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的许多名牌商品已经在国内各地的大型商场里面像一棵大树一枝繁叶茂。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同样品牌的东西要比在国外原产地贵出几倍,甚至十几倍。比如新秀丽旅行箱,在美国当地买一个21寸的需要70美元左右,而我这次意外发现同样的产品在国内某机场竟卖出2880元人民币的天价。记得去年我在国内准备出去旅游,想买条户外运动型休闲裤,于是到沈阳一家体育用品专卖店里转了一圈,发现哥伦比亚牌的一条裤子竟卖到了880元人民币,而我依稀记得在美国见到过同样的裤子,不过区区20几元美金,不想当冤大头,只好作罢。就在昨天同样的裤子我在芝加哥却仅花了19美元。其实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据了解,汽车和其它高档奢侈品的价格就相差的更加离谱了。
不知道别人如何,反正我每次回美短期度假都把一年生活用的穿戴东西买全了。一方面是差价,更主要还是考虑质量问题。我可不想一双袜子几天就磨出洞来,一条皮带系在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掉下来了。
与此同时,还要为家人和朋友捎带东西和礼品,比如给老年人的保健药,女人用的化妆品,甚至是内衣袜子,食盐等最普通的日用品等。由于飞机限制重量和旅行箱的数量,所以也只能择优录取。
但有时还会买些不需要的东西,这种心态有点像小区通知要停水一天,于是每家都存储大量用水,其实许多时候都多于需要。再比如社会上风传什么东西要涨价了,就会有种从众心理,一窝蜂的抢购,以备不时之需。但其中有多少东西真的用得着呢?鬼知道! 另外就是给女人带东西,最麻烦不过,任凭你绞尽脑汁,买回去的服装,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尺码不对,有些样式和花色女人不喜欢。真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营生。因此最好让她们明确所需东西的款式,种类,价码,总之越具体越好。在此基础上多买比少买好,此话貌似有点疯狂,但事出有因,国内的消费品无论质量,价格还是款式就是没有国外潮和有保障。买多了就当礼品送人,在国内礼尚往来的事情太多了,总有发挥之处。就拿别人请你吃饭来说吧,在国外我们去别人家做客还不忘了拿个随手礼呢,但在国内你空着手就去了,可能还觉得理所应当,其实人家背后都在骂你,现在出国越来越容易,出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信息大爆炸,怎么回事人家不点破,并不是傻子。否则就不会有评论华人华侨说话大气,出手小气的论调来了。带点礼品意思意思总好过空手道!国外回去也得有尊严不是,而尊严是自己给的,是懂得自重的结果。别以为人家不说,就当人是傻子。 但多买比少买好,和国外的东西相比,国内的东西无论是质量,款式,还是价格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再有许多东西让我们这些属于工薪阶层的人望而却步。 于是就出现了买什么,不买什么的问题。我的建议首先需要的东西一定要买,价差都很大。二可能用到的东西也要买一些,比如生活必需品和家庭及办公用品。 另外就是需要准备一些礼品。在国内生活礼尚往来的事情太多,而国内送礼者往往出手非常大方,我们比不起,但送些国外带回去的东西,有差价,又有新意,还是能拿得出手来的。再有,国内许多人都不差钱,他们很注重保健,但国内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吃用方面,这一点国外就做的好些。因此除保健品外,还可以买些国外的茶叶,虽然其品种单一,但是有机的,喝起来放心,在人们心里的价位比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等名茶还珍贵。电动牙刷,东西小但差价巨大。矿盐(HIMALAYAN GOURMET SALT),国内人长期吃碘盐,许多人患了结节,包括我太太,回国才四年多就检查出脖子上长了许多结节。还有好咖啡,国外很便宜,国内确是稀罕物。总之买东西贴近生活就没错,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当然因人而异也是考虑的重点!
以上是我们这几年往返于中美之间,积累下的一点经验,在此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