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按:這是我多年以前發在新浪博客上的,現在先後出現了魏則西案和雷洋案,拿出來正合時宜。略做改動。 ------------------------------------- 這是我在初中就作為課文讀過的一段文言文,應當是選自《左傳》,很有名。但是,那時候僅僅要求讀懂字面上的意思,我也沒有想過背後的含義。如今仔細琢磨起來,唏噓不已。 齊魯兩國,齊強魯弱,當然齊國若傾國出兵,魯國肯定不是對手。實際上不過是當了國君的小白,即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對當初魯國收留他弟弟公子糾並幫助爭奪國君之位耿耿於懷,要教訓一下魯國,並沒有滅了魯國的打算。即使這樣,對齊國這樣一個大國的進攻,魯國還是不能等閒視之。 全文重點在“論戰”,論戰又可以分為兩部分,就是戰前進行的戰略商討,和戰後進行的戰術評論。我這裡只說戰前的戰略商討。 問:何以戰? 曹劌問得開門見山,實際上問的是:憑什麼讓你的人民願意為你打仗,尤其是眼前這一仗?對於這樣一個戰前必須面對的問題,魯莊公先後給了三個答案: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小大之獄,雖不能查,必以情。
第一條,說明魯莊公是個講信用的人,祭神用品從不虛報。這裡說不虛報,不僅是對神,也是對全國百姓的信用問題。但是曹劌回答說: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國文化中神權很淡,占卜目的主要是預知吉凶,而不是求神幫忙。這點信用不夠用,神幫不了你。 第二條,說明魯莊公生活並不奢侈,能跟其國民同甘共苦,沒有特供,甚至可能沒有自己的專用的行宮。按照當時的人口,魯國可能也就幾十萬人,一國之君的威風未必比得上今天垬國的縣委書記,軍隊能有一兩萬也就算不錯了。因此,跟自己的國民同甘共苦當然很重要,但是曹劌還是否定了,說:小惠未遍,民弗從也。能跟大家同甘共苦當然好,但是未必人人能受惠於此。況且國君一個人即使略為奢侈一點,分攤到全國也並非難以承受。這個分析很到位。在那個物質並不豐富的時代,一個小國之君即使奢侈又能奢侈到哪裡?恐怕還不如今天一個縣委書記。 第三條非常關鍵,說明莊公不僅物質生活上能跟國民同甘共苦,還儘可能在大小案件中依法辦事。對於這一條曹劌很讚賞: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為什麼這一條如此重要?前面兩條,第一條對於神權很淡的中國人來說沒有太大意義,第二條雖然好,但是全國人民受惠有限,唯有第三條,讓全國上下都能直接或間接感受到,國君是一個公平待人的明君,大家願意為他出力賣命。 孫子曰:上下同欲者勝。即使曹劌不知道孫武是何人,這個簡單的道理並不難懂。什麼樣的國家能夠上下同欲?用電影《讓子彈飛》的台詞來說就是“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 我嘆息的是,今天我們的國家連“小大之獄雖不能查必以情”都做不到,不僅做不到,而且簡直是不作為,任由冤假錯案滿天飛,任由司法機關腐敗橫生,濫用權力和暴力,只要保住他們自己的利益就行。我們數一數最近幾年的案子:楊佳,我不說殺人犯不該判死刑,但是為什麼審判程序如此見不得人?明顯不過的是,楊佳是因為受了警察的不公平對待但是無處伸冤才走上這樣一條路。趙連海,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和他人的吃了三麀奶粉的孩子們討賠償,結果卻因為是受害者卻被關進監獄;徐雲會,至今死不瞑目;最近的雷洋案,如此等等,數不勝數。 這樣的國家,“安內”的費用已經超過“攘外”,如果真的面對戰爭,結果如何可想而知。國內百姓能支持?不搗亂已經是萬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