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在大躍進步伐加快的情況下,毛主萌發了改變農村基層組織結構的念頭。於是與陳伯達談話說:鄉社合一,就是共產主義的雛形。打算把農村的集體農業社合併起來,叫:人民公社。據此,黨內大理論家陳伯達寫了《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發表於黨中央刊物《紅旗》第三期。這是中央理論刊物上首次出現:人民公社四個大字。但未引起人們的重視。 1958年4月,河南省遂平縣決定將嵖岈山腳下的土山、楊店、鮑莊、槐樹四個中心鄉的27個高級社,合併為為嵖岈山大社。5月八大二次會議正式提出超英趕美,一天等於年20年,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大躍進時期。在此形勢下,嵖岈山大社又改名為:衛星集體農莊。6月初該社又把二十幾畝行將成熟的小麥,集中到一塊2·9畝密植小麥地,放出總產量10238萬斤,平均畝產3530斤7兩五錢的全國第一個豐產高產衛星;刊登於6月8日人民日報。引起全國轟動。緊接着有全國各地30萬人來參觀學習。不久就將嵖岈山集體農莊,改名為嵖岈山人民公社。體現了巴黎公社和蘇聯第一個衛星上天。當時該公社流行“住的是樓上樓下,用的是電燈電話,使的是洋犁洋粑,洗臉盆子會說話(指高音喇叭)蘇聯有啥咱有啥。”“農民到了共產主義,天天喝羊肉湯,吃白面饃,逢年過節包扁食(河南人土語把餃子叫扁食)。”這是全國第一個農村人民公社誕生的簡短過程。 中宣部長陸定一在5月的八大二次會議上,作了《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的發言。其中談到:毛主席,劉少奇談到幾十年後,那時我國鄉村中,將是許多共產主義公社。每個公社都有自己的農業、工業、商業、服務行業、交通業、大中小學、托兒所、醫院、科研機構、公共食堂、俱樂部、有維護治安的民警等等。前人的烏托邦夢想將被實現,並將超過。會後陸又受託立即編出《馬恩列斯論共產主義社會》一書,廣為發行,號召人民深入學習。 1958年7月4日河南省新鄉市郊區七里營鄉,黨委書記史來賀,把56個農業合作社合併;為表示學蘇聯,稱為:七里營集體農莊。迅又改成:社會主義公社、貧下中農公社、工農聯盟公社、共產主義公社等。名字爭來爭去,最後經向上請示,最後決定借鑑嵖岈山人民公社,定名為:七里營人民公社。1958年8月6日,毛主到七里營人民公社視察,特在掛牌前說了聲:“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毛主聽了史來賀匯報後,又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包括工農商學兵,管理生產生活,政社合一,特點是一大二公”。第二天人民日報、河南日報等各家報紙都在頭版頭條登出了:“毛主席說:‘人民公社好’”。從此中國大地掀起了一場浩大的人民公社化運動。 8月9日毛主又到山東歷城縣視察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把工農商學兵結合在一起,便於領導。”接着毛親自修改、批示了陳伯達等炮製的《嵖岈山人民公社簡章》在《紅旗》發表。 既之黨中央在北戴河會議上作出了《關於在全國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提出“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就這樣不到3個月,全國農村74萬個高級農業合作社,就變成了2萬多個‘人民公社’。99%以上的農民立即成了人民公社社員。隨之人民公社萬歲!公共食堂萬歲!席捲全國。農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飯了,鐵鍋都捐獻大煉鋼鐵了。從此中國興起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萬歲!喊聲震天。 這就給1958年底出現的大饑荒埋下伏筆。為1959年、1960年、1961年連續三年全國全民大饑荒,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