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盘(或个股)经过长时间的下跌(或者上涨),成交逐渐萎缩,速度逐渐趋缓,当指数(或股价)不断创出新低(或新高),代表量能势能的MACD等指标却不再同步下降(或上升)、而是逐波上升(或下降)时,大盘(或个股)的底(或顶)背离结构就形成了。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在低位时,股价再次创出新低,但相对数值指标却开始调头向上或并未同步创出新低,就是底背离;在高位时,股价再次创出新高,但相对数值指标却开始调头向下或并未同步创出新高,就形成了顶背离。底背离表示股价已处于超卖状态,反弹可能出现,而顶背离表示股价已经处于超买状态,调整可能随时来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底(或顶)背离呢?这是下跌(或上涨)动能逐渐衰竭造成的。具体说,就是当大盘(或一只个股)经过长时间的大幅下跌(或上涨),量能逐渐萎缩,同时下跌(或上涨)的速度也越来越慢,甚至走平,下跌(或上升)趋势线(包括日线、5日线、10日线、20日线等趋势线)慢慢钝化。这时虽然指数(或股价)还在不断下跌(或上涨)并创出新低(或新高),但代表量能势能的MACD指标却不再向下(或向上)走了——代表说其下跌(或上涨)的势头已经尽了,那么底(或顶)背离结构也就形成了。
就好像大家一起去爬山,一开始时,大家的劲头都很足,爬的都很快。但随着高度越来越高,大家的劲头、势气逐渐消弱,攀爬的速度越来越慢。虽然有组织的领头人在喊:“大家别松劲啊,继续往上爬呀!”你也想继续往上爬,但是,你的脚步却越来越沉重,已经抬不起来了。再往上爬,你自然就掉队落伍了——这就是背离。最后当大家都精疲力竭,爬不动的时候,这次的登山活动也就结束了。反过来,又好像大家相约一起去潜水,一开始,大家也都一个劲的争先下潜,但当潜到一定的深度时,有些人就顶不住了,不敢再往下潜,而返身往上。最后,当体能最好的人也终于没有力气再下潜的时候,潜水活动也就结束了。
炒股也像爬山和潜水一样,在大盘(股价)刚开始上涨时,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不断买进,大盘价量齐升,牛气十足。但当大盘(股价)上涨到一定的高度时,追涨买进的人就会逐渐减少。再往上涨,追涨的不但会越来越少,有些人还会选择卖掉退出。因为他害怕,害怕股价会下跌,所以选择退出,当更多的人不再追涨买进而选择卖出了结时,人气便开始逐渐消弱。这时大盘(股价)虽然还在上涨,但上涨的速度却越来越慢,代表量能势能的MACD指标也不再往上走了——这时顶背离便产生了。当绝大多数人都不再去追涨买进的时候,大盘(股价)也就涨到头了。反之,大盘(股价)刚开始破位下跌时,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不断卖出,大盘价量齐跌,人气尽失。但当大盘(股价)下跌到一定的深度时,卖出的人也会逐渐减少。再往下跌,卖出的不但会越来越少,有些人还会选择逢低买进。当更多的人不再卖出进而选择逢低买进时,人气便又开始逐渐回升。这时大盘(股价)虽然还在下跌,但下跌的速度却逐渐趋缓,代表量能势能的MACD指标却不再往下走了——这时底背离便产生了。当绝大多数人都不愿再卖出的时候,大盘(股价)也就跌到头了。所以MACD指标又可看作一种心理意愿指标,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
背离的形成往往都是伴随着速度的趋缓和量能的萎缩产生的,所以背离结构要形成,速度就必须先降下来,速度的调平是背离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速度如果降不下来,就不可能产生背离结构。所以速度对背离结构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股指(股价)连创新高(或新低)但上涨(或下跌)速度却越来越慢时,就要当心了,因为形势随时都会发生转折。
当底(或顶)背离结构形成时,大盘(或个股)就很可能会上涨(或下跌),其概率大约为70%;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出现两次底(或顶)背离,MACD的DIFF指标出现两次上穿过DEA(下穿过DEA),形成两次黄金交叉(或死叉),大盘(或个股)就有可能大幅度上涨(或大跌),其概率大约为80-90%。
底(或顶)背离结构形成的先后顺序一般是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日线—周线。也就是说5分钟的MACD最容易形成底(或顶)背离结构,然后依次是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日线、周线。其可靠性是时间越长可靠性越高,即60分钟级底(或顶)背离结构比30分钟级的底(或顶)背离结构可靠,日线级的底(或顶)背离结构比60分钟级的底(或顶)背离结构可靠,周线的又比日线的更可靠。所以要想介入买股(卖股)的话,最好等到日线或周线的底(或顶)背离结构形成,起码也要等到60分钟或30分钟出现清晰的底(或顶)背离结构,赢的概率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