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嗜血媒体的鼓噪下,中美贸易争端的事实被掩盖,扭曲和放大。而常识则被忽略。
首先,贸易不是战争。只是媒体的谎言。中国的老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双方自愿的交易做成了,都有利益;做不成,也没有损失。只要不动真的武器摧毁对方的财产和人,就不是战争。没有必要挑起输赢之争。
其次,关税是本国人自付。美国对中国输美的商品征收关税,是美国海关向美国的进口商如沃尔玛,苹果等支付的,不是中国出口商。关税被看成国家主权的一部分,所以是国家的决定,外人无法干涉。而反过来也一样,中国对美国商品征税,也不过是根据自身需要的作为。把征税额度做对等比较本来就没有什么输赢可言。征税多的一方无非是在本国的交易中加征的税多一些而已。关税作为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低了就可以多做些生意,高了就少做些生意或不做。同另一国能征税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
关税直接增加了进口商的成本。进口商当然会想办法向交易的各个方向传递。压低出口商的价格是一方面,提高零售价是另一方面。以美国10%的关税增加为例,要中国的出口商承担部分损失,则出口商必须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才能降价。否则只能不做这个生意。廉价商品哪儿有10%的利润空间能供美国压榨?多半不能降价。进口商更有可能的是向下游的终端消费者找回损失,由他们来承担关税。
再次,人民币贬值有利于美国。经常有无脑经济学家评论中国会操纵人民币贬值为武器来应对美国加税。原因是贬值有利于出口。这是多么违反常识的谬论。人民币的持有者主要是中国人,贬值的主要损失是由全体中国人承担,这个损失远远大于促进出口的利益。对于人民币的持有者而言当然是币值越高越好。同样的逻辑,美国加税迫使人民币贬值的话,是美国的胜利,美国政府获得的关税,进口商和消费者没有多付,中国的出口商也没有加价。关税是被人民币贬值分摊到所有中国人头上了,尤其是中国的进口商头上。
贸易战升级成金融战后,仍然是双赢。川普对剩下的3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10%的税,迫使人民币贬值过7。最好笑的评论是川普选择中国政府放弃干涉人民币汇率的当天宣布中国是汇率操纵者。川普的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是工作机会和廉价商品。如果迫使人民币贬值来继续购买廉价商品,则可以说美国关税是中国负担的,但工作机会则没可能回到美国。他赢了商品失去了工作。而中国通过人民币贬值则保住了眼前的出口工作机会,但失去的是全国的价值。这种得失利弊权衡是各自盘算的。是自愿的则是双赢。
谁是受害者?不是高关税而是关税的不确定性会带来损失。假如原来的计划是按0%关税制定的,突然增加到10%,则进口商的利润收损。如果一开始就是10%,则计划重新制定后完全无所谓。例如中国对进口汽车的关税一直很高,但美国汽车照样卖到中国。增加关税可能造成的所谓产业链重组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关税确定,大家重新计算后,就能知道如何挣钱,亏损的事就不做了。但如果关税不停的涨或者变动,则无法确定生产活动的最后利润。这种情况才是受害。而且是短期的。
美国和中国都是大国,不比墨西哥加拿大,轻易地屈服于美国。美国可以从其它国家购买廉价商品,中国也可以独立自主地发展。只要不是真的战争,就各自发展好了。贸易是自愿的,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惠。不做也不是仇人。利用贸易中的失败者来迁怒于外国,是政治手段而已,不是事实。
我想象中的贸易谈判过程,无非是美国要求单方面的承诺和利益,例如只许我加税,不许报复;只许我禁止高科技出口,不许中国强制技术转让;要求中国按时按量计划经济买大豆;只许我操纵美元,不许中国稳定人民币。中国答应了所有要求后,又说文本必须是甲乙双方对称平衡的。否则,如果不平衡,签不签对中国的区别都不大。所以就拖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