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 (五颗松,2011年8月18日) 老农姓李,我们插队知青都喊他老李。老李是队里的老把式,样样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所以,队里让他做技术员。所谓技术员,就是负责队里的温床,负责育秧,因为这是个技术活。另外,哪块地在什么季节种什么,队长要征求老李的意见。 我插队的那个生产队,是以种植蔬菜为主的。那个时候,大棚温室种植刚刚兴起,我们生产队底子薄,还搞不起大棚。所以都是先用温床育秧,然后再移植栽到地里。队里让我跟着老李,说是给老李当个帮手。当然队里也期待我这个后生能从老李那里学好技术,以后能接过老李的班。 在我插队那时,老李大慨64-5岁。推算起来,应该是辛亥革命年代出生的人。如果活着,该100岁了。就像罗中立画的“父亲”那样,老李的脸上也布满了车辙似的皱纹。同样是饱经风霜,那位“父亲”,眼神给人的感觉是本份,凄楚,和迷茫。而老李,虽然也是一张朴实的脸,但从他的眼神,你却常常能看到自信和精明。 老李很热心,教了我很多东西:怎样休整温床,怎样做育秧的营养钵,怎样调节温床的光照,怎样保持温床的湿度,等等。老李也很健谈,工间休息的时候,他就会点上一袋烟,一边抽,一边天南地北地和我胡侃。老李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世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从他的胡侃中,还真长了不少见识。 记得苏小妹姑嫂二人的段子,“妹看三国思想汉,嫂嫂怕日手遮荫”,就是从老李那里知道的。老李爱说这些段子,也爱开玩笑,尤其喜欢和女人开玩笑。队里有个三老太,年岁看起来与老李相仿。有时到我们温床这里来拿些工具。农村人常年在地里干活,是经常要戴草帽的。老李一看到三老太来,总要打趣她:人家苏小妹的嫂子以手遮荫,你三老太拿草帽遮荫,但都是怕日。三老太总会还他一句:你这个老不死的,没个正经。 老李不是本地人,听他的口音,应该是山东,河南那一带的人。 老李身材魁梧,身高大慨在1米78以上,腰板挺得很直,有军人风貌。实际上,他是当过兵的。 他和我说过年轻时在军阀杨森的部队里当过兵,后来就离开部队务农了。但在我看来,并不这么简单。 首先,老李的老婆,从来不下地干活。在那个还处于文革的七十年代中期,她脸上就常常涂脂抹粉,还戴耳环,不像是一个农村女人的样子。老李是北方口音,而她老婆是四川口音。老李只有一个独子,当时有34-5岁,推算起来他们应当在解放前就结婚了。旧社会能娶得起这样老婆的,不是高官就是有钱人。我们知青曾经议论过这事,我们认为老李不一定是军阀部队里的大官,但我们推断老李在哪个大官手下当差,或者是大官手下的小官,某种原因大官死了,这大官的老婆或姨太太就跟了这老李。或者,这老李把人家的老婆骗到手后两人私奔了。老李老婆经常和老李吵架。两人和儿子住在一起,但两人不住一间屋,不在一起吃饭,甚至两人除了吵架,几乎不说话。他的儿子和他一点都不像,身高在1米65以下,和老李形成强烈反差。但儿子像老李的老婆,也许这儿子是老李老婆和前一个男人生的。如果真是这样,可怜这老李一辈子也没有自己的孩子。 其次,老李见多识广,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和我说过一开始他的部队在四川,后来部队开拔到新疆。这说明他在军队里待的时间不算短。再说了,军阀部队那个水深得很,不在那里混个多少年下来,能玩得转吗?人家女人凭什么跟你走呢?老李说他不识字,但生产队有人风言风雨说老李是有文化的。我有一次也看到老李似乎在翻看报纸。我问他在看什么,他说在看报纸上的图片。 种种迹象表明,老李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所以,我判断老李在军队里的时间实际上是很长的。一开始是在军阀部队里,后来变成了国民党部队。有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我不知道,但很有可能是在解放前夕,看到大势所趋,就脱离了国民党部队,和老婆儿子隐居到现在的地方。老老实实做人,不做对社会有危害的事,当地人也不了解他的底细,就这样做起农民来了。但老李如何能在解放后历次运动中顺利通过,倒真是个奇迹。也许在农村那样的地方,不管你以前的历史怎样,只要不是有血债,有民愤,只要你老老实实过日子,一般不会有人为难你。所以老李能善终,也算有福气了。 多少年后,我曾经回过原生产队一趟。去时给老李带了几袋烟丝,因为我知道老李只抽旱烟袋,不抽纸烟。老李明显老了,眼睛也没神了。但看到我给他带去的烟丝,眼睛闪过一丝光亮,笑了,笑得像个孩子。拿着烟丝凑到鼻子底下使劲地闻,说烟丝真香。当他抬起头来时,在他那浑浊的昏花老眼中,我却分明看到了几滴清亮的泪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