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李江的博客  
一個愛讀書的人  
我的名片
李江
註冊日期: 2016-12-11
訪問總量: 39,945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應從憲法的角度去審核一個大法官
· 隨想
· 常識與現實
· 川金會的軌跡和展望
· 川金會的軌跡和展望
· 憲法第二修正案的前世今生
· 不要讓政治觀蒙住你的雙眼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社會】
· 應從憲法的角度去審核一個大法官
· 隨想
· 常識與現實
· 川金會的軌跡和展望
· 川金會的軌跡和展望
· 憲法第二修正案的前世今生
· 不要讓政治觀蒙住你的雙眼
· 拂清歷史的鏡子
· 質疑應該指向誰
· 閒話罵人與切割
存檔目錄
10/01/2018 - 10/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民主真的進入黃昏了嗎
   

                                                 

                                                         民主真的到了黃昏嗎

                                               就[民主的黃昏]向馮先生討教

                黃昏,作為一天中太陽就要下山了這一特定時段的形容詞,現在也常常用來比喻某一特定事物就要完結前的時刻。作為形容詞,它不是某一具體時間的標刻,如:下午4:15或6:00,特別是用它來比喻時間外的其它事物時,其具體表達的時間段要隨着被描述事物的改變而變化。

                筆者今年剛過58歲,按30年前的說法,我現在正走向人生黃昏的路上。但隨着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人的壽命大大的向前邁進了,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人生的各個時段進行了新的劃分,18至65歲的人被劃定為青年人,哈哈,我一下子從夕陽無限好的黃昏,又重返到八九點鐘的太陽,黃昏變成80歲左右的人的稱謂了。

                馮勝平先生認為,作為民主表率的美國病入膏肓,民主已進入黃昏。在這篇文章的第四部分(民主政體在本質上是臨時的),他寫到:1887年亞歷山大泰勒教授總結雅典共和國的衰落:"一個民主政體在本質上永遠是臨時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平均年齡大約200年……。" 並進一步發揮到:從梭倫改革到伯羅奔尼撒戰敗,雅典共和國活了256年,美利堅共和國今年240歲。寓意明顯的表達了美利堅共和國已經快要結束了的感覺。

               美利堅共和國真的會像馮勝平先生預示的那樣發展嗎?我看未必!

                任何政治體制的主體都是人,正如亞里士多德說:人天生就是政治動物。人有壽命,政治體制也有壽命,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任何政治體制在本質上都是臨時的,而不是只有"民主政體"在本質上是臨時的!自從人類有政治組織以來,有誰見過有永遠不變的政體嗎?

                 據史學家推算,古希臘人的平均壽命大概在30歲左右,而現在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8歲多一點,雅典共和國的壽命是古希臘人的壽命的10倍左右,而美利堅共和國的壽命,卻只有美國現在人平均壽命的三倍多一點,如果照此推算的話,美利堅合眾國也像八九點鐘的太陽一樣,是民主政體的太陽,而不是民主政體的黃昏!

                政治體制是複雜的,一個政治體制的誕生成長直至死亡,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問題的發生是有規律可循的,有些問題的發生卻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亞歷山大泰勒在總結2000多年前雅典共和國衰亡的時候,美利堅共和國卻是一個剛剛誕生的嬰兒,怎麼可能用雅典共和國的衰亡,來推出美利堅共和國的黃昏呢?別說是有着2000多年的時間間隔,就以現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專治政體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專治政體的滅亡,我們也不敢斷定,中國的專制政體的滅亡是今天還是明天。

                  

                 古希臘的民主體制,主要體現在雅典城邦的民主政體上,今天的學者基本都傾向於用"直接民主"來形容它。雅典的民主政治主要體現在:公民是統治者也是被統治者,公民之間地位相對平等,並通過公民大會的形式直接選舉城邦的管理人員,決定城邦的重大事宜。雅典的民主政治不僅是人類歷史的首創,而且直接影響了現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雅典城邦的民主體制和現在美國的代議制民主體制卻有着巨大的差異。

  

                美國的民主政體,是在總結2000多年人類政治文明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自由多元的民主政體。重視人性好惡,承認個體差異;避免多數暴政,建立三權分立互相制衡體制。在尊重多數意見的基礎上,保護少數人的權益;在尊重人人平等的基礎上,發揮少數精英團體的作用;在尊重憲法法律的基礎上,強調多黨競爭;在尊重總統聯邦政府領導的基礎上,強調地方自治;在尊重言論自由的基礎上,保護新聞機構不受政府或黨派的直接影響……,如此等等。

                在2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美利堅共和國雖也經歷風風雨雨,但卻從一個英屬殖民地的基礎上,發展壯大成一個世界超級大國,並引領世界近一個世紀,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國精英的匯聚地,美國能有這樣的驕人成績當然和它的民主政體是分不開的。資中筠先生曾說:看一個國家是否有前景,世界各國精英的流向是一個最好的指標,當今世界,無論何種競爭,最終決定的因素,都是人才的競爭。不知道這樣一個有競爭優勢的政體何以在馮先生眼中,卻已經入了黃昏。

                   馮勝平先生在本文的第五部分,(美國國父不相信民主)中,他認為:美國國父厭惡民主,是受到了亞里士多德

        

                    雅典民主的"直接"參政形式,確實包含着產生多數人暴政的因素,但,亞里士多德先生是否就把它歸為最劣的暴政,卻是值得商榷的。筆者現從亞里士多德

1、"似乎把治權託付於少數好人,毋寧交給多數平民,這裡雖然存在着一些疑難,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來這是比較可取的制度。"

2、平民雖然僅就個人而言不足善,"但,當他們合而為一個集體時,卻往往可能超過少數賢良的智能。"

3、"每一成員只是法庭或議會或大會整體中的一個不能獨立的部分而已。因此,把公民大會、議事會和法庭所組成的平民群眾的權力置於那些賢良所任的職司之上是恰當的,也是合乎正義的。"

                    從以上句段,我們似乎看不出亞里士多德先生對民主政治的否定。

                    

                    馮勝平先生在本文第10部分(沒有真正的民主)中說道:……沒有什麼真正的民主,也沒有配不配民主的問題,有的只是民主質量的高低和不同的後果。 

                    筆者同意馮勝平先生所表達的:"民主有質量的高低",現在全世界200多國家中,絕大多數國家都實現了民主。但在眾多的民主國家中,其民主質量的高低或是民主的程度卻有很大的差別。但是,能否就此證明沒有 真正的民主呢?

                    亨廷頓在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亨廷頓在給'民主'的定義中,着重考慮的是實施民主的過程,強調的是公平、公正、自由的競爭及投票權。民主不是一個口號,不是一個文件,甚至不是一個憲法文本。

                   中國的民主運動可以追溯到100年前,從君主立憲的慈禧;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孫中山;從軍政訓政憲政的蔣介石;到謳歌美國四大自由的毛澤東,無不倡導民主運動。然而直到今天,民主對於中國人來講卻還是那樣的陌生。

                   54-82憲法掛在牆上,人們沒有見過選票;選舉法出台,獨立候選人被關在家裡;言論自由,黨媒姓黨;遊行示威,尋畔滋事顛覆政府……。嗚呼!還有人要問:有沒有真正的民主,或是有沒有真假民主嗎?

                  民主,它是一種精神;民主,它是一種融進血液的思想;民主,它是一個民族競進的藍圖。如果民主真如馮勝平先生所說的已經進入黃昏的話,我多麼期盼它同時也是中國一輪噴薄欲出的太陽!

                                                                                               李江。  12-10-16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