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李江的博客  
一个爱读书的人  
我的名片
李江
注册日期: 2016-12-11
访问总量: 39,93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应从宪法的角度去审核一个大法官
· 随想
· 常识与现实
· 川金会的轨迹和展望
· 川金会的轨迹和展望
· 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前世今生
· 不要让政治观蒙住你的双眼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社会】
· 应从宪法的角度去审核一个大法官
· 随想
· 常识与现实
· 川金会的轨迹和展望
· 川金会的轨迹和展望
· 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前世今生
· 不要让政治观蒙住你的双眼
· 拂清历史的镜子
· 质疑应该指向谁
· 闲话骂人与切割
存档目录
10/01/2018 - 10/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民主真的进入黄昏了吗
   

                                                 

                                                         民主真的到了黄昏吗

                                               就[民主的黄昏]向冯先生讨教

                黄昏,作为一天中太阳就要下山了这一特定时段的形容词,现在也常常用来比喻某一特定事物就要完结前的时刻。作为形容词,它不是某一具体时间的标刻,如:下午4:15或6:00,特别是用它来比喻时间外的其它事物时,其具体表达的时间段要随着被描述事物的改变而变化。

                笔者今年刚过58岁,按30年前的说法,我现在正走向人生黄昏的路上。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大大的向前迈进了,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生的各个时段进行了新的划分,18至65岁的人被划定为青年人,哈哈,我一下子从夕阳无限好的黄昏,又重返到八九点钟的太阳,黄昏变成80岁左右的人的称谓了。

                冯胜平先生认为,作为民主表率的美国病入膏肓,民主已进入黄昏。在这篇文章的第四部分(民主政体在本质上是临时的),他写到:1887年亚历山大泰勒教授总结雅典共和国的衰落:"一个民主政体在本质上永远是临时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平均年龄大约200年……。" 并进一步发挥到:从梭伦改革到伯罗奔尼撒战败,雅典共和国活了256年,美利坚共和国今年240岁。寓意明显的表达了美利坚共和国已经快要结束了的感觉。

               美利坚共和国真的会像冯胜平先生预示的那样发展吗?我看未必!

                任何政治体制的主体都是人,正如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人有寿命,政治体制也有寿命,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政治体制在本质上都是临时的,而不是只有"民主政体"在本质上是临时的!自从人类有政治组织以来,有谁见过有永远不变的政体吗?

                 据史学家推算,古希腊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而现在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8岁多一点,雅典共和国的寿命是古希腊人的寿命的10倍左右,而美利坚共和国的寿命,却只有美国现在人平均寿命的三倍多一点,如果照此推算的话,美利坚合众国也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是民主政体的太阳,而不是民主政体的黄昏!

                政治体制是复杂的,一个政治体制的诞生成长直至死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问题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问题的发生却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亚历山大泰勒在总结2000多年前雅典共和国衰亡的时候,美利坚共和国却是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怎么可能用雅典共和国的衰亡,来推出美利坚共和国的黄昏呢?别说是有着2000多年的时间间隔,就以现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专治政体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专治政体的灭亡,我们也不敢断定,中国的专制政体的灭亡是今天还是明天。

                  

                 古希腊的民主体制,主要体现在雅典城邦的民主政体上,今天的学者基本都倾向于用"直接民主"来形容它。雅典的民主政治主要体现在:公民是统治者也是被统治者,公民之间地位相对平等,并通过公民大会的形式直接选举城邦的管理人员,决定城邦的重大事宜。雅典的民主政治不仅是人类历史的首创,而且直接影响了现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雅典城邦的民主体制和现在美国的代议制民主体制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美国的民主政体,是在总结2000多年人类政治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自由多元的民主政体。重视人性好恶,承认个体差异;避免多数暴政,建立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体制。在尊重多数意见的基础上,保护少数人的权益;在尊重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发挥少数精英团体的作用;在尊重宪法法律的基础上,强调多党竞争;在尊重总统联邦政府领导的基础上,强调地方自治;在尊重言论自由的基础上,保护新闻机构不受政府或党派的直接影响……,如此等等。

                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美利坚共和国虽也经历风风雨雨,但却从一个英属殖民地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成一个世界超级大国,并引领世界近一个世纪,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国精英的汇聚地,美国能有这样的骄人成绩当然和它的民主政体是分不开的。资中筠先生曾说:看一个国家是否有前景,世界各国精英的流向是一个最好的指标,当今世界,无论何种竞争,最终决定的因素,都是人才的竞争。不知道这样一个有竞争优势的政体何以在冯先生眼中,却已经入了黄昏。

                   冯胜平先生在本文的第五部分,(美国国父不相信民主)中,他认为:美国国父厌恶民主,是受到了亚里士多德

        

                    雅典民主的"直接"参政形式,确实包含着产生多数人暴政的因素,但,亚里士多德先生是否就把它归为最劣的暴政,却是值得商榷的。笔者现从亚里士多德

1、"似乎把治权托付于少数好人,毋宁交给多数平民,这里虽然存在着一些疑难,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

2、平民虽然仅就个人而言不足善,"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

3、"每一成员只是法庭或议会或大会整体中的一个不能独立的部分而已。因此,把公民大会、议事会和法庭所组成的平民群众的权力置于那些贤良所任的职司之上是恰当的,也是合乎正义的。"

                    从以上句段,我们似乎看不出亚里士多德先生对民主政治的否定。

                    

                    冯胜平先生在本文第10部分(没有真正的民主)中说道:……没有什么真正的民主,也没有配不配民主的问题,有的只是民主质量的高低和不同的后果。 

                    笔者同意冯胜平先生所表达的:"民主有质量的高低",现在全世界200多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都实现了民主。但在众多的民主国家中,其民主质量的高低或是民主的程度却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能否就此证明没有 真正的民主呢?

                    亨廷顿在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亨廷顿在给'民主'的定义中,着重考虑的是实施民主的过程,强调的是公平、公正、自由的竞争及投票权。民主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文件,甚至不是一个宪法文本。

                   中国的民主运动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从君主立宪的慈禧;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孙中山;从军政训政宪政的蒋介石;到讴歌美国四大自由的毛泽东,无不倡导民主运动。然而直到今天,民主对于中国人来讲却还是那样的陌生。

                   54-82宪法挂在墙上,人们没有见过选票;选举法出台,独立候选人被关在家里;言论自由,党媒姓党;游行示威,寻畔滋事颠覆政府……。呜呼!还有人要问:有没有真正的民主,或是有没有真假民主吗?

                  民主,它是一种精神;民主,它是一种融进血液的思想;民主,它是一个民族竞进的蓝图。如果民主真如冯胜平先生所说的已经进入黄昏的话,我多么期盼它同时也是中国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

                                                                                               李江。  12-10-16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