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 您的浏览器已关闭活动脚本,开启后才可正常使用!
胡适“提前消费了十年洋博士”?
张鹤慈先生痛批胡适,近几年时有大作。而且他的批判面很广,已经从政治上、从作为独立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及人格上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诸多大批判,甚至无法掩饰愤怒,痛骂胡适“回台湾给蒋家王朝擦鞋”,在吴国桢事件上“成为了独裁者的帮凶”。现在,张先生又将其批判扩展到胡适的学术背景上,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他揭发出胡适“提前消费了十年洋博士”!而张先生之所以这么做,照他的话说就是“我翻胡适的老底,是因为我认为,胡适能够在最后的岁月,丧失独立是有他的根源的。” 这还得了?中国学界泰斗级人物胡适在博士学位上被揭发出来造假,那方舟子打假也就不算什么了。看来,似乎应该掀起揭批胡适博士学位造假的新高潮,这才是更大的热门话题吧。 张先生说: 【而唯一的一个博士,是1927年拿到的,拿到以前,他已经提前消费了十年洋博士。 回中国,用没有得手的洋博士拿下中国大学教授, 在中国学术界依靠假的洋博士,混出地位,再去美国,以一个中国著名学者的身份,和杜威学生的身份,再去取得10年前没有能够拿到的博士, 1927年3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著作)《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亚东书店版)100册,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 胡适的博士论文向哥大缴论文副本100份是中文,美国评审博士论文的是谁?1917年7个人中可能有一个懂中文的,也只是简单中文,而1927年是谁评审的名单都没有。】http://zyzg.us/thread-222361-1-1.html 3楼 是这么回事么? 一、胡适“提前消费了十年洋博士”“在中国学术界依靠假的洋博士,混出地位”? 张鹤慈先生此说的证据何在?连比较有公信力的资料都没有引用一份,更没有显示任何考证的过程,就这么冒出个胡适是“回中国,用没有得手的洋博士拿下中国大学教授,在中国学术界依靠假的洋博士,混出地位”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张先生是不是起码应该去了解一下哥伦比亚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为方便张先生起见,见附录),它是不是方舟子打假揪出唐骏,曹长青打假揪出吴征那样的“美国巴灵顿大学”和“西太平洋大学”之类的野鸡大学?而且在1917年那个年代,作为美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竟然会学风如此不堪,能干出在博士学位上弄虚作假的事情来?更何况,杜威那可是知名学者,他接受胡适为其学生的时候胡适还没有出名,之后,他能培养出个“假的洋博士”?有声望的知名学者杜威怎么会干出这种对自己的学术地位不负责任并埋下巨大隐患的事?而且,当时杜威的同行们都是这骗子的同路人,让杜威和胡适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作弊? 要不然,就是如老张所说,胡适“回中国,用没有得手的洋博士拿下中国大学教授”。就是说,胡适瞒天过海,把当时接受胡适的北大给骗了。而且在胡适于北大任教授,到做教务长再到当校长那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和哥大及其导师杜威联系过,两校之间以及学术界也没有人怀疑或者注意到其中有诈,然后去查对一下那博士学位的虚实。这可能么? 再说,哥伦比亚大学也会帮着杜威、胡适等弄虚作假几近一百年,至今还敢欺骗学术界,乃至全世界?它的网站上是这么说的: “Hu came to Columbia in 1914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rnell. He studied under John Dewey, the pragmatic philosopher who propounded learning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and practice. Hu earned a doctorate in philosophy in 1917, and remained close to his mentor over the years。” ——引自哥伦比亚大学网站胡适分页http://www.c250.columbia.edu/c250_celebrates/remarkable_columbians/hu_shih.html Believing technical skills to be essential for China's salvation, Hu enrolled in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t Cornell University. In 1912, however, he transferred to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where he majored in philosophy. He was elected to Phi Beta Kappa in 1913 and graduated in 1914. During his first year of graduate study in philosophy at Cornell, Hu discovered John Dewey's writings on experimentalism. He entered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15 to study under Dewey and received a doctorate in 1917. In his disser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Hu explored "pragmatic" tendencies in early Chinese thought. ——摘录自哥伦比亚大学百科全书 http://www.encyclopedia.com/topic/Hu_Shih.aspx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胡适于1917年就得到了博士学位,否则哥大绝不敢这么欺骗全世界,说“Hu earned a doctorate in philosophy in 1917”、“study under Dewey and received a doctorate in 1917” 那么胡适1917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可为什么没有戴上博士帽?这最大的可能就是,获得学位与头戴博士帽接受颁发学位证书的典礼,这是两件事。完成了必修的课程、通过了毕业考试、做完了博士论文答辩,学校就可以宣布其获得了学位,这时他就是博士了。只是还没有参加毕业典礼,那博士帽还没正式戴上。这就犹如诺委会宣布刘晓波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刘晓波的授奖典礼可以是残缺的,即使如此,刘晓波的这一头衔却是再也不可动摇的了。 而胡适从获得博士学位到戴上博士帽,这中间相差了长达十年,这奇怪么?一点都不奇怪,这种情况我就亲眼见过。我原来的一个洋人同事,在不同的时期分别攻读完成了博士学位所需的所有课程之后,也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以及博士论文答辩等等,都到五十多岁了才向工作单位正式请假,飞往大学所在的城市参加博士毕业典礼,戴上了博士帽。而这种例子在西方有的是。 胡适的情况想来也不外乎就是类似以上种种。但具体细节如何,是不是中间还穿插了诸如急于奉命成婚、忙于挣钱糊口或其他种种事物,等等,考证这些细节实在超出了我的能力,也没有兴趣,更觉得没必要。 二、“1927年3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网站上的说法:“He entered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15 to study under Dewey and received a doctorate in 1917. In his disser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Hu explored "pragmatic" tendencies in early Chinese thought.” 。这分明是说,那论文是1917年交的,而不是1927年补交的。 三、“胡适的博士论文向哥大缴论文副本100份是中文”? 照张先生这么说,胡适好像连英文写作的能力都没有,于是用中文写博士论文,混了个学位。是这样的么?根据维基上的胡适简介,其中有这几项: 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于约翰·杜威。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同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结婚。 1927年正式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据此,胡适在美国留学七年,前后经历了两所美国著名大学,1914年以主修哲学毕业,之后就学于美国最知名的学府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成为著名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到了1917年却没有能力用英文写博士论文?有如此经历的胡适,可他却如老张所说的那样,只能用中文写论文,连英译本都没有?这怎么可能? 如果是这样,再根据老张所说博士论文评审者中“7个人中可能有一个懂中文的,也只是简单中文”,那这其中唯一的懂点简单中文的必然是无法看懂哲学博士这种高程度的中文了。再接着想象下去,那就吓死人了,那这不等于让博士导师杜威和博士评审者们都几乎是当了睁眼瞎在搞博士论文评审么?而且,无法想象这样一份博士论文是可以保密的,是可以藏起来不让其他同行看到的。哦,哥伦比亚大学如此不堪,弄了帮睁眼瞎在那儿糊弄学术界,甚至是糊弄全天下的读书人? 再说,胡适这么大的名声,如果他真的在博士学位上作假,那哪里还能等到老张来揭批啊?有多少学界大拿们盯着胡适呢,其中还有人把研究胡适作为毕生的事业。而且,痛恨胡适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吴国桢,他也是美国大学毕业的博士,精通英文,熟悉美国学界,而且他还比胡适晚死起码二十年吧。可怎么没看见过吴国桢之类的在胡适的博士学位上做过文章呢?如果按照老张的思路推敲下去,那是不是也太恐怖了?中国出了个学界泰斗级的大骗子。 ————————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全称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哥大,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盟校之一。它坐落于曼哈顿的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命名为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后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96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最早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届毕业生和教职员中累计共有97名诺贝尔奖得奖者,于世界各大学中排名第一。 名称由来哥伦比亚(Columbia)之名来源于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且英文拼法不同于南美国家哥伦比亚(Colombia)。哥伦比亚(Columbia)常作为美国的女性代称;相对应的,山姆大叔(Uncle Sam)是美国的男性代称。 学校概况 位于百老汇和阿姆斯特丹大道之间的“学院走廊”(College Walk),横越过大学 Journalism大楼哥伦比亚大学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个本科生学院和十三个研究生学院构成。现有教授三千多人,学生两万余人,校友25万人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学校每年经费预算约20亿美元,图书馆藏书870万册。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大学部,至今仍保持着美国大学中最严格的核心课程。 它的研究生学院更是以卓越的学术成就而闻名。整个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及芝加哥大学一起被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强,虽然其后在激烈的大学竞争中略处下风,但目前仍在大部分排行榜中位列前四到十名之内。此外,学校的新闻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公共事务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和都名列前茅。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文学和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大学特色哥伦比亚的特色之一在于它地处纽约,与华尔街、联合国总部和百老汇比邻。在这个全国的文化,金融,外交中心,你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特色之二在于它所处的社区。晨边高地地处黑人哈林与西裔哈林区交界处,乃是二十世纪中期“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文艺运动的发源地,周围有诸多充满纽约味的知名爵士乐酒吧 (如 Minton's Playhouse) 、表演中心 (如 Apollo Theater)、咖啡厅 (如 Hungarian Cafe) 等夜生活去处。在校内,大草坪,小餐馆,方便的购物商场,运动中心等地是学生课余小歇之处。各个学生社团也会组织各类休闲社交活动,如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UCSSA)组织的春节晚会、商学院组织的 Spring Ball 晚会等。 特色之三在于它的全球网络。这一点的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庞大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学校靠校友会的捐赠成立了国际商务研究所,以实现其课程的国际化。 另外在哥伦比亚读书的一个好处是其课程设置的多方面的灵活性,新生可以在第一学年的三个学期中的任何一个学期入学,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一些主课的免修,而且还不需要上选修课来代替。商学院并开设了50多门语言的小课。加之许多全球性企业就在周围,70%的MBA都能流利的说多门外语。 [编辑] 院系设置哥伦比亚大学下属有20所院所,包括 3所大学学院 哥伦比亚学院 普通教育学院(成人学院) 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14所研究生学院 新闻学院 国际公共事务学院 法学院 商学院 社会工作学院 建筑、计划与保持学院 艺术学院 文理学院 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医学院 护理学院 牙科与口腔外科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进修学院 4所附属学院 巴纳德学院(本科女子学院) 教育学院 犹太神学院 联合神学院 著名的研究生系有建筑、艺术史、天文、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地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宗教、电影、历史、经济学、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及东亚和中亚语言文学系等。 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Low Memorial Library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以 Butler Library 为首,共设有23座分馆,每个分馆都各具特色,尤以 Avery 建筑及精致艺术图书馆、社会工作学院图书馆、新闻学院图书馆等出名。 其中东亚图书馆中有各样的中文书籍,流行小说、古典文学,甚至县志都可以找到。总藏书量达870万册,并且收集有微缩胶片600万套,2600万种手稿,以及60万册善本书,10万片VCD和DVD,20万份官方文件,还有中国族谱、家谱、谱谍约950种,是中国的图书馆以外收集最丰富的图书馆。东亚图书馆的亚洲类藏书为全美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开设有丁龙讲座(Dean Lung Professor),又设立中文部以收藏中文数据,著名的前中文部主任包括史学家唐德刚等。 著名校友政治界: 美国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艾森豪威尔:在当总统之前是哥大校长。 巴拉克·奥巴马 第44任美国总统 二十六名其他各国元首 五名美国开国元勋 (Founding Fathers) 九名最高法院大法官、十位纽约州州长和十四位纽约市市长。 学术界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 摩尔根 遗传学之父 杜威 哲学、教育学大师 I·I·拉比 美国物理学家,因发明用原子束和分子束磁共振法观测原子光谱(1937年),而获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克尔· I ·普平 (Michael I. Pupin) 美国著名发明家,近代物理学家先驱。 玛格丽特·米德 美国人类学家,以研究太平洋无文字民族而闻名。 亨利·舒尔兹 (Henry Schultz) 美国计量经济学先驱。 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 美国无线电工程师,调频广播技术的发明者 阿诺·彭齐亚斯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现者,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其他的知名校友还有: 沃伦·巴菲特 股神 伊萨克·阿西莫夫 美国生物化学家、作家、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 詹姆斯·卡格耐 美国著名演员,1974年获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 洛·格里格 著名美国棒球运动员,因1925-1939年间连续参加2,130场比赛而创棒球界空前记录。 艾拉·格什温(Ira Gershwin) 美国词人,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兄弟。 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 美国词人和音乐喜剧作家,在音乐喜剧的发展中具有影响的剧院演出人,中国观众熟悉并喜爱的音乐喜剧《音乐之声》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莉莲·海尔曼 美国剧作家。 兰斯顿·修斯 为黑人文学开辟现实主义道路的美国黑人诗人,作家。 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 美国天主教修士、诗人、多产的著作家。 乔治·西格尔(George Segal) 美国雕塑家。 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 Trilling) 美国文学评论家、教师,他的评论富于洞察力。 埃德加·斯诺 著名美国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尤以《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 又名《西行漫记》) 闻名。 简·考尔(Jane Cowl) 极为成功的美国剧作家和演员。 大卫·斯特恩 现NBA总裁 S·罗勃逊·沃顿(S. Robson Walton) 沃尔玛主席。 马修·福克斯 演员。 宇多田光 日本知名歌手(肄业)。 王鑫 台湾地理学者。现任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所长。 哥大的中国校友 李政道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顾维钧 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 胡适 新文学运动之父、驻美大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 唐德刚 口述历史名家 宋子文 中央银行行长、行政院长 侯德榜 实业家 其他著名学者:马寅初、冯友兰、郭秉文、陶行知、蒋梦麟、许地山、唐敖庆、吴文藻、何炳棣、金岳霖。 ——引自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