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恒星的博客  
乘星的空间、驾月的时间、寻美的极限  
https://blog.creaders.net/u/15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恒星
来自: San Diego
注册日期: 2006-10-26
访问总量: 499,41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我的微博
诗须真情,文当高雅,拒绝庸俗
最新发布
· 初秋四首
· 过梅关
· 舞阳河静静地流淌
· 牧云
· 春雨夜别
· 我和学生们
· 中秋感遇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编译】
· 营丘士折难(摘自《艾子杂说》)
· 流落民间的蒋介石题字
· 月亮河
· 2010年的总结
· 荆棘鸟之歌
· 阿帕奇的季节
· 阿帕奇的四季
· 四川汶川發生7.8級地震ZT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 在兄弟河的桥上
【随笔】
· 我和学生们
· 孤独的狗尾草
· 关于诗歌
· 岁月无悔-青春永在
· 初夏的小别
· 论壮美
· 呵护大海
· 归来
· 混沌走向有序
· 关于读书
【诗歌】
· 初秋四首
· 过梅关
· 舞阳河静静地流淌
· 牧云
· 春雨夜别
· 中秋感遇
· 送行
· 月色下的小路
· 小河的怀念
· 天风-外一首
【散文】
· 行时间隧道、谱人间雅歌
· 香槟如秋、秋如香槟
· 松歌(配乐散文)
· 桂花雨
· 南国的秋
· 南国的月(配乐散文)
· 梅森街故事
· 春的气息
· New Renaissancer
· 孤独可以如此美丽
存档目录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3/01/2015 - 03/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0/01/2010 - 10/31/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1/01/2009 - 11/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2/01/2009 - 02/28/2009
01/01/2009 - 01/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09/01/2008 - 09/30/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5/01/2008 - 05/31/2008
03/01/2008 - 03/31/2008
02/01/2008 - 02/29/2008
01/01/2008 - 01/31/2008
12/01/2007 - 12/31/2007
11/01/2007 - 11/30/2007
10/01/2007 - 10/31/2007
09/01/2007 - 09/30/2007
08/01/2007 - 08/31/2007
07/01/2007 - 07/31/2007
06/01/2007 - 06/30/2007
05/01/2007 - 05/31/2007
04/01/2007 - 04/30/2007
02/01/2007 - 02/28/2007
01/01/2007 - 01/31/2007
12/01/2006 - 12/31/2006
11/01/2006 - 11/30/200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诗的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所以,一首好诗,应该有境界。如果诗品映照人品,诗人的思想当有境界。

 

他又将诗的境界分为两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进一步解释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通俗的理解:如果一首诗属于“有我的境界”,那么,它所表达的就是以作者个人际遇为参考点的境界,其中的一切被染上个人的色彩,是主观世界,及其向客观世界的移情。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属于有我之境,因为“我”含泪问花(个人情境),然而,花儿不答,仍然顾自纷纷飞过秋千,杳然而去,不解人之心绪(主观对客观的移情)

 

而无我的境界,是脱离了个人参考点而构建的境界。这境界中,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融为一体,分不清哪一部分是主观,哪一部分属于客观。例如,“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属于无我之境,因为“我”已被隐去,只有物外的寒波静静地涌起,鸥鹭不慌不忙地翻飞上下与寒波为戏。其境界里,出场的只有客体相戏,故为无我境界。

 

按照王氏的诗论,诗品分为三类:没有境界、有我境界、无我境界。

 

然而,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王氏的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忘我)之境,因为“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移情作用,而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王氏的无我之境其实是有我之境,因为“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诗人经过冷静的回味,不经移情作用而得到的妙境。朱先生建议用“同物之境”代替无我之境,用“超物之境”代替有我之境。而且“同物之境”与“超物之境”并无品格的高下之分,只是风格不同而已。

 

朱先生的建议不无道理。王氏的境界论也许涉及诗学中更本质的东西:即,作者的思想境界,或哲理境界。

 

人们说,真正的诗人,应该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家兼语言大师。语言表达思想,所以,思想贫乏则诗无境界,思想平庸则诗可能到达有我境界,唯思想境界高格的人有希望抵达无我境界。学诗之人,不在思想境界上求得提升,一味追求合律,或找寻惊人之语,如缘木求鱼。就像王氏所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在我们看来,无境界的诗(如果还算是诗的话),就是大白话。如王氏所说:“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无论分段如诗一般地排列,或象散文一般凑在一起,不能改变其非诗的本质。

 

若说一首诗有了“有我之境”的境界,说明作者动了真情,表达的也许只是“个人际遇”,总是说出了人情、人道与人本,引来读者的共鸣。读出世态炎凉,人间沧桑,情致的婉约,心灵的净化。如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如徐志摩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读这些诗,看到鲜活的、有情有感诗人,与之同喜同悲、同安同乐,可以倘佯在诗美之中。

 

达到无我之境的诗歌,则将人带至物外,如闻箴言,若悟禅机。自然如天籁,深邃如河外星系。例如,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达到这样境界的诗人,是经历了人生的历练,阅世事后的参省与顿悟。

 

无我的命题,大概最早来自老子。他在《道德经》中写道:“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有祸患,是因为一味地强调自我。如果不自私(无我),还有什么患难呢?

 

写诗作文,总要以自己的观点来描摹客观情境,绝对无我是不可能的。但,“无我之诗”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硬是表达的如此客观,明明是作者站在那大漠长河边,看孤烟直、落日圆,读者一点也找不到作者自我的影子,有的却是读者自己身临其境,这就是“无我”的妙处。这种境界,隐去小我,而让“天下”与我共鸣、同在。诚如老子所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自存”。

 

人类区别于其他智慧生物的最明显标志是:人有宗教情怀。世间宗教教派虽多,但最高境界好像都是“无我之境”,与诗的境界可谓殊途同归。除了道教之外,基督教徒通过将自己奉献给神而放弃自我;佛教徒通过省察内心来放弃自我。也许,诗人是唯一用非宗教的方式来达到放弃自我的无我境界。

 

来诗坛写诗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诗获得评价。但评诗之前,总要有些标准。所以,写出这些文字,期望在评诗时,能自圆其说。

 

 

20061231日星期日凌晨零点45分于戴尔玛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