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文學,我只看過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然而如果把電影也作為廣義的文學作品的話,那麼《望鄉》則是我跟日本文學的第一次接觸。不過,當年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不是很懂,況且影片還剪掉了很大一部分重要鏡頭。印象當中最深的,第一是栗原小卷扮演的女記者很漂亮,第二當然就是妓女的生活,雖然那時候我只是一個初中生。 前些天偶然在Youtube上面居然看到了這個電影,而且是未經剪輯的完整版。日語原文的標題是《山打根八號娼館望鄉》,中文翻譯名字只保留了最後兩個字。 不知道是年紀大了,眼窩淺了,還是年紀小的時候不知人間疾苦,反正重溫這部片子的時候,我真的哭了。故事本身非常感人,演員,無論是栗原小卷扮演的女記者,還是高橋洋子和田中絹代分別扮演青年和老年的南洋姐阿琦,都演得非常好。據說當時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但是最後該獎被黑澤明的另一部影片拿走。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為了得到急需的外匯,可以說不擇手段,而在海外開妓院就是手段之一。這當中,日本政府當然得到了大筆的外匯,妓院老闆也大發橫財,而那些妓女,大部分是來自日本的貧困地區的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她們被騙到東南亞,在那裡耗盡了青春和肉體,最後不僅被日本政府拋棄,還要被遭到親人的白眼和鄙夷。於是她們很大一部分留在南洋客死他鄉,甚至墓碑都是背向日本的,類似阿崎婆這樣還要落葉歸根的只是少數,相對而言她還算幸運地結婚生子,然而即使自己的兒子都覺得有這樣一個當過妓女的母親很沒面子,結婚之後多年一次都沒有看望過她。孤苦伶仃的阿崎婆對於女記者來到她家非常歡迎,即使知道了她隱瞞了真實身份也沒有埋怨,並且跟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當初被剪輯掉的一段,其實就是阿琦第一次接客被蹂躪的痛苦,隨後在夜色中半裸着跑到門外在大雨中幾乎毫無知覺的被大雨淋着。雖然這是一段裸鏡,但是就劇情而言,非常震撼,中國當初刪掉可以說是一大敗筆,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不刪掉是無法在中國上映的。 看完之後第一感慨就是:誰說日本人不懂得反省不懂得批判?當然這個不是政府層面的反省,而且也不是對外族受害者的反省,但這是對本國弱勢群體的遭遇的強烈同情和對本國政府對弱勢群體無情壓榨的強烈譴責,也是對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快速發展犧牲了弱者的深刻反省,這一點中國的電影,因為種種原因,還沒有也不可能做到。 第二個感慨就是:日本民族是一個感情細膩的民族,這一點我是聯想到川端康成的小說《伊豆舞女》之後的感慨。兩個作品雖然題材毫無共同之處,但是在感情細膩這方面如出一轍。個體的感情細膩和整體的性格殘忍,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方面,居然在日本民族身上如此緊密結合在一起。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很不可思議。 最後,還是要讚賞一下,這確實是一部好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