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伯恩施坦的博客  
反對毛左共產極權與鄧右共產極權的反共異議人士  
我的名片
伯恩施坦
注册日期: 2021-10-11
访问总量: 52,87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漫谈中国社会
· 中共没有垮台的原因
· 共产极权对中国农民的压迫
· 从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谈
· 中共政权的基本属性
· 漫谈共产极权主义的世界观
· 共产极权是社会主义的敌人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社论】
· 漫谈中国社会
· 中共没有垮台的原因
· 共产极权对中国农民的压迫
· 从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谈
· 中共政权的基本属性
· 漫谈共产极权主义的世界观
· 共产极权是社会主义的敌人
· 中共应该用脑波测谎的方式向国际
· 漫谈社会公平
· 漫谈共同富裕
存档目录
10/01/2021 - 10/31/202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从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谈工人阶级需要反共的原因
   

作者 左翼反共人士 寫於 二零一九年


从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谈工人阶级需要反共的原因


根据中共自己的说法,中共存在统治合法性因为解放了工人阶级,让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事实上中国工人阶级没有因为中共的统治得到解放,中国工人阶级是被统治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在经济上只是雇佣劳动者,在政治上没有自己的代表,在文化上受制于中共的党文化与资本家的企业文化的压迫。无论用哪种主流的界定社会主义的标准来评价中国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既不是马克思曾经主张的那种建立在工人阶级的直接民主的领导之下生产资料社会所有然后在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生活资料按劳分配的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也不是列宁支持的实行传统的极权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更不是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以及社会自由主义主张的那种文化层面与政治层面自由民主经济层面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实行高税收高福利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上中国是一个党国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奉行权力市场经济的国家,共匪在中国建立了最坏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共建立的国营企业即不生产免费产品,也不让企业内部的工人分享剩馀价值,不承担合理调控物价的责任而是利用垄断谋取暴利,企业利润不是成为社会福利开支,而是被太子党拿去贪污。中国的国营企业就是党营事业,国营企业裡边的工人以雇佣劳动者的身份为作为资方的中共谋取商业利润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劳动产品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产物,中国早就废除了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工分的制度,中国的国营企业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不是在工分的基础上进行等价交换而是作为一种本质上跟私有制企业制造出来的消费品没有不同的消费品对消费者进行出售。中共实际上是一个极右翼政党,从中共放任红顶资本家压迫工人阶级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来。中国红顶资本家以及外国资本家普遍都不希望中国民主化,因为中国民主化会让他们失去可以让他们充份谋取暴利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中国工人阶级裡边找回独立人格的成员最希望结束中共建立的专制统治,他们不会接受保共改良。事实上中共害怕工人阶级起来反抗,也最痛恨民运阵营裡边的偏向左翼自由主义的成员。中国的左右分类法跟西方国家很不一样,通常实际上是极右翼的毛左或者邓右也就是中共本身才是唯一的左翼,其他派系都是右翼。如果把中共放在西方国家,用西方国家的左右分类法进行划分,极端反对福利国家反对补偿正义的中共实际上属于极右翼政党。海外民运大多数不敢以左翼自居,一部份人是因为深受中国左右分类法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另外一部份人是因为担心被误以为是中共的同路人,还有一部份人是因为以前深受中共名义上的伪左运动的迫害,精神上存在阴霾所以对左翼存在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他们大多数习惯用左翼来称呼中共,这样做在客观效果上只能是美化中共,这种结论与中国内部的工人阶级反对派的认知是截然相反的。要在中国工人阶级内部唤醒工人阶级的反共意志,只有深入揭批中共的极右翼本质,然后树立一个左翼自由主义的变革方向,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工人阶级对中共的离心离德,从而把他们拉拢到民运阵营裡边。

共匪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庸俗派的观点了,基本上接受了商品的交换价值由消费者针对商品的主观评价来决定的观点了。工人只是得到工资是因为工人没有本事,资本家得到商品的主要利润工人得到工资是合理的。按照马克思主义针对商品的交换价值的定义,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就是售价是由不变资本跟可变资本跟剩馀价值组成的,原料 厂房 设备的消耗是不变资本,工人的工资是可变资本,不变资本跟可变资本是商品的成本,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就是商品的售价减去商品的成本之后所得到的利润就是剩馀价值,那个剩馀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应该归工人。可是共匪没有让工人有机会分享剩馀价值,共匪也在搞剥削,共匪也不允许工人阶级分享剩馀价值。共匪已经不能用宣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方式来证明壹党专政的优越性了,更不可能充份的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论证壹党专政比自由民主好。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跟剩馀价值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没有工人把麵粉变成麵包,麵粉还是麵粉不会成为麵包的,麵包的交换价值不会产生,除了麵粉的价格以及生产麵包所使用的产地所产生的租金以及燃气设备所耗费的成本以外的利润就是工人创造的,可是因为工人不是老闆,那部份利润只有壹部份会成为工人的工资,另外壹部份会成为资本家的收入,工人的劳动有壹部份是有偿的,另外壹部份是无偿的,所以工人被资本家剥削。比如生产壹个麵包需要价值壹块钱的麵粉,生产麵包所耗费的燃气费用是壹块钱,生产麵包所使用机器价值壹百块钱,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生产壹百个麵包就会损坏,所以每生产壹个麵包机器的成本是壹块钱,生产麵包所使用的厂房每天的租金是十块钱,在正常的生产力水平之下壹天可以生产十个麵包,每生产壹个麵包的租金成本是壹块钱,生产壹个麵包出去人力劳动以外的成本是四块钱,不变资本的投资也就是原料 燃料 机器 厂房的成本是四块钱,经过工人的劳动之后麵粉成为麵包,麵粉成为麵包之后售价六块钱,也就是交换价值是六块钱,六块钱的交换价值减去四块钱的成本,生产壹个麵包可以有两块钱的利润。根据马克思的说法这两块钱的利润是工人在生产麵包把麵粉加工成麵包的过程中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比如资本家在可变资本的投资上投资了壹块钱,可变资本也就是工人生产麵包的工资,比如资本家给了工人壹块钱的工资,剩下壹块钱留给了他自己,就意味著工人生产麵包的劳动过程中有壹半的劳动是有偿的必要劳动,有壹半是无偿的剩馀劳动,无偿的剩馀劳动所创造价值就是剩馀价值。资本家留给他自己的那壹块钱就是剩馀价值,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获得的利润,了解了什麽是剥削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也有剥削,中国内部的私营的食品加工企业就存在剥削,比如生产麵包的企业就存在剥削。

前边讲了食品加工厂的产业资本家的剥削,下边我们讲壹下商业资本家的利润来源跟剥削,商人只能从他所售商品的价格中获得商业利润。撇开地租不说,他出售商品所赚得的利润,等于商品的购买价格和它的出售价格的差额中扣除纯粹流通费用也就是商业工人的工资以后的馀额。

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馀价值,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方法是商业差价,即产业资本家用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出厂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卖价和进价之间的差额就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那壹部分剩馀价值,形成商业利润。这是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商业利润要靠商业僱员的劳动来实现。商业僱员的某些劳动,如包装、保管、运输等创造价值和剩馀价值,是生产在流通中的继续;商品买卖、簿记等劳动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馀价值。商业利润的实质是剩馀价值,它是剩馀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利润反映著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馀价值的关係以及商业资本家剥削产业工人和商业僱员的关係。商业店员同产业工人壹样,也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馀价值,但却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馀价值。商业店员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馀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馀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用来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可变资本;在剩馀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馀价值,除其中壹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商业资本家的各种费用开支外,其馀的部分则被商业资本家作为商业利润无偿佔有。商业资本家就是通过剥削商业店员的剩馀劳动,来获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那壹部分剩馀价值的。

首先,把商业利润看成是由于单纯的加价而产生的,这是壹种假象。商业利润是产生于商品的销售价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但这个馀额并不构成商业利润的全部,因为其中壹部分必须用来补偿商业资本家所支出的纯粹流通费用也就是商业工人的工资。在这裡为了便于研究,暂时撇开补偿纯粹流通费用这部分,假定这个馀额的全部构成商业利润。

就产业资本家而言,商品的出售价格和购买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它的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就社会总资本而言,等于商品的价值与资本家耗费在商品上的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又归结为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总量超过物化在商品中的有酬劳动量的差额”,即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则不同,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它不能创造价值,仅能实现价值,因此,商业利润只能形成于商品购买价格和出售价格之间差额,即在购买价格上加价后出售。

商业利润的源泉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馀价值,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方法是商业差价,即产业资本家用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出厂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卖价和进价之间的差额就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那壹部分剩馀价值,形成商业利润。这是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商业利润要靠商业僱员的劳动来实现。商业僱员的某些劳动,如包装、保管、运输等创造价值和剩馀价值,是生产在流通中的继续;商品买卖、簿记等劳动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馀价值。

商业利润的实质是剩馀价值,它是剩馀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利润反映著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馀价值的关係以及商业资本家剥削产业工人和商业僱员的关係。

商业店员同产业工人壹样,也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馀价值,但却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馀价值。

商业店员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馀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馀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用来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可变资本;在剩馀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馀价值,除其中壹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商业资本家的各种费用开支外,其馀的部分则被商业资本家作为商业利润无偿佔有。商业资本家就是通过剥削商业店员的剩馀劳动,来获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那壹部分剩馀价值的。

商业利润也是剩馀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资本家雇佣商业职工从事商品买卖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馀价值,但通过出卖商品能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馀价值。商业职工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馀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出卖商品所实现的剩馀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职工的工资,在剩馀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馀价值,构成商业利润。所以,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既是剥削产业工人的结果,又是剥削商业职工的结果。

举例来讲,食品加工厂的产业资本家六块钱壹个的麵包卖给了开商店的商业资本家,开商店的商业资本家以十二块钱壹个的价格出售麵包,六块钱买进的麵包十二块钱卖出去得到六块钱的利润,这六块钱是商业工人在包装 保管 运输 销售劳动 会计的流通劳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商品的流通利润,商业资本家从这六块钱利润裡边拿出二块钱支付给商业工人作为工资,剩下四块钱留给自己作为商业利润,根据马克思的说法这四块钱就是商业资本家从商业工人身上剥削掉的剩馀价值。商业工人不直接生产商品,实质上只是帮商业资本家瓜分由产业工人通过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所代表的货币,可是商业工人因为只是商业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所以商业工人的流通劳动也存在必要劳动与剩馀劳动,依靠游说消费者卖出去的商品所带来的营业额所代表的商业利润并不主要归商业工人所有,这些商业利润主要的部份会变成剩馀价值被商业资本家无偿佔有。改革开放之后的商业工人普遍都是需要为商业资本家生产剩馀价值的被剥削者,改革开放的本质对于商业工人来讲就是允许商业工人被商业资本家剥削,允许私营商店存在就是为商业资本家剥削商业工人创造条件。

劳动价值论与剩馀价值论的正确性



为什麽要学习和坚持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础,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馀价值的发现,这裡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壹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馀价值理论,剩馀价值理论阐明了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壹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而否定劳动价值论,就必然会否定剩馀价值论,以此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被抽掉了根本,共产主义运动也自然而然成为乌托邦分子的胡闹。

资产阶级非常明白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1867年9月,《资本论》1卷在德国出版,出版后官方经济学家鸦雀无声,但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却迅速传播开来,“被认为是德国世袭财产的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已在德国的所谓有教养的阶级中完全消失了,但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复活了”。《资本论》1卷出版后不到壹年时间,1868年7月4日,壹个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驳倒价值理论是反对马克思的人的唯壹任务,因为如果同意这个定理,那就必然要承认以铁的逻辑所做出的差不多全部结论。”资产阶级非常明白,要推翻马克思的全部结论,就必须从推翻劳动价值论开始。所以壹百多年以来,从庞巴维克到晏智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把反对劳动价值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坚持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

下面就几个资产阶级经常攻击、在社会上也容易造成混淆的几个问题共同讨论劳动价值理论。

机器是否创造价值

对于机器是否创造价值,必须先明确价值的概念。政治经济学中,价值是指人类无差别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耗费。首先,价值是社会关係的表现,劳动价值论所考察的劳动是专属于人的劳动。从具体劳动角度考察,“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从抽象劳动角度考察,“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壹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儘管缝和织是不同质的生产活动,但二者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只有人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其次,劳动价值论研究和强调的是人的劳动在壹定历史阶段所特有的社会性,也即在商品生产关係中劳动的特性。由于“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壹般人类劳动的耗费”,这种无差别劳动“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把劳动产品表现为只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物的壹般价值形式,通过自身的结构表明,它是商品世界的社会表现。因此,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劳动的壹般的人类的性质形成劳动的特殊的社会的性质。”现在随著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被自动化机器所取代,脑力劳动也部分被电脑代替,如果根据这壹现象得出机器也创造价值的结论,实际上是没有理解价值的概念,不清楚价值是对社会关係的反映,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生产关係,是商品生产者特殊的社会生产关係。

既然机器本身不创造价值,那麽机器对于价值形成有什麽作用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专门探讨过机器同商品价值的关係。壹是使用机器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更多,“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併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壹点是壹目瞭然的”。二是机器是不变资本的壹部分,机器损耗的价值将转移到新产品当中,“像不变资本的任何其他组成部份壹样,机器不创造价值,但它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上。”三是机器只是过去的死劳动,机器运转不能使价值增殖,资本家获得剩馀价值的来源不是机器所代替的劳动,而是在机器生产的基础上所使用的活劳动。

因此,回答机器是否创造价值,需要明确以下问题:第壹,从创造价值角度,人的劳动与物的运转有什麽区别?第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是否创造价值?机器人生产的商品价值来源于哪裡?

在回答机器是否创造价值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同样的思路,解释以下几个问题:第壹,死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死劳动对商品价值形成具有什麽作用?死劳动不仅包括机器,还包括原料、工具等,死劳动对商品价值形成的作用同机器是壹样的。第二,畜力是否创造价值?事实上,从政治经济学上看,畜力也是提高人类劳动生产率的壹种工具或机器,儘管畜力是壹种活的生物,但它仍是壹种死劳动,使用畜力运输所增加的商品成本,是历史上饲养牲畜的死劳动的转移。

知识分子是否创造价值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有两种情形。壹是误认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只有体力劳动者才创造价值,脑力劳动不创造价值;二是受“新经济”、“知识经济”等概念误导,认为新知识新技术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我们仍然必须回到价值的基本概念上。价值是人类无差别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耗费,其中既包括体力劳动,又包括脑力劳动。只要脑力劳动凝结在有形的商品上,这种脑力劳动就创造了价值。并非只有知识分子才进行脑力劳动,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也要付出脑力劳动的,并且随著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劳动者掌握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中脑力劳动地位日益重要。在马克思时代,就出现了这样壹种趋势,壹些科技工作者或技术人员原先是游离在生产过程以外的,“正如在自然机体中头和手组成壹体壹样,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壹起了。后来它们分离开来,直到处于敌对的对立状态”,但随著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些人逐步被纳入到生产过程中,生产劳动的范围扩大了。因此,马克思提出了“总体工人”的概念,“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总体工人的各个成员较直接地或者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随著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壹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壹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壹种职能就够了。”也即,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参与生产、并耗费了脑力和体力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与知识分子是否创造价值相似,还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壹是设计人员是否创造价值?按照马克思的“总体工人”的概念,当前设计工作已经成为产品生产的壹个重要环节,设计人员已经成为总体工人的壹个器官,完成产品图纸设计职能。二是与商品生产无关的科学或科技研究人员是否创造价值?例如天文学家发明了某种理论,这个肯定不会创造价值,同商品生产无关。那麽数学家发明某种演算法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度并对提高生产率形成影响,这位数学家是否创造了价值呢?仅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帮助,并不创造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使单位时间内可以生产更多使用价值,并不是现实的去生产商品,既然没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商品生产中,当然不会创造价值。我们所讲的价值,是特定社会关係下的生产劳动,并非所有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劳动都创造价值、都影响商品生产关係。为人类历史作出巨大贡献和创造价值无关,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同教师、社会管理者是壹样的,是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这同是否创造价值没有关係。

当然将科研工作者变为资本的附属物,纳入到商品生产关係中,变为资本家“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这才是对科技进步最大的阻碍。三是壹张刻有资本论的光碟价值应如何计算?这也是壹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事实上无论这张光碟刻有多麽伟大独到的思想,其价值仍是c、v、m三个组成部分,仍是生产光碟的原料和机器耗损,加上付出的人工成本,再加上利润。至于壹些垄断资本出的光碟要远超过盗版光碟价格,是因为计入了知识产权使用费用,这涉及到垄断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换形式,也即个别商品利润被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取代,在3卷中有相关的内容。此外,知识产权本身就是对科技发展的壹种反动,科技属于全人类,但却只归壹小部分寡头使用,这本身就是垄断资本主义阻碍生产发展的壹种表现。

资本家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壹些资本主义的辩护士说私营企业主是劳动者,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壹些资本家亲自出马,说他们起早贪晚,要协调好各方人际关係,要频繁应付政府官员,还要承担资本经营的风险,天天想著万壹破产了怎麽办,工作压力如此之大,怎麽会不创造价值呢?首先要把资本家的劳动同经营管理活动区别开来。壹是资本家的劳动不是雇佣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所进行的那种劳动。作为处于与雇佣工人对立的地位的资本家,特徵就在于不是自己从事劳动,而是驱使别人劳动,并无偿佔有别人的剩馀劳动。二是资本家的劳动也不是受雇佣的工程师和科技人员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所进行的那种劳动。即使资本家当中有的曾经从事过科学技术工作,现在壹般说来则已经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继续从事这种工作,市场会向企业供给它所需要的各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三是资本家的劳动是指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壹定阶段上用他的部分时间从事企业的部分管理工作的活动,即“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是经理阶层,不是资本家。在资本论中有壹段话很有意思,资本家为了必须维护自己无偿获取剩馀价值的权利,因此他为自己辩护:“难道工人光用壹双手就能凭空创造产品,生产商品吗?难道不是他给工人材料,工人才能用这些材料并在这些材料之中来体现自己的劳动吗?社会上大多数人壹贫如洗,他不是用自己的生产资料,棉花和纱锭,对社会和由他供给生活资料的工人本身进行了莫大的服务吗?难道他的服务不应该得到报酬吗?”这壹逻辑不成立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工人把棉花和纱锭变为棉纱,不也就是为他服务了吗”,既然如此,为什麽工人不能佔有这壹“服务费用”即剩馀价值呢?所以资本家立马变换说法,“难道他自己没有劳动吗?难道他没有从事监视和监督纺纱工人的劳动吗?他的这种劳动不也形成价值吗?”

马克思接著写道:“他的监工和经理耸肩膀了。而他得意地笑了笑,又恢复了他原来的面孔。”事实上生产经营的管理监督劳动是监工和经理做的,所以他们“耸肩膀”了。无论如何,资本家都是要取得剩馀价值的,资本家无法从自身对生产的作用得出有助于自己的结论,所以“他把这壹类虚伪的遁词和空话都交给他为此目的僱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授们去讲”。只有经理阶层可能创造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壹种关于管理工资的新的欺诈勾当在股份企业中发展起来,这就是:在实际的经理之外并在他们之上,出现了壹批董事和监事。对这些董事和监事来说,管理和监督实际上不过是掠夺股东、发财致富的壹个借口而已。”

其次看生产中经理阶层的管理监督劳动。有别于资本家的“经理”属于生产劳动者的范围,“所有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商品生产的人,从真正的工人到(有别于资本家的)经理、工程师,都属于生产劳动者的范围。正因为如此,最近的英国官方工厂报告‘十分明确地’把在工厂和工厂办事处就业的所有人员,除了工厂主本人以外,全都列入劳动者的范畴”。经营管理在商品生产活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但这种经营活动“具有二重性”。壹是符合社会化生产要求的指挥劳动,“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繫和统壹都必然要表现在壹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象壹个乐队要有壹个指挥壹样。这是壹种生产劳动,是每壹种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必须进行的劳动。”二是监督被统治阶级反抗的劳动,“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种监督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也是不可缺少的”。经理阶层的管理监督劳动,“既包括执行由壹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

因此,对于资本家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事实上就是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壹是管理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二是指挥生产的劳动与监督压迫的劳动有什麽区别;三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家是否还进行指挥生产的管理活动。

三产是否创造价值

壹产、二产中的劳动基本上都是创造价值的。三产中既有创造价值的劳动,也有不创造价值的劳动。必须要明确生产和服务的区别,马克思说:“生产劳动便是生产商品的劳动,非生产劳动便是生产个人服务的劳动了。前壹种劳动表现在壹个可卖的物品上,后壹种劳动必须在操作时被消费。前壹种劳动包括壹切在实物形态上存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肉和书籍。(但形成劳动力自身的劳动除外。)壹切依某种方法满足个人需要(幻想的或现实的需要)或反乎本人志愿被迫到本人身上来的劳动都属于第二种。”三产中以人为对象的服务活动,例如理髮等,没有“实物形态”,属于非生产劳动;而以有形商品为对象的活动,如餐饮业、汽车维修等,属于生产劳动,维修业实际上就是商品生产的延长线。在同壹行业内部,既有可能包括生产劳动,又可能包括非生产劳动。例如文艺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但如果把文艺活动刻成光碟,这部分加工商品的劳动就创造价值;卫生行业,给人看病是非生产劳动,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但如果生产药品,或加工某种药材,都是把劳动凝结在有形商品之上,是创造价值的。

此外,还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相关问题。第壹,交通运输业是否创造价值,客运和货运是否创造价值。交通运输业既包括生产劳动,又包括非生产劳动。客运是典型的提供个人服务的非生产劳动,这种劳动在发生时同时被消费,不创造价值;货运将劳动凝结在可卖的商品上,以实物形态存在,是创造价值的。第二,商业是否创造价值,纯买纯卖是否创造价值,仓储、包装是否创造价值。商业活动中,纯买纯卖并未改变商品的任何存在状态,没有劳动付出,是不创造价值的;仓储、包装、冷藏等活动,将劳动凝结于有形商品之上,属于在商品上追加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

如何看待生产要素理论

在以上四个具体问题基础上,下面著重讨论壹下两个流行的理论,壹是要素价值论,二是边际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不是壹个新理论,早在200年之前就产生了。当前壹些曲解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用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观点。要素价值论的最终目的是“资本价值论”,是要为资本家佔有剩馀价值正名。跟前面举的资本论中那个资本家壹样,这种理论认为资本家提供了生产资料,只说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资本家的投资没有创造价值是不对的。其实早在18世纪萨伊就说过同样的话:“把创造价值的力量,完全归之于人的劳动,是壹种错误。”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形成这个商品的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自身具有价值,从而构成商品的价值。他说:“事实己经证明,所生产出来的价值,都是归因于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者的协力。”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共同创造价值,工人劳动得到的报酬是工资,资本家提供资本并管理生产得到的报酬是利润,地主掌管土地及其使用得到的报酬是地租,这就是三要素理论。现在还有人提出人力也是壹种重要资源,企业家(指经理阶层)同前三种生产要素壹起共同创造价值,所以经理分割剩馀价值、按照利润提成定年薪是理所应当的,这就是“四要素理论”。还有人提出自然资源也参与了价值创造过程,例如细菌参加了酿酒生产,这是“五要素理论”。

马克思早就批驳了萨伊的“生产要素论”。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将资本看作社会关係,看作人类历史特定阶段存在的特定关係,而西方经济学家把资本看作是物,看作是机器、厂房等物品,他们根本不懂得、也不愿意懂得机器、厂房等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关係下才是资本。当然,资产阶级经济学也根本不承认资本体现了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係。

要素价值论有几个方面的错误,其中壹些错误已经在前面的几个问题中讨论到了。壹是把劳动和劳动力混为壹谈,劳动创造价值,而劳动力是壹种特殊的商品,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和延续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把土地和劳动对象混为壹谈,在农业劳动中土地是劳动对象,是自然物,但地主通过对土地的所有权向租地资本家徵收地租,正是特定的生产关係的产物。三是把资本和劳动资料混为壹谈,劳动资料是客观的物,但如何使用劳动资料,如何通过佔有生产资料获得剩馀劳动,是不同生产关係的产物。四是把使用价值和价值混为壹谈,作为客观物的生产要素是参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对形成商品的特定效用产生影响,但这些要素并不因此创造价值。五是混同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通过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上的不变资本把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原有价值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中去,它既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也不创造新价值。死劳动不创造价值,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六是混同了生产领域的价值创造和分配领域的价值分配。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和土地不创造任何价值,却能在利息和地租的形式上佔有剩馀价值。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剥削收入不是取决于资本和土地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而是取决于财产权,即生产关係的法律表现,本质上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要素价值论者之所以抱著“资本创造价值”、“资本创造剩馀价值”等错误理论不放,本质上是由于他们否认剥削的立场,由此必然产生壹系列的理论错误。总结起来,理解要素价值论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明确两方面的内容:壹是要素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当前表现;二是自然物和死劳动对使用价值生产有什麽作用,对创造价值和形成价值有什麽作用。

如何看待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论的集大成者是庞巴维克,在19世纪末西方庸俗经济学掀起“边际革命”,要用边际效用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以利息时差论否定马克思的剩馀价值论。目前这壹理论在知识界仍有很大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庞巴维克的那些理论。庞巴维克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壹个根本缺陷就在于只考虑交换价值,不考虑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将影响商品的交换价值;还认为劳动不是商品间的唯壹共同属性,此外还有稀缺性、作为供求的对象、被佔有以及引起人们消费慾望等属性。庞巴维克把利润、利息、地租等各种剥削收入都归结为人在不同时期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不同的结果。

如何批判庞巴维克的理论不详细说了,壹些关键问题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仅举壹个例子,在以效用为基础的各种理论中,都有壹个共同的问题无法回答。同壹商品,在不同时间、地点等条件下,对使用者的效用都是不同的。例如壹个人吃了7个饼吃饱了,他吃的第1个饼同第7个饼对他自己的效用是不相同的,但为什麽在市场上不同效用的饼却以同样价格出售,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係出发可以解释,但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效用理论无法解释。全面分析各类商品关係,只能回到劳动价值论才能解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庞巴维克先后出版《卡尔•马克思体系的终结》和《资本与利息》两本书,有体系的否定劳动价值论。仅两年后,希法亭就写了《驳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对其理论进行批判。希法亭的批驳也很到位,在《驳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壹书第3章《主观主义的观点》中,希法亭揭示了以庞巴维克为首的经济学心理学派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希法亭指出,生产价格变化的现象说明孤立的考察商品或资本,绝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只有所处的社会关係及其变化,才制约并能阐述个别资本的运动,这些个别资本本身只不过是总资本的壹部分。但是,政治经济学的心理学派的代表没有看到这种社会联繫,因而必然对那种旨在揭示经济现象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论产生误解,总是从自己个人主义的观点上来理解和表述这种理论。在马克思看来,经济现象不从属于个人愿望,而受社会关係支配的客观规律决定。庞巴维克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矛盾其实只是他自己对马克思的理论做出的主观主义解释的结果。商品形式是考察经济现象的起点,但是在商品形式中存在著迷惑人的假象,这是由人的社会关係採取物的客观属性而产生的。商品只有作为社会物,它才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使用价值不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每壹种从使用价值出发的价值理论,都是从物与人的个别关係出发,而不是从人之间的社会关係出发,因此就陷入了从主观的个人关係得出客观的社会标准的错误。总结起来,对于边际效用价值论,关键在于两个问题:壹是使用价值对价值创造是否有作用;二是个别人对物的效用的主观评价,能否影响作为社会关係的价值的标准。

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剩馀价值论的否定

下面这段对话是中共党员与台湾共和国共产党的党员的对话,邓右的支持者为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者为台湾共和国共产党的党员,这段对话充份的反映出中共已经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与剩馀价值论。

邓右的支持者:关于剥削的问题,我就壹直想不明白,如果工人不被雇佣,就不被剥削了,但也无法生存了。能说这种剥削是坏的吗?资本家给了工人壹个将劳动力转化为金钱的机会,是不是有理由得到报酬,就像今天的服务业壹样?

马克思主义者:《资本论》中对妳的这些问题都有非常清楚的回答,我先简单地说壹下,资本家借以剥削工人或者说给工人提供工作岗位的资本也是以前剥削工人的产物,是工人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资本家的所有资本,都是工人生产出来的,都应该归工人所有,都是工人自己的财产,我为什麽要被妳雇佣?这些财产归他们的真正主人——全体工人所有,工人是自己工厂的主人也是自己工厂的劳动者,所获得的巨额利润不归妳资本家所有,而是将壹部分作为扩大再生产的积累金,剩下的利润分配给全体工人使用,我为什麽要忍受妳的剥削?

法国重农学派说:“剩馀价值是‘壹种独立的可供支配的财富,是他(财富的佔有者—)没有出钱却可以拿去卖得财富。”

《资本论》第十二章说:“资本自行增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壹定数量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第十七章:“在奴隶劳动下,所有权关係掩盖了奴隶为自己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係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关于剩馀价值的问题,如果能够把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学下来,我想,搞清楚是没有问题的。

《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馀价值转化为资本》中说:“200磅追加资本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的生产过程我们是壹清二楚的。这是资本化了的剩馀价值,它壹开始就没有壹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合併追加劳动力的生产资料,以及维持这种劳动力的生活资料,都不外是剩馀产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资本家每年从工人阶级那裡夺取的贡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从被征服者那裡掠夺来的货币去购买被征服者的商品。”这个问题就很明了。

邓右的支持者认为“如果工人不被雇佣,就不被剥削了,但也无法生存了”、“资本家给了工人壹个将劳动力转化为金钱的机会”。

马克思主义者:资本家付给工人的金钱,即购买工人劳动力的货币,本身就是从工人阶级那裡通过剥削的手段掠夺的,本身就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财富,将工人阶级创造的财富抢掠过去,然后用本属于工人阶级的财富去购买工人阶级被迫出卖的劳动力,同时又将劳动力创造的剩馀价值佔为己有,在这个过程中,抢掠者经过精彩的魔术表演,壹转身就成了伟大的慈善家。

邓右的支持者:也有很多人都是白手起家啊。先是当工人,有点积蓄之后就开始办企业了。也有些人是自己做壹些小生意或者别的职业什麽的,有了积蓄就开始雇佣别人。不能说这些开创性的资本也是靠剥削工人得来的吧。

马克思主义者:这些开创性的资本在他们的总资本中又能占多大比例呢?如果只是白手起家,作为壹个个体劳动者即个体户,不去剥削别人,那隻能作为壹个跟农民类似的小私有者,而个体的劳动能力是有限的,是不可能成为大资本家的。如果他成为了壹个大资本家,除了中了彩票的可能之外,那壹定是从事了剥削别人的事业。

邓右的支持者:问题是这些肯定是存在的,中国美国哪裡都有,就算比例很小,那也能否说明不是所有的“剥削”都是非正义的?

马克思主义者:所有的剥削都是非正义的,因为剥削就是对别人无酬劳动的佔有权,相当于变相抢劫。这些开创性的即没有剥削别人之前的资本,是正义的,但所有的剥削都是非正义的。而且,这部分开创性的资本,在壹般资本家的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邓右的支持者:问题是如果没有他们的雇佣,就会工人失业甚至没法生存。而雇佣给了工人壹个将劳动力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机会,资本家是否应该因此得到报酬?就像现在的服务业壹样,那些职介所、婚介所也都是给人壹个机会,他们就拿到了报酬,也没人说这个不合理啊。

马克思主义者:“如果没有他们的雇佣,就会造成工人失业甚至没法生存”这个问题,上文马克思已有回答。工人可以夺回资本家拿走的本属于他们的财富,工人自己给自己工人提供劳动岗位不可以吗?

《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壹步壹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壹切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裡,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总量。”

《资本论》第壹章:“最后,让我们换壹个方面,设想有壹个自由人联合体,它们用共同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把它们许多个人的劳动力当作壹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壹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壹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壹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壹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消费。”

“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著各种劳动只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比例。另壹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所占份额的尺度。”

邓右的支持者:我们先不讨论那部分非正义来源的原始资本,我们现在讨论有著正当来源的原始资本的资本家好吗?他们用自己的资本,为别人创造了将劳动力转换为生活资料的机会,是不是理应为提供了这种服务而得到报酬呢?他后来的资本积累是不是应该看成是他把这些报酬继续当作了资本,并继续给更多的人将劳动力转换为生活资料的机会,他也得到了更多的报酬。这是不是合理的?

马克思主义者:按妳刚才的例子,婚介所职介所给人介绍劳动机会,他得到的报酬是和他的劳动相称的,但不管原始资本合法或非法,资本家获得的报酬远大于他自己劳动或他支付给工人的生活资料,工人壹部分的劳动时间生产他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即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生活资料,剩下的剩馀劳动时间就给资本家生产剩馀价值,这部分剩馀价值不用给工人支付任何报酬,工人和资本家在签订雇佣合同表面上看似妳情我愿,但本质上还是壹种不等价交换。

邓右的支持者:这些“剩馀价值”为什麽不能理解成是工人支付给资本家的报酬呢?资本家也在为工人提供服务啊,即提供机会给工人将劳动力转换为生活资料的服务。服务是必须有报酬的。假设我想买壹台出厂价是2000块钱的手机,但如果想2000块钱买,必须去距离我家很远的电视机厂裡面买。这样我就会选择花2100块在自家附近的商店里买,商家赚的100块钱不能看作是剥削吧,这是他提供服务应得的。同样,如果把“剩馀价值”看作是工人给资本家服务的报酬,那也只是报酬高低的问题,工人通过谈判,通过罢工等手段就能达到提高工资的目的。就像是上面我让商家赚100块钱的问题还是200块钱的问题,我可以跟商家谈判甚至以不买威胁。

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也就是说,劳动是壹切财富的源泉,壹切依据这个理论推导而来。假如说这个资本家投入了劳动,就是妳说的服务,那工人的壹部分劳动时间生产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即自己的生活资料,另壹部分极小的时间生产出资本家的劳动力价值,在将这两部分都生产出来之后的剩馀劳动时间生产的剩馀价值,就无偿的归了资本家所有,这不是剥削是什麽?

邓右的支持者:问题是资本家的劳动力价值应该怎麽计算呢?资本家也要进行组织、分析、决策工作,这些工作创造多少价值?应得的报酬是多少呢?这种属于无形的价值应该怎麽计算呢?这是很实际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老总(他也是在提供服务)的应得报酬是多少?艺术家劳动创造的价值应该怎麽计算?这种计算肯定很複杂。

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组织、分析、决策工作”这些事情,更多的是资本家雇佣的高级打工仔、职业经理人及高级白领做的事情,用马克思的话说:“难道他自己没有劳动吗?难道他没有从事监视和监督纺纱工人的劳动吗?他的这种劳动不也形成价值吗?但是,他的监工和经理耸肩膀了。”

尤其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恩格斯说:“如果说危机暴露出资产阶级无能继续驾驭现代生产力,那麽,大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向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家财产的转变就表明资产阶级在这方面是多馀的。资本家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领工薪的职员来执行了。资本家除了拿红利、持有剪息票、在各种资本家互相争夺彼此的资本的交易所中进行投机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其它的社会活动了。”

既然资本家可以不参加劳动,仅仅凭借企业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资本所有权就可以剥削工人,那麽那些参加了壹部分劳动的资本家,其所得必然远远高于他的劳动创造——因为企业所有权这种最大的最根本性的权力必然会对分配产生重大影响。

明显的把进行具体组织工作及分析决策的职业经理人和依靠资本所有权进行不劳而获的资本家混淆了,职业经理人依靠自身脑力劳动所获得的高额工资与资本家依靠资本获得的巨额利润相较,是微不足道的。

由于资本家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就可以剥夺工人大部分劳动成果,那麽为了维持这种剥削,维护这种统治,资本家必须要将剥削所得分壹部分给高级职业经理人,形成壹个中间阶级。如果职业经理人像工人壹样被资本家残酷剥削,那麽职业经理人即中产阶级必然会联合工人推翻资本家的统治。所以职业经理即中产阶级也参与瓜分了底层工人创造的剩馀价值。在毛时代,社会主义工厂里的厂领导的工资和高级工人差不多但比壹般工人要高。毛时代工厂领导(相当于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和工人的工资差距如果是壹两倍,那麽今天资本家及高级经理与工人的差距已经扩大到十倍甚至千百倍。这个扩大的部分,难道不是剥削吗?

那如何衡量资本家通过自身劳动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劳动力价值根据的是生产他们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他每天吃穿用以及上学等活动花的钱。企业管理者的劳动属于複杂劳动,複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倍数,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两者的报酬不会相差太多,主要依据劳动时间计量工资。因为之所以能够从事複杂劳动,是因为他接受了较高等的教育,也就是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的是全社会的免费教育,也就是说,这种人力资本的投资者是社会,所以複杂劳动相较于简单劳动多得的报酬应归社会所有,壹部分作为生产积累资金,另壹部分分配给全社会的劳动者。

《资本论》第五章:“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的较複杂的劳动,是这样壹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

但这并不意味著分配会很複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现在怎样解决关于对複杂劳动支付较高工资的全部重要问题呢?在私人生产者的社会裡,训练有学识的劳动者的费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承担的,所以有学识的劳动力的较高工资的价格也首先归私人所有;熟练的奴隶卖的贵些,熟练的雇佣工人得到较高的工资。在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裡,这种费用是由社会来承担的,所以複杂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即比较大的价值也归社会所有。”关于这个归社会所有的有关产品的分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壹章也早有回答:“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壹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壹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壹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壹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消费。”

经常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否定剩馀价值论和“剥削”概念、篡改劳动价值论的文章。我认为,对于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说,作为人,可以没有手,没有胳膊,或没有腿,没有什麽都行,但唯不能缺少大脑,如果壹个人连大脑都没有了,那能不能称得上人就很难说了。同样,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不管怎麽发展,怎麽“与时俱进”,怎麽“本土化”,怎麽不“教条主义”,如果将作为政治经济学核心和科学社会主义基石的剩馀价值理论和“剥削”概念给否定了,那还能是马克思主义吗?妳可以把它叫做狗主义屁主义,狗屁主义或者叫特色主义也无妨,但就是不能叫做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制造业与零售业中的工人阶级,大多数是穷苦出身,很多根本没有机会读到大学,根本没有办法系统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读到大学的人,即使接触到阶级斗争史观,也不会主动去跟工人阶级宣扬,壹种人是因为怕被共匪迫害。另外壹种是被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所腐蚀,或者是被共匪的洗脑宣传所蛊惑 认为坚持在壹党专政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可以让他们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赚钱,所以不会用马克思主义去激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意识。很多工人阶级被共匪洗脑,只是接受了单纯的伟光正教育,认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生活的很辛苦,然后共产党出来革命了,让中国人翻身得到解放,他们根本不知道当时共匪用来批判国民党没有统治合法性的主要依据是什麽,以及共匪只是壹个从事政治投机活动的政治流氓。共匪以前说工人阶级没有老闆有钱是因为老闆用生产剩馀价值的方式剥削工人,所以工人才会变得很穷,非公有制经济 民营企业家 按生产要素分配这种资本主义的核心组成部份,是造成工人阶级普遍贫穷的根源,而国民党维护的就是这种制度,妳去夺回剩馀价值去抢劫老闆,国民党会把妳抓起来,所以国民党是反动派,是维护剥削者的走狗,国民党就该被打倒。既然是这样改革开放之后的共匪也是在做国民党以前在做的事情,工人阶级是不是有理由对共匪进行革命,由于讯息的不对称,中国的工人阶级根本不了解这些事情,如果工人阶级可以充份的接触马克思主义,当他们有了阶级斗争史观的时候,再用阶级斗争史观去检视共匪,他们会不会把共匪当成革命的对象,如果会,这应该会很有戏剧性,我建议中国境内那些希望推翻共匪统治的人,可以尝试壹下去推广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对工人阶级推广。

马克思所鼓吹的生产资料的社会佔有,以及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化大生产,还有按劳分配的制度实际上是壹种可以让政治投机份子可以掠夺壹般民众的制度,因为他说的社会佔有的前提必须是实现国有化,然后国有化的那个国家根据列宁的解释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必须代表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敌人。

至于所谓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化大生产也必须由所谓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也就是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

按劳分配也必须建立在根本无法精确计算的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虚幻的概念上面,结果在实践中就变成了共产党可以对壹般民众予取予求。

因为在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同壹企业中不同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和劳动成果根本无法精确计量,劳动的质和量无法互相转换,如造原子弹的工程师和推手推车的工人的劳动量和劳动成果根本无法比较,因此分配也不可能有统壹标准,除非叫人们接受平均主义,为各种不同的职业设定壹个特定的生产方式 生产条件 以及劳动熟练程度作为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在这个基础之上只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耗费是壹样的,无论哪种职业都是壹样的薪水,但是这样做真的是壹种合理的分配方式吗?即使马克思曾经提出过简单劳动与複杂劳动的说法,可是究竟如何衡量简单劳动与複杂劳动在分配上的差别,如何根据工种划分间单劳动与複杂劳动,马克思根本没有具体的解释。

事实上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根本就无法实现合理的分配,根本无法合理的将劳动成果作了必要扣除后归还给劳动者个人所有。

如果真的按照劳动量与用劳动量来代表的的劳动产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原则来交换生活资料,根本没有可行性,如果在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制作壹把石斧的劳动量是壹天,制作壹张渔网的劳动量也是壹天,制作石斧的人工作完壹天之后只能买壹张渔网,因为根据马克思的说法石斧跟慾望是同样价值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

显然用劳动量去换取用劳动量所代表的劳动产品也是不可取的,只会让社会材富的分配更加畸形,中国在取消了货蔽实行票证制度的那段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实行工资制度,各种不同职业的劳动价值要如何计算,各种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劳动量贡献的大小如果用货蔽来表现该如何表现?谁来规定工资的标准?无论是中国在让毛左很怀念的时代所实行的什麽八级工资制度,政府官员二十六级工资制度,还是其他世界历史上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过的所谓的按劳分配原则,不可能有统壹的,精确的分配原则,全部都是“按长官意志分配”或者说是“按权力意志来分配”。

因此,只要所有马克思主义者,不管是以前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如果他们都无法提出“在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同壹企业中不同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和劳动成果的精确的计量方法”,那麽他们就不可能有任何有力的理论和事实来证明按劳分配的正确性!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让广大没有权力的壹般民众变成了共产党的奴隶,不但没有消灭他所说的剥削,反而带来了新的剥削。

表面上资本垄断已经不存在了,实际上资本垄断只是换了壹种形式而已。



邓右上台之后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就是按资本分配,因为除了工人的劳动能力以外,主要的生产要素,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与生产所需要的工具,都具有商品属性,都是资本,按生产要素的分配,在实践中就是根据人们佔有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以及所需要的工具的多少来分配。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所谓的民营企业家也就是资本家,他们以创办民营企业的名义,把原料与工具垄断在自己的手中,没有佔有这些生产要素的工人,就只能去给资本家打工,只能让那些在商品流通环节中的掌握资本的中间人,不从事生产性劳动的资本家剥削。

他们生产的产品卖到市场中去,主要的利润归老闆,工人只能得到非常微薄的壹部份收入。

改革开放之后的共产党与之前的传统的共产党不同的是,他不主张废除商品经济,主张按生产要素分配,却又主张让壹个权力不受制约的政党,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用所谓的国营企业去做生意,国营企业有行政权力作为后盾,完全不必惨与市场竞争,就可以垄断整个行业。

虽然国营企业的原料与工具,不是被表面上的资本家佔有,但是实际上这些生产要素,已经被掌握在共产党权贵的手中,共产党权贵成了最大的资本家。

给共产党打工的工人,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被卖出去之后,那个利闰由共产党权贵支配。

共产党权贵继续根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也就是按资本分配的原则把主要的利闰交给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是国营企业中真正佔有生产资料的人。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无论企业是民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只要工人不能直接佔有生产资料,直接佔有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与生产所需要的工具,不能直接佔有除了工人的劳动能力以外的主要生产要素。

工人被资本家剥削的本质就不会改变,唯壹的区别是民营企业的老闆是壹般的资本家,国营企业的老闆是有公职人员身份的资本家。

但是私有制与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商品经济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无论实行这种制度的人把这种制度叫做混合经济或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制度本质上还是资本主义的。

这种制度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係的本质,劳动者与劳动的客观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的本质。

掌握资本的少数人可以支配工人的剩馀劳动佔有工人的剩馀价值的本质不会改变,工人作为被剥削者的阶级地位不会改变。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的国有化比私有制更坏的壹个地方在于,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民营企业走向垄断需要壹个漫长的过程,在竞争的过程中,资本家们为了争夺他们认为优质的工人,会试著比其他人开出更高的薪水,工人在资本家竞争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壹点工资成长的好处。

国有化之后,政府直接垄断整个行业,从事某个行业的工人,没有地方可以选择,只能去那个国家所代表的企业裡边工作,因为垄断,因为不需要竞争,工人的工资难以成长。

再加上民主制度已经不存在了,实行高度国有化的国家,普遍靠壹党专政来维持。

统治者用法律确定工人应该得到多少,工人就只能得到多少。

工人的劳动能力在不存在竞争的环境下,失去了评价机制,工资的价格在也不必随著市场环境而改变了。

国家给工人多少钱,工人就得到多少钱,工人组成工会要求增加工资,是不可能的,因为共产党垄断了政治权力,工人壹旦组建工会,就会被共产党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名义镇压。

因为共产党的国营企业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运行,所以自然不会提供公共服务,国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本质上是商品,需要用钱买,国营企业垄断了市场,同时也垄断了价格,在壹党专政的基础上佔有国营企业的共产党权贵,不会在意购买力的水平,所以国营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不会比壹般民营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要便宜,国营企业壹方面在市场上赚钱,壹方面又剥削企业内部的工人。

这不但不会消灭剥削,反而带来了新的剥削。

事实已经证明,只要工人不能直接佔有生产资料,只要拥有不受制约的权力的人去掌握经济命脉的极权统治的本质不变,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工人始终是被剥削者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要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必须是在经济高度民主化的基础上,让工人真正佔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并直接参与企业的分配,只有这样,工人才能真正的在经济上被解放。

在没有民主政体的基础上,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会发展成同样具备重要性的各生产要素佔有利润的比例一样,然后生产要素内部的成员根据劳动量的大小进行按劳分配的局面就不会形成,尤其是在中国,因为国家被中共官僚集团与红顶资本家垄断所以无法真正做到合理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中共压迫工人运动

曾经发生在中国的佳士科技公司的工人运动虽然被镇压了,可是这次工人运动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还是值得肯定的,参与抗争的工人表现了成熟的阶级意识。如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看待佳士科技公司,佳士科技公司资方成立的企业工会根本不能代表工人阶级,他们只是帮助资方维护利益驯化员工的工具。如果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懂得运用正确的劳动价值理论去分析事情,必然不会把原本合理的诉求看成是没有必要争取的。因为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理解了劳动价值理论,所以理直气壮的组建独立工会要求增加福利,反对削减福利。按照劳动价值理论的定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代表的劳动量决定的。反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抉定商品价值的人们反对按劳分配的人们认为:“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核心内容。无论是简单商品经济,还是发达商品经济都是如此。排斥使用价值的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使用价值始终是商品生产者追逐的情人。既然取得使用价值实体,满足需要是商品交换的目的,那麽,人们在交换中比较双方产品的著眼点只能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别的什麽。只有能够反映使用价值大小的某些属性的量,才能成为商品交换的比例。但是,仅仅承认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不够的。”


  不应该否认使用价值对于价值的决定性作用。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係,少了任何一方另外一方就无法存在。商品的价值构成是由制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抽象出来的壹般劳动,只是在“抽象”的过程中,把具体劳动和商品使用价值的差别性舍掉了,否则就无法抽象,但舍掉具体的差别,并非否认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的作用,正像具体劳动是抽象劳动的母体壹样,使用价值也是商品价值的母体。其实,作为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商品使用价值,其载体的多重功能是万万轻视不得的,正因为许多经济论者并没有真正弄清使用价值的载体功能,才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係上纠结不已。

  假设,农民可以用壹头弱驴与另壹个农民‘等价交换’壹头壮驴。经验告诉我们,不论弱驴与壮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相等的,还是前者大于后者,这笔交易都是不现实的。因为对农民来说,弱驴的使用价值不及壮驴。相反,天上掉下来的壮驴却可以与人工喂养的壮驴进行‘等价交换’。可见,在商品交换关係中,使用价值并非只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是交换价值的直接决定者。”

  这个例子看似有理,实质上却把这个理讲“歪”了。这个问题,正涉及使用价值物质承载的壹个重要功能,即使用价值的“效用”,是实现商品价值的首要前提。其间,使用价值作为物质载体,附在它身上的商品价值或壹般劳动量,会随著载体的耗损而同步耗损或转移。拿这个例子来讲,首先举得不规范。同类商品之间是不会相互交换的,它最多是个别人的行为,如袜子换袜子,有意义吗?其次,如果作为价值载体的使用价值本身有缺陷,在交换中是不能够完全实现它的价值的,儘管它内含的抽象劳动量和其他同类使用价值壹样多。壹只桃子烂了,它就卖不出其他好桃子同等的价钱,因此,壹只病弱的驴子,怎麽可能和壹只健康的驴子“等价”呢?第三,即使拿壹只年老驴子和壹只青壮驴子相比,即便伺养前者付出的壹般劳动量要比后者多,也不会卖出青壮驴子壹样的价钱,只会低价甚至无价“抛出”,因为伺养年老驴子所付出的劳动量,已经随著这隻驴子多年的劳作,比如磨豆腐,转移到豆腐中去了,这隻作为“载体”的驴子,也耗损的差不多了,它能和青壮驴子相比吗?就像妳能用旧袜子换人家的新袜子吗?妳旧袜子中的“价值”或“劳动量”,已经被妳“穿”得差不多了。但是,如果此类交换不是在同类使用价值中进行,而是在异类使用价值中进行,情形就不同了。比如壹台大半新的洗衣机只能换壹台大半旧的电视机,那麽我们就可以从这两种电器无法类比的使用价值的交换看到其后面的交易规则了——即按两种电器各自耗损掉的“价值量”进行换算。比如洗衣机的购买价格是五千元,而电视机的价格是一万元,由货币直接度量的“抽象劳动”,在电视机中是洗衣机中的壹倍。当洗衣机用到大半新时,其耗损的价值量假定为一千元,而电视机虽然用到了大半旧,但其内存价值仍有4000元,于是交易成功——仍是“等价交换”。

  因此,只有使用价值“完好无损”,才能保证其中包含的价值“完好无损”地实现,这是作为商品价值物质载体的使用价值的第壹个保值功能;而商品价值在其载体——使用价值上,是随著其物质载体的耗损而同步耗损,这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载功能的第二个规律。而作为价值物质载体的使用价值还有第三个最为重要的功能或规律,即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属性或效用,直接决定社会对该商品的需求总量,这对此类商品内包含的价值能否全部实现,生死攸关,非同小可。也正是在使用价值的第三种功能上,引发的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关係的困惑最多,以致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在这个问题上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混为壹谈。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壹个例子:假设在市场上,野生甲鱼每斤可卖到90元,而人工喂养的甲鱼每斤只卖到20元。如果从直观上看,显然,野生甲鱼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喂养,但它的营养价值却远远超过家养甲鱼,因而,它的价值是直接由它的使用价值决定的。这个直观事实似乎以无可辩驳的论据支持、印证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实际效用决定其价值的立论。这个令人困惑的难题在古典经济学时代就被经济学家们发现,并最终导致了著名的李嘉图之问:“我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在地窖里收藏了三四年的酒,或最初在劳动方面花费了也许还不到2先令,后来却值100镑的橡树。”后来,人们用水与钻石来概括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价值悖论”:水对人极端重要,是生命的支柱,但在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低;而钻石是奢侈品,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没有任何用处,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高,为什麽?”由于壹直没有解决这个困惑,李嘉图只得在他的劳动价值论上作出折衷和妥协:“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来自两个方面:壹是稀缺性,壹是为了获得它们所需要耗费的劳动量”

  李嘉图始终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难题。那麽,这个难题究竟找到了怎样的答案呢?到了1870年代,边际主义兴起,经济学家才能够解答这壹问题。答案很简单:价值只能来自个体消费者的主观评估。有人花了几十年时间研究壹种东西,但拿到市场上却没有壹个消费者问津,那麽,它就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不管我在这上面投入了多少劳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是消费者评估的结果,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由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评估和慾望之水平和强度所决定的。

  但这样的答案只会引起更多的矛盾或困惑。比如,按照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用决定其价值的论断,在商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也应不变。继续用上面那个例子说明:比如野生甲鱼的“效用”即营养价值是人工喂养甲鱼的四倍,每斤卖90元,那麽,在野生甲鱼和家养甲鱼效用都不变的情况下,它们的价值和价值之比也应该不变,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它们的市场价格和价格之比处于常态的变动之中。我们常看到的,野生甲鱼有时降到60元、50元壹斤,而家养甲鱼有时又涨到100元、150元壹斤。如果说,前者效应不变价值也不变之说,是“消费者评估的结果,”而后者价格随市而变是“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评估和慾望之水平和强度所决定的。”这显然没有说服力,因为价值的认定和价格的变动都是销售者说了算,而所有的消费者都希望商品的价格都降到冰点才好。有人会说,这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那麽,既然用脚投票,我们只好无奈地回到供求关係之说:前者降价,是因为野生甲鱼的市场供应量多了,后者涨价,是因为家养甲鱼的市场供应量少了。然而,供求关係之说虽很简单,但它却推翻了“效用”决定价值的理论,因为两种甲鱼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变;同时也推翻了“消费者评估说”,因为消费者最终不是跟著感觉走,而是跟著价格走。这样,决定野生甲鱼和家养甲鱼的价值及价值之比还有第二种力量,即供求关係。那麽,商品价值的最终决定者究竟是其使用价值的“效用”还是市场供求关係?如果是“效用”,那麽就应该坚持商品的效用不变其价值也应该不变,如果是供求关係,那麽商品“效用”在商品价值的构成上,就根本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供求关係将商品的“效用”降到冰点的事实在市场经济中比比皆是。于是,在这个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壹些经济学家们只好用“二元价值论”自圆其说,即商品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和市场供求关係共同决定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和商品价值无关。这就是“劳动价值论无用”论的来源。

 然而,人们忽略了这样壹个问题,只要市场供求关係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商品价值的构成,就和其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脱不了关係。因为商品的市场交换中有两个最基本的事实和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息息相关。第壹个事实,商品生产者制定商品价格的主要依据,是商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价格,即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而各种生产要素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格,是以其中包含的壹般劳动量为计量单位的;第二个事实:消费者用以交换商品的,是同等价格的货币。而这个货币量则是他工资或其他收入的壹部分,同时也是他劳动报酬的壹部分。也就是说,消费者是用他壹部分劳动报酬换取商品的,因而,消费者和商品生产者“等价交换”的只是双方商品和货币中包含的等量抽象劳动。

  这样,商品使用价值作为商品价值的第三种功能便清晰起来:壹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特殊属性,决定了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总量。而满足这种总需求的商品总量,又是由其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即价值总量(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来衡量其衡量的货币表现,则是这种商品的价格总量。于是,戏剧化的情形便发生了。当这类商品的供应总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总量相壹致时,则此类商品价值总量和其价格总量相壹致,意味著全体消费者用自己的劳动(报酬)总量换取等量劳动的商品,因而此类商品的单位价值得以全部实现;然而,当此类商品的供应总量多于其社会需求总量时,其中超出的部分就卖不出去,卖主只得降价抛售,这样,单位商品价值就无法全部实现,如果此类商品同样能够卖光,其中无法实现的价值并没有“蒸发”,而是无偿地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因为他们用包含壹定劳动量的货币换取了包含更多劳动量的消费品,其后果,当然是商品生产者吃了亏,他必须调整此类商品的生产才能维繫他的企业不致破产;相反,如果此类商品的供应总量少于社会对它的总需求,则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商品生产者由此获得的超额利润是由广大消费者买单的。

  因此,商品使用价值作为价值物质载体的第三种功能,直接决定了每件商品的价值能否完全实现(对商品生产和销售者而言),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商品不能实现的价值部分和商品卖出后的超额利润在生产(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转移。这样,使用价值的这种第三种功能,则能解答李嘉图的百年之问:如果稀缺商品的社会总需求是10,其价值总量或社会必要劳动总量的货币表现为10万元,那麽每件商品的单位价格是1万元;但是,当这种稀缺商品的市场供应总量只有1,那麽这1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10倍,这意味著,这位消费者必须付出这种稀缺商品社会需求总量的全部价值或价格,才能将这壹件“万千宠爱集于壹身”的宝贝买回来。而这件价格10万元的“宝贝”是有它的实际“身价”的,即壹万元。只是在供求关係悬殊的情况下,社会需求总量中其他9件同类商品的价值,因为其没有“现身”,被这壹件“现身”的商品“吸附”在自已身上了。

  对李嘉图之问而言,壹瓶葡萄酒窖藏之前只值2先令,窖藏之后,它因为“窖藏”付出的劳动假定升值为2英磅。然而它在市场上却卖出了壹百英磅的价格,那麽,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窖藏多年的葡萄酒在市场上极为稀缺,需求量为10,供应量只有1甚至更少,壹位锺情于窖藏葡萄酒的傻瓜消费者就以这类窖藏葡萄酒的社会总需求量的全部价格买下了这瓶酒。这样,这位窖藏者所获得的98英磅的超额利润,就是这位傻瓜消费者双手奉送的。当然,如果因窖藏酒赚钱太多,窖藏者多了起来,窖藏酒的供应量增加到十,和其社会总需求壹致,那样,窖藏酒的价格就会跌到和它的实际价值相壹致的价位了。

  其实,李嘉图将商品分为稀缺商品和普通商品,并断言前者的价值首先是由其稀缺性构成的二元理论,仍然停留在直观层面上。因为从直观层面看,任何稀缺商品的高昂价格,都直接来自于其稀缺的品质和独特的属性。比如野生甲鱼独到的营养价值,窖藏葡萄酒独特的品味等等。但在这个表象之下,人们往往忽略了壹个事实,稀缺商品的获得,往往要付出更多更複杂的劳动,而稀缺商品的价值,则仍然是由隐藏在商品稀缺品相后面的那隻无形的手——劳动构成的。野生甲鱼价格的高昂,说明捕捉它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更长的时间、更複杂的技术,甚至是可遇不可求,而捕捉壹只野生甲鱼所付出的劳动和时间,会比伺养壹只甲鱼多出几倍。而野生甲鱼资源越稀少,付出的捕捉劳动就越多,其价值也就越高昂;窖藏葡萄酒不仅需要窖藏的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如果妳租壹个地窖需要付租金,窖藏需要保持壹定温度,那麽租金和保持温度的设施以及妳本人付出的劳动都是窖藏葡萄酒的成本或增殖的部分。因此,稀缺商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其社会需求总量越高,它的价格也就越高;而稀缺商品的供应量越少,为之付出的劳动就越多,它们的价值也就越高。

  另外,壹些以观赏和收藏为消费对象的特殊稀缺商品,如艺术品,其“使用价值”的特殊属性及其“效用”,是和人们用于壹般生活消费的普通商品是不同的,其界定的尺度也不相同。比如绘画、书法的观赏收藏价值,即它们的“使用价值”和“效用”,是由“知名度”这个尺度界定的。壹名绘画作者的知名度越高,其作品的“观赏、收藏”效用就越大,而作品的知名度是和它的社会需求量成正比的:知名度越高,需求量就越大;而知名度和它的供应量成反比:知名度越大,供应量就越小,因为壹流的艺术家或其他什麽家,总是处于极少数的顶层,这是自然法则。

  比如,两名画家在创作中付出的训练、劳动、思考可能壹样多,但他们的作品能否完全实现其价值,则会因其知名度不同而大相径庭。

  假如其中壹名画家名声大噪,观赏者、慕名收藏者趋之若鹜,那麽,这位画家的作品不仅能够完全实现它的价值,而且能够卖出超出其价值许多倍的价格。因对为对这名画家作品的社会总需求可能是100,而其供应总量可能只有5,那麽这名画家出售作品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则是他作品价值的20倍。当然,也许并不是壹名观赏者或收藏者壹次性用对这名知名画家作品社会总需求的总价格购买他的作品,但这个“20倍”的利润空间则是客观存在的,也许会由观赏者或收藏者之间的数次“转让”或“转手”把这个利润空间填满。然而,如果这位知名画家死了,其作品的供应量永远定格在壹个恆数上,或这个恆数仍因散失破损等原因减少,但对其作品的社会需求总量却在不断增加,那麽,年代越久远,其作品的观赏、收藏价值就越大,价格就越高,直到这寥寥几幅作品将各个时期社会对其需求总量构成的价值总量全部“吸附”到自己身上,那样,这些作品就是“天价”了,而当初这位画家在创作中付出的学习、训练、劳动、思考等“价值”,则像壹滴海水,演没在这“天价”的汪洋大海之中。

  同时,假如另壹名画家画了壹辈子没有人要,他的作品没有人赏识和收藏,壹幅也卖不出去,那麽,他为创作付出的所有劳动或价值,则因为其作品没有“效用”或观赏、收藏的使用价值而无法实现,也就是说,他白做了。

  这就是商品使用价值“第三种功能”的神奇作用。

从事资本运作是生产要素的壹部份,从事生产劳动也是生产要素的壹部份。佳士科技公司的产业工人从事具体的劳动产品的生产,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本身就是壹种劳动产品。


佳士科技公司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公司,不存在複杂的资本运作,在跟共匪进行官商勾结的过程中早已经建立了固定的销售通路,也已经拥有了现成的生产技术,不存在複杂的资本运作以及技术研发,因为生产技术早就有人设计好了,公司的利润的产生,除了基本的设备,除了生产设备 厂房 原料以外,没有公司的员工的劳动,佳士科技公司的利润是不会产生的。


无论是工龄很长的产业工人,还是新来的产业工人,除了生产设备与厂房本身的成本以及燃料成本之外所产生的利润,基本上来自于员工们的劳动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在市场机制中的被认同程度在货蔽量上的体现,而这种货币量的增加,佳士科技公司的利润的增加,必然离不开公司的员工特别是产业工人所耗费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尺度的劳动量的增加,比如在同一件商品的基础上产生的两个供给与需求没有出现失衡的订单,一个订单比另一个订单更有利润必然是作为产业工人的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不同来决定的,订单越大劳动量就越大,销售的收入就越高,公司获得的利润就越多,如果这种利润的增加不是建立在公司请了更多的员工来分担增加的劳动量的基础之上的,公司的员工比以前付出更多应该得到更多的回报,可是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却在超时劳动创造超额利润的时候被削减了福利。


当然了这些利润,资方可以拿走壹部份,因为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方参与了投资,参与了资本运作。但是劳方参与了具体的生产劳动,利润有增加的时候,资方赚钱的同时,应该增加员工的收入,增进员工的福利待遇,而不是削减员工们的福利待遇。即使用按生产要素的原理解释佳士科技公司的劳资分配状况,这也是壹种剥削,所以佳士科技公司的抗议是正当的。


虽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是完全正确,忽视了不同性质的劳动以及不同的劳动产品即使在生产过程中耗费了一样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劳动的複杂程度以及脑力与体力的具体耗费之间的差异,完全忽视具体的劳动耗费无法精确计算的问题,忽视不同的劳动产品即使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样,因为具体劳动的複杂程度不同,因为使用价值的不同,不同的劳动产品如果单纯的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等价交换是不科学的。但是也不应该否认,同样一种工作,同样一种劳动产品的生产,如果工作量比以前延长了,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利润的这个基本事实。工人的工作时间被延长了,公司赚了更多的钱,就应该增加工人的福利,所以佳士科技公司的员工组建独立工会争取更多的福利是有正当性的。

中共建立的党营企业的本质

关于共匪拒绝放弃国营企业垄断的原因,各种流派的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可是很少有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共匪为什麽坚持国营企业垄断,其实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容易理解为什麽共匪不愿意放弃国营企业垄断,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共匪坚持国营企业垄断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权力寻租保护剥削。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逻辑推论剩馀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正确、完善与否,壹百多年来世界上有很多争议。在此,先简单回顾壹下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

假设壹个工厂有1个资本家,100个工人。它的总产值G是每年1000万元。其中,原材料、能源的损耗和厂房、设备的折旧为600万元,工人总工资为200万元。马克思将前面的600万元称为不变资本或转移价值M,而V=G-M=1000-600=400万元,称为可变资本或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V全部是工人劳动创造的,而工人的总工资只有200万元,那麽V的其馀部分,即400-200=200万元,这部份属于被资本家剥削去的剩馀价值C。此例中剥削率为C/V=200/400=50%。

如果马克思这个理论是对的,那麽壹个必然的逻辑结果就是,被剥削的剩馀价值应该如数返还给每个工人。另壹个合理的推论就是按劳分配。如果某个工人,或者某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较平均水平高,那麽这个人、这个企业也应获得与其劳动成果相对应的较高收入。否则如果平均分配,那也是壹种剥削,生产率低的人或企业剥削生产率高的人或企业。

然而不管这种说法对不对,哪怕是在号称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或者前苏联、东欧国家,马克思这个劳动价值论实际上也没有被认真执行。国营企业的分配模式是根据共匪的意志进行分配,原则是国家拿大头,集体拿中头,个人拿小头。这个大、中、小的比例关係绝对不是1.2:1.1:1.0这样的接近比例,而是通常至少各差了壹个数量级。最绝对的时候,企业100%的利润要上缴,后来鬆动壹点,也要缴90%以上。再后来更宽鬆一点了,国营企业裡边的官员有了更大的支配权。即使剩下的部分也主要不是用于给企业内部的产业工人发奖金,而是作为企业自留资金。这个资金也不是工人可以随便动用的,可以被共匪肆意瓜分。所以国营企业也有很多人也在抱怨,他们得到的工资和福利相比他们创造的价值太少了。

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国家要代表全体人民搞建设,搞福利,所以需要暂时牺牲壹部分人的利益,集中资源办大事。姑且先不论这种观点在逻辑上和程序上是否有足够的合理合法性,如果严格按照劳动价值论要求,那麽就必须先确认每个劳动者实际创造了多少价值,然后,国家再徵调或者借用其中的多少,这样才是清楚明白和公平正当的。然而,共匪有这样做过吗?从来没有,国营企业的利润最终被共匪贪污了。劳动者既不知道自己实际创造了多少价值,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被徵调或者借用,甚至不知道究竟是徵调还是借用?

如果这些产品或价值是借用,那就意味著是国家欠劳动者的,必须归还。总要有壹个归还计划,还要加上合理利息补偿,而不管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因为那不是个别劳动者的责任,而是借贷人,即政府的责任。然而,共匪控制的国营企业有这种归还计划吗?没有。连是徵调还是借用都不清楚,甚至连劳动者自己到底创造了多少价值也不知道,还什麽?怎麽还?

首先,劳动者就总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工资和福利比自己创造的价值少得多,也就是说远未还清。然后,这种分配主要依据计划的规定,而与个别人、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低基本无关。如果是归还,那麽显然个别人、个别企业的工资和福利的也应和个别人、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至少大致成正比。否则搞大锅饭,平均分配,实际是在相同的行政级别下大体平均,那就是劳动生产率低的人和企业剥削了劳动生产率高的人和企业。这种剥削是否也应该被批判和纠正?

其实,所有这些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矛盾,如果换壹个角度看就很好理解了。因为根本无法计算具体的劳动量,例如科学研究、企业管理等複杂劳动的价值,实际上在共匪控制的国营企业的内部的分配也不是依据劳动价值论,而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力的形成中的贡献大小分配。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壹般分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四项,可以抽象简化为资本和劳动两项,土地、企业家才能可以合併到广义资本要素中。既然是按照生产要素对生产力的贡献大小决定分配,那麽自然贡献大的要素所占的比例就大。所不同的仅仅是,市场经济通过市场决定各生产要素贡献大小,共匪控制的国营企业是共匪通过自己的意志规定各生产要素贡献大小,如此而已。共匪规定国家拿大头,集体拿中头,个人拿小头的分配原则。这个比例是怎样来的?其实,也就是参考壹般市场经济下形成的劳资分配比例关係,而不可能是从天而降,无中生有的。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国家徵调某些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并不需要解释和说明,更不需要归还。在共匪统治的国家,整个国家都是共匪的,共匪可以随意以国家的名义佔有社会财富,尤其是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共产极权主义国家,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权在共匪手裡,共匪以国家佔有的名义让自己成为最富裕的阶层。因为事实上,国家并不认为这壹部分价值是这些劳动者创造的,而是国家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收益。全民所有制的名称也说明了这壹点,资本所有权是全体公民,这个投资的收益也归全体公民所有,而不是个别企业的劳动者。政府是代表全体公民收取和利用投资收益,并不是说这个投资收益不存在。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根本没有什麽资本投资人的投资收益可言,不管这个投资人是谁。因为任何壹个企业的可变资本V都只能是该企业的劳动者创造的,投资人不管他是什麽身份,最多隻能收回不变资本M部分,甚至连这部分也收不回,因为可能有“罪恶”。在马克思的分类法裡边投资人就是剥削者,共匪用马克思的理论否定了资本家的资本收益权,作为以国家的名义抢劫社会财富的理论依据,可是共匪夺取政权之后以国家的名义佔有社会财富享受资本收益权,马列主义只是名义上反对资本家剥削,可是对于共匪佔有生产资料获取收益却是支持的,如果说共匪是为劳苦大众追求利益的,显然是荒唐的,共匪实际上也是剥削者。

中国的国营企业本质上是党营企业,不生产免费的产品,不让内部产业工人分享剩馀价值,不生产便宜的产品而是利用垄断谋取暴利,企业利润不会成为社会福利而是成为太子党的商业利润,不会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国营企业产品的价格然后让工人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出来的工分进行兑换实行按劳分配。中国的国营企业本质上是共匪用来行使资产阶级法权谋取商业利益的商业机构,所以应该用党营企业来称呼共匪建立的国营企业。

讲了这麽多,应该可以分析出共匪为什麽拒绝放弃国营企业垄断的原因了,只要被共匪支配的政府还可以通过控制国营企业的方式实质上瓜分社会财富,放弃国营企业垄断就意味著共匪要失去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共匪坚决反对美国提出的解除垄断的诉求,这种做法对于作为中国社会最大的剥削者的共匪来讲是一种正常的趋利避害的做法。


如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正确的,工人阶级必须反共,因为共匪就是中国最大的资产阶级最大的剥削者,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共匪实际上是维护剥削的统治阶级,只有消灭共匪才可以消灭剥削。共匪本质上是压迫工人阶级的,共匪一边侵犯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一边在私营企业内部维护资产阶级法权。

如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的,中国也有剥削,虽然共匪经常掠夺私营企业,经常没收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不允许私营企业的资本家存在独立的政治倾向与可以免于被割韭菜的私有财产保障,可是共匪的掠夺行为与没收行为本质上是官僚资产阶级基于自身利益对非官僚的资产阶级进行的掠夺,私营企业在平时的生产与分配的过程中共匪是保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係的,共匪是保护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权力的,共匪根本不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在中国有工人要争取建立独立工会,主张分享企业淨利润,争取在私营企业内部获得财产性收入,诉求分享剩馀价值会被共匪镇压,甚至被共匪送进精神病院,中国的资本家拥有的资产阶级法权比西方国家的资本家还大,中国的资本家可以长期让工人阶级的工资与企业利润增长脱钩,甚至长期拖欠工人阶级的工资,虽然中国的资本家会遭受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可是中国的资本家压迫工人的过程是受到共匪充份的保护的。

中国虽然私有财产权薄弱,虽然东亚大陆人无法购买传统意义上的私有土地,无法购买永久产权的房屋,私有财产很容易被侵犯,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法权是庞大的,资方可以在没有独立工会的制衡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劳动条件,中国没有公有制经济,国营企业属于党营企业,中国没有按劳分配,中国根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觉得某些体制内打著马克思主义的旗号的学者是在帮共匪进行思想维稳,他们的阶级剥削理论专门用来分析西方国家,面对血汗经济比西方国家还严重的中国的时候,他们是选择性失明的,他们甚至用稳定压倒一切为共匪镇压工人阶级的反抗辩护。在中国基本上真正因为希望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是共匪镇压的对象,共匪只允许中国人接受官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洗脑,不允许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党国资本主义。

中国社会的工人阶级应该反共,共匪帮助资方压迫工人阶级,共匪无法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共匪没有积极的改善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共匪没有积极的维护工人阶级的劳动权益,共匪没有积极的促进工人阶级创造的剩馀价值以薪资提成 股份分红 免费医疗 免费教育 免费养老的方式回馈工人阶级。共匪是工人阶级的敌人,共匪虽然掠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可是共匪会对争取改善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维护工人阶级的劳动权益,争取工人阶级创造的剩馀价值以薪资提成 股份分红 免费教育 免费医疗 免费养老 住房补贴的方式回馈工人阶级的独立工会进行迫害,工人阶级应该参与反共事业。中国对剩馀价值的回馈程度低于欧美国家,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允许争取分享剩馀价值的工人运动存活,共匪也不会主动的把剩馀价值分享给工人阶级,中国根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社会的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比原始资本主义时期的欧美国家还差,中国社会的工人阶级应该争取改善劳动条件。我觉得中国是选择了最坏的资本主义的国家,没有维护工人权益的法治,没有允许左派政党为工人阶级争取利益的民主政治,不允许独立工会存在,劳动条件很差,剩馀价值回馈程度很低。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