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外籍海归,真正的弱势群体 说到外籍海归的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水土不服。
长期生活在国外的海归们都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其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方法,这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改造和同化。行事嫉恶如仇,看问题直接,原则性强和做事认真的态度常常是造成他们与国人冲突的导火索,让他们的精神和灵魂都饱尝折磨。同情者有,而真正伸出援手的人不多,拆台、看笑话、使坏和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却有如过江之鲫,这是客观存在,也是海归们要面对的问题。但要想立足中国社会,就得有百毒不侵的抵抗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否则只有自生自灭。这个问题必须自己克服,就像当年刚出国时适应居住国那样,主动适应国内的一切,包括正负面;积极融入社会,只有如此才能像金子一样发光。海归之所以真正成功的人不多,就是不懂人的社会属性,缺乏自主适应意识和改造自己的勇气。生活在山里就不能用在大海中航行的套路。所谓“适者生存”谁都必须遵从。
有人说,在国外待的好好的,何必来趟这浑水?多少人千方百计地想自己出国或让子女出国,而你们却不识时务地回来,不是有病吗?听起来真是莫大的讽刺!委屈和不被理解让人痛心疾首。但如果把它当成一种挑战,鞭策自己,积极面对,化不利因素为发奋图强的动力,却也是件好事。 第二,是不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 中国对职工福利和保险都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就连离乡背井的农民工也不例外,但却没有适当的政策倾斜给积极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和贡献的外籍海归华人。即使用人单位,如大学想给也因为国家没有政策而作罢。 国外许多有识之士出于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赤诚回国做贡献,他们抛弃所在国的丰厚利益回到国内,工资和普通员工一致,却不能享受普通职工都有的基本社会保障,终日因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烦恼和惶恐,如何能让他们没有包袱地新的人生道路上放手一搏?如此一来,引进人才的意义不是也大打折扣了吗?孰轻孰重,难道比一道1+1=2的数学题还难解答?其实国家只要有政策,或完全可以放权让用人单位自己解决,一点没有增加国家负担嘛。 希望有资格参加“两会”的人真正关注一下此类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其实外籍海归才是目前中国社会中真正的弱势群体呢!不可否认的是,国家对海归人员给予了莫大的荣誉和发挥的平台,这是值得肯定的。希望有人能想到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外籍海归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