来的宫殿也各有不同。至少对历史遗产而言,这也是“非一元化领导”的好处。塞维亚的摩尔人最早从十世纪开始修诛宫殿,每一代的君主都有扩建。1248年被长期围困的塞维亚向基督教军队投降。从那以后, 国王们也都以此为居住地并不断改造。所以,宫殿中还有些哥特式的大厅。而宫殿中最精华的部分恰恰是1364年国王皮特一世征召摩尔工匠修建的“皮特宫(Palacio Pedro I)”.因而也有人说塞维亚的摩尔宫殿是皮特一世为他的情妇而建。此说不尽真实,但也有几分根。 说格林纳达的哈里发和国王皮特一世有些交情,也派了很多建诛师与工匠到塞维亚帮皮特一世。因而皮特宫建成为伊斯兰“摩德哈(Mudejar)”风格的经典建诛。特别是“少女院(Patio de las Doncellas)”,国王在这里会客。想必那些客人们到了这里也会像今天的游客一样,一见之下,风情难忘而留恋忘返(图70)。
随着游客的人流,我们穿过“狮子门”,走过长长的庭院,再走过内门,就到了“猎手院”(图71)。内门是宫中最古老的一部分,建于十世纪(图72)。
猎手院的西侧曾是两层楼,颇具规模的交易所。伊丽莎白一世为了控制交易而下令建立。当年从南美回来的船只直驶塞维亚,其带来的货物只能在此地上岸交易。塞维亚也因为这独霸货源的垄断买卖而兴旺发达直至十九世纪。过了猎手院,就进入皮特一世宫(图 73)。
一座一座的门,一个又一个的大厅,走不完的房间。也使人迷惑,很快就记不清人在何时哪里。墙上屋顶的装饰,看来并不奢华,却精致至极,触目 心(图74,75)。
直到进入花园,满目青翠,使游人好像在瞬间从半醉中醒了过来。花园被一座高墙分割成两半。外侧部分较大,满种柑橘柠檬树。正是结果的季节,满园隐隐清香(图76)。
高墙内侧则是些奇花异树与亭阁。高墙实际是个长廊,向内侧的一面开放。另一面则在墙上开有各种形状的窗口,可以观赏外则的桔园。两面观景,这高墙有点像颐和园或北海里的长廊(图 77)。 马拉加(Malaga)的城堡健在海边的山岗上。夕阳西下的时候,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锗红色锯齿状城墙沿着山势逶迤而上(图78),像是闪光的长城。今天,蓝天下城堡的身影已成为海港的背景。可当年海水直冲城堡脚下, 城堡的高墙壁垒保护城市免受海盗之害(图79)。
摩尔人在马拉加统治经营了八百年,城堡最古老的部分从十世纪开始兴建, 其外一侧外缘与公元一世纪罗马人留下来的剧场相邻(图80)。1487年, 经长期围困后,马拉加重陷基督教的统治。以后历代总督以城堡为住地,不断重建,扩建。其间伊斯兰教徒遭到驱逐,伊斯兰文化传统消失。城堡内居住的部分迄今也只剩下些残破遗迹(图81)。可这也掩不住当年秀美(图82,83)。
站在临海庭院的拱下,让地中海来风从身上穿过(图84),一瞬间有一种重回当年, 在此地生活的欲望。可惜的是城堡内极少有路标与说明,很多地方让我们这些游人徘徊彷徨。
马拉加在地中海阳光海岸上,冬日的海风仍然和煕怡人。人们下午在海滩上晒太阳,游泳。新建的海港充满活力,也异常优美(图85),与古老的城堡及大主教堂相映(图86)。可惜我们只有两天的时间,虽多次往返经过大主教堂,实在是没有时间精力走进去。有趣的是,大主教堂墙外是街头艺术家的最爱,他们每天在那里轮流演唱,的确有些精彩歌喉。
里斯本的 。乔治(Saint Jorge)城堡也是建在高岗上,俯瞰河的大西洋入口与城市(图87,88)。
当暮色四合,景色独特(图89)。这个城堡也是始建于摩尔人。但因里斯本在1047年就被基督教徒夺占,城堡遗留下来的多是内外城墙,虽然雄浑,却乏平和柔美。且除了城墙,其他部分遗留的很少,韵味有限。
在里斯本,我们没有打算游览教堂。只是有一天早上,踏上一辆不在我们计划中的老爷有轨电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块路,叮叮当当的驶了下去(图90)。
忽然就到了终点站,只能下车。清冷的早晨,不知道那里去。路旁有一小教堂,有人走进去(图91)。我们也跟了进去,虽然有点无聊。
可没想到庙小神灵大。大理石的圆柱,顶饰,精美的石雕配以铜饰(图92, 93),
更出人意料的是一大群色彩艳丽的人像彩雕。虽然讲的是基督诞生的故事,可一组组形形色色的人像如此生动,似是刚刚从集市里走出来的(图94, 95)。
说到城堡, 就无法不提阿兰伯拉。如果说众多城堡是散落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明珠,那厶格林纳达的阿兰伯拉就是钻石。格林纳达是高原城市。阿兰伯拉座落在山峰顶部,赭红色的岩石城墙映衬着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熠熠生光(图96)。
入夜,月亮清辉洒下,城堡像鹰一样高高的俯视着在山谷里的蔓延的城市(图97)。
阿兰伯拉规模宏大,其外表雄健俊美。其内部营造则是如此繁复精美,移步一景,移步异境,一步一 心。没有黄金,没有玉石,只是砂石土木水。以黄白兰为基调,饰以马赛克。却如细雨中走出的赤脚蓝衣少女,素颜无一饰。不期然中触动心中柔润处。拱形门窗以不同形式,不同颜色反复出现,像是一个基本韵律的反复变奏(图98-100)。
每一块砖石都被精雕细刻,刀笔雄健。八九百年后每一笔一划仍清晰圆润,直入人心。宁静的水倒映着砖石上最细小的花纹(图101)。
流动的水,则在孱孱中带来生命的风 (图书02)。众多的水池,似曾相识,但仔细看去,却个个不同(图103)。
阳光从大厅穹顶四周的彩窗中射入,蓝色八角穹顶颜色变换,熠熠生辉(图104,105)。
中庭的回廊饰有由众多精巧的拱门,每一拱门由纤细的白色立柱支撑。缓缓走过回廊,连续不断的拱门, 立柱,使得中庭的景色多变而悠远(图106)。
阿兰伯拉呈现的无穷想象力和回味,实在难以描述。近两百年前华盛顿。欧文笔下的阿兰伯拉美如在一曲风中呜咽的风笛,如诉如泣。格林纳达因此为他立像(图109)。
只能说今天的阿兰伯拉依然是优雅迷人,令人流连的传奇(图110)。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教堂,城堡凝聚着逝去文明。有着黑暗与凝重,也有明媚的人性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