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造产品再卖给外国人,是中国模式的主要特征。199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不到3%,如今已接近25%。在500多种主要的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大量劳动力供给、高水平基础设施投资、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教育,令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产值最高的制造业大国。然而,世界经理人集团CEO丁海森说,“受贸易、金融、成本和技术等因素的驱动,全球制造商的版图每天都是动态变化的。”特别是,中国制造的辉煌背后,却是以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的。 过去几年,美国不少大公司迁移到海外。经合组织(OECD)举例说,为减少企业税收,美敦力公司(Medtronic),从美国转移到爱尔兰。为降低劳动力成本,美国一些制造业企业也把工厂搬到墨西哥,在墨西哥市场中,雇佣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更低。然而,作为拉美地区制造业的代表,墨西哥头上的“光环”和“世界工厂”中国比较,显然要暗淡许多。墨西哥的新工艺研发能力很低,产品附加值很小,导致几十年来制造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方面的占比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 说墨西哥是美国的外包作坊并不为过。即使这样,墨西哥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眼中钉”。特朗普和他的经济团队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好像每一个国家都在不择手段,尤其是和墨西哥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大量的汽车零配件在墨西哥制造,然后送回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工厂进行组装,而那些原本属于美国人的机会就此被墨西哥人抢走了。为此,特朗普疯狂威胁每一家美国公司不得前往墨西哥建厂。宝马公司想建厂?征税35%。福特也被迫放弃了自己在墨西哥建厂计划,为此损失了16亿美元。 特朗普一直执着于对某些“重点国家”进行贸易平衡,除了墨西哥以外,另外两个被特朗普重点攻击的对象是中国和德国。丁海森说,“在零和博弈中,博弈各方是不合作的。零和博弈的例子有足球、赌博、期货和选举等。全球贸易中各方的利益,并不是必然相互冲突的,而是非零和博弈。”古老的贸易思想,欧洲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学派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重商主义试图确保国家能够生产尽可能多的量与种类,借此限制本国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但自从亚当•斯密提出绝对比较优势以后,国际贸易就不再被认为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双赢”的结果。 历史上,贸易扩张往往会带来经济增长,产生更多收益,供所有人分享。美国工厂的产量多年来一直在增加,部分原因是它们利用全球供应链,来获得自己的所需。然而,美国长期所持的强势美元政策与特朗普所希望的加强出口、增加就业背道而驰。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数据,自1990年到2007年之间,美国总共有最多67万个工作被机器人取代,而不是被中国、墨西哥和德国抢走。特别是,大量的美国制造商将工厂转移到中国后,因低成本劳动力而获利巨丰。那些被加班加点拿着微薄工资的工人,才是终结的受害者。 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打响。西门子(Siemens)的生产迁移是墨西哥制造业革命的一部分,这场革命鲜为人知,但涉及汽车、飞机、冰箱、计算机等多个行业。与中国形成对比的是,墨西哥1.12亿人口中有一半以上不到29岁,因此该国至少一直到2028年都将拥有充裕的廉价劳动力。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墨西哥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首选地。美国进口的商品中,逾25%为中国制造。墨西哥制造还没有能力与中国制造抗衡。丁海森说,“墨西哥孕育了玛雅、托尔特克和阿兹特克等文明,但这个国家的人口不到中国的10%,内需并不旺盛。特别是,墨西哥毒品泛滥成灾,社会治安极差,腐败问题积重难返”。 即使印度、墨西哥、越南等国的制造业竞争力,都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确面临新挑战,如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达到美国的96%。《纽约时报》日前更指,中国纺纱业的成本,反而比美国高出30%。无论如何,中国制造业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只有在品牌和技术上狠下功夫。全球制造商集团(Global Manufacturer Group)是一家领先的制造技和品牌营销机构,可以帮助中国制造业提高绩效(Performance)和生产率,同时可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品牌、供应链、兼并收购等多方面的策略顾问。 过去两年,海内外主流媒体曾经有告别“中国制造”迎接“中国消费”的言论,即中国的消费者可能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创造67万亿美元的消费规模,全球制造商都在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但是,丁海森认为,在经济理论中并不存在消费驱动型增长的概念。可持续的增长,只有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和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试图通过拉升消费解决中国经济困境是很难完成的任务。短期内,将中国制造业升级可能是最佳方案,因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仍处于第三梯队。前面有第一梯队美国(科技创新),第二梯队欧盟和日本(高端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