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计算公式是:GDP=C+I+G+(X-M) 其中 C=消费(个人和公司,企业消费) I=投资 G=政府购买 X=出口 M=进口 (X-M)= 净出口 在Bloomberg杂志几年前对美国发明GDP的文章中,I 分为社会投资与政府投资,C消费与G政府采购写为,民间消费与政府消费。这样更能理解GDP到底是个什么指标,及中国追求GDP高增长导致的经济动力的强力扭曲。 很好,你注意到这个问题,GDP是美国在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1920年代对应经济萧条而提出,1940年代开始采用这个指标。其实意义主要是对付经济大萧条及西欧与日本的战后重建发挥了作用。但要明白几点。 1)GDP在中国的统计中采用是1998年后逐渐完成的,不完全是美国式,而是联合国会计准则提供的GDP统计模式。因此, a)各国之间比较GDP总量是没有意义的,经济体差异太大。 b)与往年的GDP比较,时间越久远,越无意义,美国等西方国家仅仅比较上季,及去年同季,并且只注意增长率,不关注总量。只有在判断衰退时,这个指标意义才比较重大。 c)中国在1998年前基本上没有完整的GDP统计数据,任何比较,基本上是推算。和毛时代比较GDP纯粹是扯淡,清朝GDP世界第一,更是蠢得不可救药的中国精英才会胡说八道的东西。 2)中国采用GDP统计的意义在于中国经济在1987-1994年发生过大崩溃,所以这个这个指标对中国经济的重新出发,起到了积极作用。1976年,哪怕经济出现副增长,也仅仅是衰退。而1987-1994年经济崩溃,其满足典型的经济崩溃判别指标。强烈的通货膨胀,债务危机(外债及三角债),货币信用危机(人民币大幅贬值),失业潮(下岗潮),政治动乱。 3)另外,按理GDP基本上是个国家指标,至少是个独立的关税区才有GDP。就算按中国自己制定各地方GDP的统计模式,因为中国户口制度,及人口就业的非户口流动,各省GDP怎么规定流动人口的消费,及地方人口规模的?在北京上海深圳的GDP计算中把外地人的消费记在自己的GDP中,在计算人均GDP中对常住人口的规模可以缩小甚至以户籍人口计算。还有公司总部概念来推高GDP,这就是各省省会及大城市GDP比重越来越大的统计原理。那么各省各地的统计意义的比较就非常可笑了。成都也搞总部经济,把GDP做得高高的。 4)因为GDP含有政府投资,中国政府的投资在GDP的比重中比社会总消费都高,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5)过去社会主义阵营用GNP(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指标,与GDP(国内生产总值)区别很大,并不是中文字面上“国民”与“国内”的区别,而是统计模式的完全不同,GNP主要强调的是工农业生产,不计消费与投资的,并以出厂价计算。所以冷战时西方媒体的宣传中都是直接用自己的GDP与苏联注了水的GNP比较,而社会主义阵营的宣传就是与西方比较钢铁粮食原油煤炭等的总产量。 6)80年代中国强调GNP数据的时候,就导致生产太多卖不出去的东西,及毛时代对国防生产部门的占比过大。而中国强调GDP后又导致政府消费与投资的畸形巨大。无论GDP还是GNP仅仅是对经济现状的统计结果,不能成为追求目标!更不要成为计划!这与邓小平陈云薄一波等人比较愚蠢有关,他们基本没有领导国家的能力。 7)中国媒体还总喜欢以购买力平价与美国比较GDP,那么北京上海深圳怎么不用购买力平价与其它城市比较GDP? 所以这些经济上的专业指标,对全体老百姓进行轰炸,自己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你说我鄙视全体中国精英是否有道理? 8)我之所以说GDP是独立关税区才有的指标,就是GDP含有总出口减总进口。因为中国各地并没有计算卖到外地及从外地买入的总量。如果只计算对外国的出口与进口,那么一些中间过程怎么计算? 省民在外省的消费与投资怎么计算?还不是人为地规定!哪怕不和逻辑。 9)以自己规定的地方GDP统计办法得到的GDP数据,再来个北京上海的人均GDP如何如何,深圳的GDP超过香港等等,是否太变态? 10)邓小平提出的翻两番的GDP基本上是过去GNP的概念。 11)杭州突然成为模范城市其实就是阿里巴巴带来的GDP统计成果。 12)我对中国政府的批判从来都是认真批判的。之所以我不太愿意批判毛泽东,在于在朝与在野的三中全会派老是强调毛泽东不懂经济。邓小平就懂经济?陈云懂经济?江泽民懂经济?胡景涛懂经济?习近平懂经济?政治家伪装为经济能手还不可笑? 大跃进造假的是中国老百姓及官员,不是毛泽东。 13)中国从亩产万斤粮食开始,经济造假就是刻意干的。与四川龙门阵文化基因,及华北指鹿为马的文化基因息息相关。查到河南粮食总产量1300亿斤,全省总耕地面积才1.22亿亩。中国现在是崔牛有奖励。官员可以得提升,地方得补贴。这是一个虚假的国家。一个“假”字就可以把北京大学打入世界五流大学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