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春節為什麼必吃的飯食叫餃子呢?因為除夕晚的子時(23點到1點)是一夜連雙歲,送舊迎新的時刻;故‘食物餃子誕生。‘餃子’即諧音‘交子’(更歲交於子時)的意思。 三國魏人張揖所撰《廣雅》首次出現餃子一詞。不過那時說的‘餃子’即今天的所說的‘餛飩’,並非現今所說的‘餃子’。1972年在新疆唐墓中發掘出一個木碗內盛着和今天一模一樣的餃子。此足可以證明,今天的餃子(那時叫扁食,現今河洛中原、關中一帶老百姓習慣仍稱扁食)遠在唐代已經有了。唐朝的《酉陽雜俎(ZU)》記載:“籠中牢丸(指蒸餃),湯中牢丸(指水餃)。北齊人顏子推文曰:“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雖然唐代已誕生了現今說的餃子,但那時說的餃子,主要是指餛飩。”但明朝以前過年仍以吃餛飩為主,吃餃子、扁食者為次。到了明中葉時,除夕過年(春節)吃餃子才完全代替了餛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