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里第二次通知,会议定在9月中旬召开。8月初省府开的介绍信早已过了有效期,所以同样的步骤、同样的手续,先到公司再到省府,得到第二张省革委会介绍信,如附图所示。同样的一张省府介绍信,贴出来有什么意思呢?嘿嘿,这上面包含了不少有意思的信息呢!这第二张介绍信,至少可以说明一个事实:对照两张介绍信右角上的编号可知,前后间隔一个月零5天,浙江全省竟然只开出了16封进京介绍信。现如今不要说首都大城市,哪个小县城每天没有几千几百人进出啊,可是七六年的神州大地竟是这等萧疏,现在回忆起来,自己也觉得那时的境况真是不可思议! 不象俺们车间的工人,把出差当作稀罕难得的天赐良机,厂里技术科经常有出差的机会,技术科的干部们一般不大乐意多干这受累的差使,所以这种无关紧要的公干就轮流着去,因此与我第二次赴京的是另一位姓F的老兄。
那年月杭州没有直达北京的列车班次,所以我们俩省府介绍信办妥后先赶到上海,再转乘京沪快客。那时候到大城市出差住旅馆,都是凭介绍信去“住宿管理处”排队等候统一安排,任何旅店不得私自留客,那张省府介绍信右侧的中间,有一个“1976年9月8日下午2时30分”的印章,旁边的手写字迹是“朝1人”,表明我是那天下午在上海给安排在南京路上的朝阳饭店(F兄住在上海他亲戚家),印章中“2时30分”的作用是限一个钟头内到达指定旅馆有效,过时作废。顺便提一句,记得当年上海对浙江的出差者特别优待,住宿管理处有两个接待窗口,一个窗口上方贴着“浙江介绍信”字样,另一个窗口是“其他省介绍信”,就是说浙江的旅客可以优先得到住宿安排,据说这是因为那些年许多农副产品是由浙江供应到上海的。同样的道理,介绍信右侧大红公章旁边的紫色印章“南京站”,以及下面的蓝色印章“宁9月13日15时前有效,限住2天”,是本人还到过南京、在那里凭此介绍信住过旅店的证据,这是后话,先按下不表。 记得朝阳饭店位于上海南京路食品公司的东面,旧名“东亚饭店”,文革“破四旧”中改名,(后来又改了回来,上几年到上海,只见南京路那路段已改为步行街,“东亚饭店”四个大字金光闪烁,今非昔比。)此前抵沪出差住过那饭店,所以这次是熟门熟路。当年朝阳饭店里面条件就不错,不怕列位见笑,有生以来第一次乘电梯就是在那饭店里的经历。最受旅客欢迎的是朝阳饭店里有一个食堂,对住宿旅客开放,供应的饭菜价格与厂里相差无几,十分便宜,记得就餐时饭厅门口还有一大桶清汤,免费供应,汤的上面漂着点点葱花,舀一碗来尝尝,味道还蛮鲜的呢!这汤对于在外奔波之后口干舌燥的旅客来说,可谓雪中送炭,按如今的说法,是“人性化”的措施“比较到位”,但是在当年是不准说“人性”这个词的。 F兄对上海比较熟悉,去北京的车票就由他负责购买。我在朝阳饭店过了一夜后,闲着无事,上海是此前来过几趟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去处,就沿着南京路瞎逛,中饭9分钱、2两半粮票一碗光面(另一个比较雅致的名称是“阳春面”)打发了,当年对上海的光面的印象比较好:面汤油水足,而且味道特鲜(应该是味精的作用吧)。随后是逛到了人民公园对面、上海当时最高建筑“国际饭店”隔壁的大光明电影院,正赶上一场电影即将开映,那就看这电影吧,什么电影呢?记忆里面一片空白,网上有很多关于文革中电影的资料,借助于这些网络内容也没能回忆起来。 为什么想不起来了呢?大概因为接着发生的事情太令人震惊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