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八卦机构BBC近两天津津有味地八卦着津巴布韦。俺家里也正在热聊。因为公公婆婆70年代曾移民那里,买了一个农场,过了一段“农场主“的生活,也算是第二故乡。
70年代的津巴布韦名字叫做Rhodesia。这个名字来源于英国贵族塞西尔·约翰·罗德斯(Cecil John Rhodes)。他在十九世纪后期欺骗黑人部落领袖签署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将这片肥沃的土地交给白人先驱者,并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那时候的非洲种族分化还是挺严重的,黑白界限分明,连等车的地方都设立两个车站:黑白分开。这个时候的国家总理是个叫 伊恩·史密斯(Ian Smith)的白人。他是个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也是唯一一个脱离英国皇室的白人殖民统治者,在1965年宣布独立。 他自称为罗德斯的信徒,说:“先驱者的衣钵已经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呼吁在Rhodesia的白人起来维护白人至上的权力。 并宣扬黑人的统治一千内都不会发生。尽管Rhodesia 当时的黑人有400万,而白人只有区区20万人。
很显然,史密斯看不到时势发展的潮流。尽管当时的经济状况还是不错的,就业率高达95%,黑人们也算丰衣足食。但人的需求不仅仅停留于最基本衣食住行,还有尊重的需要,做为自由做主的人尊严地活着。黑人们不再甘心在自己的土地上象二等公民地活着。冲突不可避免。穆加贝就是黑人民族解放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曾经号召黑人不穿袜子和鞋子,走极端道路抵抗西方文明,被史密斯称为“马克思主义恐怖分子”,监禁了十多年。
内战越演越激烈,内战造成了3万多人丧生。1979年,穆加贝向苏联求助未果,转向中国。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穆加贝取得了胜利。1980年宣布独立。
英国人特有的毛病,去到那占到那,并将当地冠以自己家乡的名字。比如香港,比如美国。多如牛毛的地方都与英国一些小乡镇重名。比如:华盛顿、纽约、波士顿、林肯、路易斯、德比......有个英国佬喜欢的笑话说:一位美国佬到了英国一个叫林肯的小镇,感慨地说:“英国人真崇拜俺们美国总统,小镇也以此命名。”
穆加贝很有志气,1980年独立后兴起更名潮,将英国名字换了个透, 连国名都改了。原本是叫那个Rhodesia 啥的,改为津巴布韦。首都原来与俺旁边一个镇同名:Salisbury,改为:Harare。
不同于中国,革命胜利后立马打土豪、分天地,彻底干脆地进行阶层清洗。穆加贝这个人还蛮聪明、务实。内战过后,许多农场主逃离,百废待兴。为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他呼吁和解:“不管是白人反对黑人还是黑人反对白人,都是邪恶的”,并主动和史密斯握手言欢。在他的大力鼓励和宣扬下,加上津巴布韦拥有非洲最肥沃的土地,许多新的农场主涌入,大力发展农业。津巴布韦一度有非洲“粮仓”之称。基础设施也很现代化,拥有四个机场,成为非常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好景不长。想想穆加贝领导的黑人解放运动就是推翻白人统治,将土地收归国有。现在70%的土地仍掌握在4000多的农场主手里,大部分还是白人。土地革命的暴风终究要来临。 这时候的穆加贝又有了另一套的说法:“如果白人从我们这里拿走了土地而没有付钱,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从他们那里拿走”。2000年开始,津巴布韦开始了土地重新分配的革命。以流氓+暴力的形式大规模驱赶白人农场主。土地交由给毫无经验的政府有关人员经营。生产链条被打断,大批土地颗粒无收。天灾人祸,短短几年,津巴布韦竟然闹起了饥荒,饿死成千上万人,艾滋病肆虐,经济混乱,通货膨胀。上千津巴布韦币买不到一条面包。不禁让人嘘唏:摧毁一个国家只须弹指一挥间。
无论如何,穆加贝这个人对于许多黑人来说还是一个勇于反抗白人殖民者,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在许多白人口中,他却是个残暴的人。据说在他还在丛林奋战阶段,到处绑架、掠夺白人。还残忍地割下小孩的耳朵寄给他们的父母。又说穆加贝是个贪得无厌的人,两次赢得津巴布韦的六合彩头奖!还说其实他小时候受到白人保姆虐待,心里念生对白人的仇恨。更加出奇的说法还有他其实想变成白人,要超越白人,眼睛还带上蓝色的视膜,改变眼睛的颜色。更指出穆加贝荒淫无耻。在72高龄取了31岁的津巴布韦选美冠军格雷丝。事实上格蕾丝是他的秘书,在第一位妻子还活着两人就勾肩搭背,并生了两个孩子。第一任妻子死后,1996年这两位举行了轰动世界的超奢华婚礼。
第一任妻子
第二任妻子
格蕾丝也不是盏省油的灯,飞扬跋扈,世界出名。2014年还拿到了津巴布韦大学博士学位,大概和我们国家在职博士差不多。近日被人拿出来论事,遭到当地大学生的抗议。真是倒霉时,喝凉水也塞牙。痛打落水狗,是许多人喜欢干的事。
穆加贝曾著名地说过:'We have turned east, where the sun rises, and given our back to the west, where the sun sets." (我们转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而背向西方--太阳落下的地方)
但遗憾,穆加贝并没有领悟到东方的哲学:见好就收! 象邓小平的后继者们,有一个安然的晚年。
现在,无论如何,太迟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