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津从面包坊出来后,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三,读了很多书,品尝了街头巷尾很多美食,也去学校附近的仙公山、康济庙等名胜古迹;走遍了泉州市区,那些好吃好玩的,我们都一一尝鲜了。 那是一段海阔天空,无忧无虑的岁月,安静而美好、充实。 这是彻底失联式的放松,离开人群、规避同学、不上网、不见人,三个家人独自去旅行,去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品尝垂涎欲滴的美食,在开满鲜花的街边小院前拍照留影,能看见山、能看见海,彻底沉溺下去,哪怕只是短暂的两天或三天。 吃足了、玩够了、读书读得眼睛疲惫,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这就是年轻人,这就是青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玩着玩着,我们玩出了新的机遇。 新校区投入使用后,我们经常往返于新旧校区之间,我们的校园巴士是私人承包的,有时候车上人少,我们也会和司机闲聊。 别看新旧校区不远,但是学生、当地的村民们,出出入入的,司机非常辛苦,一部校车,配一名乘务员,司机开车,乘务员收钱。 乘务员工作量不小,一天站到晚的,所以一些乘务员,做着做着,受不了辛劳,就不做了,司机说到这个,很是无奈。 那你看我行不行?逸津接过司机的话。 你啊,可以啊,你年纪轻轻的,就怕你吃不了苦;吃得了苦的话,明天就可以过来上班。司机侧过脸看了看逸津,很豪爽地大声说着。 谢谢师傅,明天一定来。逸津声音不大,但是坚定有力。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为逸津准备了一个背包,里面装满了吃的喝的,然后送她去学生街街头,等待校车的到来。 2004年年底-2006年年底,逸津在仰恩大学校车上,当了两年的乘务员。 每天7点多过去上班,中午有时候匆匆忙忙吃点快餐。有时候太赶没办法顾得上吃,我跟贞会做一些点心,放在盒子里,提到学生街街口,等校车到了,给逸津吃。晚上,下雨天早点,晴天正常都要到十点左右下班,尽管学生街很热闹,但我们几乎每晚都会准时去街口接逸津回出租屋。 乘务员很辛苦,逸津做乘务员的那段时间,人又黑又瘦,我们都舍不得,劝她不如别做了,做点别的。 但逸津每次都摇摇头,微笑着说:文化太低了,别的也不会,乘务员辛苦,一个月也有1500-1800元的工资,我已经很满足。 这不是敷衍我们的话,这两年时间,该是逸津从小到大,感觉最踏实最温暖的一段光阴,逸津跟贞,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贞和我分手后,跟逸津逸佳都有来往,这是她们之间的情谊,我从不打听,但我为此感到开心。 我在2005年年底就离开了仰恩,离开仰恩的那天下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逸津一个人出来送我,帮我把几个编织袋送上车。 我有点担心她们,逸津看出我的忧虑,叫我尽管去拼前程,家里还需要钱,她很喜欢仰恩大学这边的环境,我走后,贞还跟她继续在一起住,没什么可担心的。 逸津在仰恩大学当乘务员,工资不高,但每个月很准时发放,有时候家里需要钱,司机大哥倒也慷慨,会提前预支一个月的工资给逸津,这倒挺出人意料的。 印象中,司机大哥嗓门超级大、而且脏话不离口,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粗野蛮横的那种。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逸津每个月都有工资,她比较节省,每个月扣去房租和饭钱,差不多还可以省下1000元。 我2005年底参加工作后,就不再需要花她的钱了,她终于有一点自己可以支配的小钱。从2001-2005年年底,四年多的时间,她为家里、为我付出了很多,隐藏自己的爱好,压缩自己的欲望,也甚少谈及自己的理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逸津像极了我的父母,大爱无声,为了让我走得更顺更远,都低着头,默默负重、隐忍前行、全身心付出。 我2005年年底离开仰恩大学后,逸津又在仰恩大学待了整整一年,跟贞同住,还是做乘务员。 直到贞2006年年底开始忙于毕业论文、忙于实习,实在抽不开身照顾她,她才恋恋不舍离开了仰恩大学。 2006年年底,我到机场围里之后不久,逸津就从仰恩大学赶来了。 我那时候很穷,没有多余的钱再给逸津另外租房子,另外,房东家的房源很是紧张,今天有人搬走,明天马上有人入住。 最夸张的是,上午有人离开,下午马上有人进入。这世上最赚钱的职业,房东算是其中之一吧。 我的床铺是铁的,上下铺,原本商铺是用来放书和行李的。逸津来了以后,我把上铺腾出来,给她买了生活用品,我住下铺她住上铺。 在外面再坚强,在大哥眼里,逸津还是个小女孩,作为大哥,我对她呵护备至。 但是现实总是很残酷,2006年,逸津虚岁才21岁,家里开始着急催婚了。 她16岁开始打工,一直到21岁,全部都是在奉献。生活的美好,她并没有领略过多少,一下子被母亲催促着去相亲,她很烦恼。 我们老家,特别是农村,女孩一般在19岁-23岁,通过相亲的方式嫁人,很多女孩子年龄还没有到。 没有关系! 经过媒婆牵线,只要王八对绿豆:看上眼了,就进入聘金彩礼环节,只要未来的婆家预付了一定的聘礼之后,就可以把人姑娘带走,就可以同居,生孩子更不在话下,等法定结婚年纪到了,再去扯证、补办婚礼。 过了23岁,就是“老姑娘”了,就掉价了,尤其是二十七八甚至三十还没嫁人的,要嫁出去的可能性,就越缥缈。 越嫩越吃香,越幼越值钱。 莆田市区情况会好点,像黄石、笏石、华亭等靠近市区的,聘礼稍微少点。而被他们蔑称为“界外的”(之前比较穷,市区的人觉得跟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比如东峤镇、埭头镇、平海镇、东庄镇、北高镇、南日岛镇、忠门镇等,聘金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吓人。 1999年,舅舅家比我大六个月的表姐,在她姨妈的撮合下,虚岁17岁嫁到莆田系医院发祥地的东庄镇,舅妈收了50万的聘金,这还不包括金银珠宝首饰。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舅妈走路都轻飘飘,到处炫耀钓了个金龟婿,也一直怂恿我们慎重考虑,让她早年嫁到东庄镇的妹妹做媒,帮我们把逸津逸佳全部嫁到东庄镇去。 我们家虽然穷,父母一辈子也没见过什么大钱,但是对于这件事,倒显得十分的开明。每次舅妈略带指责的口气戏谑我们是傻子时,父亲母亲倒也不恼,只是笑笑说:现在是新时代了,钱大家都不会嫌脏,但婚姻的事,还是不强求为好。 对于莆田的农村人而言,嫁女收聘礼,天经地义,额度不低的聘金,算是改善生活的途径之一,逸津家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妹夫经常吹嘘说:“我车上随时都载一百万……”,不知情的人以为他踩到狗屎中了头彩,其实他车上只是载着我的俩外甥女而已。 农村的好多女孩子,初中毕业后,一般会在村庄附近的裁缝厂当女工,这种裁缝厂是帮忙泉州石狮市知名服装厂做来料加工的,生意都很火爆。 女孩子们就近就业,既解决了吃饭问题,贴补家用;又可以照顾到家中的田地或者年迈的长辈们,可谓一举两得。 在裁缝厂做个三四年,差不多20岁上下,就可以托媒人相亲。 中国几千年来儿女婚嫁之事多听从媒妁之言、由父母做主,莆田亦不例外。 特别是农村,一代又一代,传统的文化,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得到了不错的保留。今天的莆田,婚娶仍有古代"六礼'的痕迹。 有些特殊的是明代莆田士大夫提倡的冠礼: 姑娘们年纪到了,托媒人物色对象,到结婚,差不多就以下几个步骤: 一、说媒:农村的媒人不少,正常一个村庄就会出一两个,有专职的也有偶尔兼职的。村民们儿女长大之后,父母会先让身边的亲朋好友物色比较熟悉的长进一些的孩子,不过大多数还是托媒人为其子女物色对象,有个别在婴孩时期的或有所谓"指腹为婚'的。一般是由媒人从中说合。媒人为了赚取媒礼,会使上浑身解数,千方百计、花言巧语"玉成其事'。由此也酿成姻婚悲剧且多。 二、相亲:媒人说亲之后,其父母亲遇"门当户对'的,即可代儿女登门相亲[一般提男方到女家相亲],对方要煮线面或鸡蛋当点心招待,倘相中了,才吃了对方煮的线面.鸡蛋,如不中意,就不能动点心的.不过这些俗礼,近年来有所简化,今天的男孩子女孩子们,多少见了点世面,相亲的时候,一般也敢简单地互相攀谈,遇到心仪的,基本都要要求互留电话号码或者微信,以便进一步沟通。 我们父母那一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确实杀伤力巨大。 很多时候,女方看不到男方,有的光凭一张大头照就草草确认下婚姻。更离谱的是,有的男子长得丑陋矮小,相亲的时候,会让自己的同族兄弟或者姐夫代为相亲,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女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就默认了。 今天的男孩女孩们,虽然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旧例,但会更加谨慎。第一次相亲之后,如果双方有意,会留下联系方式,如果无意,可以直接拒绝。 有了联系方式之后,就可以在手机上你来我往的沟通,如果沟通得不错,就会约出来相见,这个时候没有媒人也没有亲人,适合更细致深入地互相了解。 相互了解过了,双方都觉得合适,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三、送庚帖:男女双方如果同意亲事,就通过媒人互送年庚八字,即各自的出生年月日时。在早年,男方拿到女方生辰八字后,会把这女的庚帖放在灶头箸笼里,经过三日三夜,若家里没发生什么事故就认为此女能够服家。尔后,双方各请算命先生推算是否合婚,看男女俩有无冲克,合婚的吉凶等。 以上说媒,相亲,送庚帖属于议婚阶段总称"说亲情',符合古代"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吉'仪式。 今天是这样的,互换生辰八字后,男女双方会偷偷绕过媒人,各自派出亲人,多数时候是各自的妈妈或者婶娘,到对方的村庄,了解对方孩子的情况。这里的信息量很大,先是健康,从祖上三代查起,有无从事过盗寇、作奸犯科之事,有无重大隐疾,祖父母是否有人得大病、尤其是癌症过世的,祖父母、父母为人处世是否圆融,孩子是否像媒人说的那么可靠,孩子从小到大的秉性,孩子现在的收入和职业,孩子后面的家族是否兴旺、人丁稀少断断不可托付…… 四、订聘:断过"八字'合婚之后,如双方满意,就由媒人从中斡旋,不断拉锯,商定聘金,嫁妆,再择吉日订聘,俗称放定。男家选定"双日”,请亲戚中被认为命运好的有福相的人,把聘金的一部分和一些金银首饰,送到女家,把戒指,手镯套在姑娘手上,把项链,金银锁[也有封红包]挂在姑娘脖子上,俗称'挂豆'.女家放鞭炮,把糕饼果品分赠亲人,邻居,表示女儿已许配于人.然后备办酒菜招待男方客人,并给每人一封红包.这一礼俗与古代"六礼'中的"定盟'相合. 莆田“定婚”习俗历史悠久,莆田城乡各地男女成婚之前要经过“定婚”仪式。农村的男女成婚一般由媒人作介绍撮合双方成亲。尽管是由他人作媒,双方都要求门当户对、婚姻美满。每每先是由男方大人在媒人的引荐之下,到女方家去看,其衡量标准大致为思想、品貌、健康状况以及家庭遗传等情况。同时,亦要视其家庭地位、社会关系等等。觉得心满意足了,然后再由媒人带领女方的大人到男方家看男儿,除有相同的衡量标准之外,还要看其家庭的经济情况、住房条件以及职业发展等等,如满意,双方在媒人的“力劝”下,还要各自了解双方的细节问题,慎重其事。过了一段时间,双方如无异议,由媒人出面带领男方父母亲到女方家商定聘金、嫁妆或礼物等,做到两厢情愿,初步已成“定婚”,女方家收下一定量的聘金,俗称“放手定”。 又过了一段时间,双方愿婚愿嫁,择定一个较佳日子,正式举行“定婚”仪式,俗称“放定”。 “放定”这天,男方家要准备有男人6至10人,女人6至10个对等,成员中一定要生过男儿的,以愿早生贵子,添丁增福。成员中男的穿蓝衣黑裤,女的穿红衣黑裤,头戴红花,手持雨伞,浩浩荡荡,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奔赴女方家“放定”(一般是不坐车的,太远的要坐车)。 女方家要以鞭炮迎接“放定”队伍入门,双方在媒人的再三作证下,摆出具体条件(如聘金、嫁妆、礼物等),恐口说无凭,用红纸写上具体内容,双方各执1份为据。片刻,主人端来“点心”(线面),每人一碗,但点心不能吃完,否则失礼。 午间,主人要举办酒席,奉请男方前来“放定”的宾客,还要请族内的伯叔爷们、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好不热闹。席毕鸣炮,男方父母要拿出过半的聘金、金戒指一对(各个地方的聘金不同),在大庭广众面前以示向女方家正式定亲。 尽管是“放手定”或“放定”,都意味着亲事已经成为雏形了,不能变更。如果是男方变卦,其聘金和礼物是不能讨回的,并要红布“挂红”(以示不被侮辱),如果是女方变卦,已收下的聘金和礼物全部退还给男方,此种情况俗称“反亲”。 男方要举办正式结婚典礼,在前一个月内,须到女方家询问女儿的具体生辰情况,俗称“开日子”(现在有的人家“开日子”与“放定”一同进行)。 男方父母就得准备花蓝一担,装上线面、猪肉及猪脚等礼品上门。女方家线面只能收下一半,猪肉收一点,猪脚不能收,意为互相往来。 中午,女方家要举办酒席宴请对方。席间,女方父母便用红纸写上女儿的出生时间、时辰、生肖等内容,恭恭敬敬地递给男方父母亲手中。回家后,男方父母亲便到神佛面前去占卜,择定何日正式举行结婚典礼。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青年男女婚姻亦大破传统习俗,开始自由恋爱,对旧的传统定婚办法过程,简而约之,新事新办,蔚然成风。 五、定日:俗称"看日子',古代"六礼'中称为"请期'.男方请择日馆或者专于此道的长者,择选结婚佳期,再以红贴转告女方,女方回以允期红帖.之后,男女双方根据议定的婚期,各自择日为未来的新郎新娘"裁衣'[制作婚装]. 莆田沿海地区的乡镇,像秀屿、东庄、北高、埭头、平海等,经济开放以来,出外经商氛围炽热,商人们常年不在家,对于子女的婚嫁习俗,有心无力,所以慢慢的,现在越来越开放,越来越简化,一些比较细碎的步骤,也不再被严格遵循。 六、送嫁:姑娘临嫁,女家亲友赠送衣饰布料,红花,香粉等物,表示祝贺,称为"送嫁',俗称"捧花粉'.女家备办酒菜招待送嫁的客人. 女方的姑姑舅舅们,是送嫁的绝对主角,他们的"捧花粉',会被高高挂起,送的东西,会被写在大红色的礼单布上,高悬于大堂两侧,供来往客人观瞻。 今天,有钱人家的婚嫁习俗会更周全些,家境比较普通的,这个环节比较单薄,姑舅们一般也只是拿一些钱或者打金戒指、金手链祝贺,意思意思就是。 七、纳吉份:纳吉份莆田人变音叫"担试粉'.婚期到时男方把未交足的聘金礼物装入红漆礼盘,把猪肉,线面,红团,菜丸[特大的用豆腐包菜馅外,以薯粉染成大红包]等食物装入红漆"担盘',共十个盘,分两组合为一担,故俗称"担盘'.有的农村,用竹面篮[面阮]装十多担.如姑娘的祖父母健在,则须另备一担奉敬,俗称"妈盘'.各种盘担及时送到女家,纳吉份这项礼俗系由古代"六礼'中的纳吉.纳征两项演变而成的. 这个环节尤其重要,一般的父母亲,都不懂,就算懂也要请教懂礼节的长者。担盘装些什么、怎么装、怎么打结、见到女方家家长要说什么,每个细节,都很讲究,切切不可失利,否则一不小心会惹怒女方。 尤其是姑娘的祖父母,若健在,礼物另放、红包另包,功课必须做足。 八、结婚:结婚莆田人称"成人',取儿女长大成人之意.结婚日称"成人日',成人日前要做好许多准备工作,有许多礼仪习俗. 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我对于莆田的婚嫁习俗,算是比较熟络,是因为母亲就是媒婆。她不是专业的,不会花言巧语,一般是帮工友、亲友等熟人做媒,很讲究机缘。比如我堂弟跟我弟媳妇,就是母亲做的媒。 那时候我们在火车站附近的富兴大厦做生意,母亲过来带孩子,认识了堂弟的丈母娘,一位在厦门建发花园附近做食杂批发的母亲,一来二去,关系甚好。彼时我弟媳妇刚从大专毕业,就在其母店面帮忙,她母亲叫母亲留意优秀的良家男子,母亲想到了堂弟,一牵线,竟然水到渠成,成就一对佳偶。 三十年间, 母亲做过十几桩媒,命中率100%,不是因为她多有能耐,而是厚道,用她自己的话讲“凭实告实”,母亲是个严肃的人,从来不罗里吧嗦的,做媒人往往是应人之托、顺势而为,在答应人家之前,她自己会做功课,会大致先了解一下男女双方的细节和各自的要求,从来不会蛮干,不勉强人家做任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