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ZBZ001  
ZBZ 的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11068/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王毅访加外交风波,突显中方智囊缺乏能力 (下) 2016-06-12 14:51:21

那么,既然一张照片就可以胜过千言万语,难道新华社真笨的连发一张近景照片都不懂吗?他当然懂,但他就是不发,为什么?【上接《王毅访加外交风波,突显中方智囊缺乏能力 (上)】


只有两个可能。一,阿曼达·康诺丽(Amanda Connolly)的形象并非记者所描述的那样,所以不便发布;二,中方记者手头根本就没有阿曼达·康诺丽提问时的新闻照。


而我更倾向于记者没有拍摄到阿曼达·康诺丽提问时的新闻照。尽管当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三大媒体悉数到场,但当阿曼达·康诺丽用流利英语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时候,中国记者们的镜头全部正对着王毅和加拿大外长迪翁(Stephane Dion),甚至没有听清楚康诺丽究竟说了些什么——因此文章中有了“语速非常快”这样的话(单纯从英语角度看,个人感觉从视频中可以听出,康诺丽的提问语速属于正常偏快且口齿清楚,这是一种职业记者通常使用的语速)。以至于在该文中想要配发一张康诺丽的照片时,这才注意到谁也没有去抓拍这个场景的近照,不得不要到iPolitics的官网上下载阿曼达·康诺丽的照片(附后)加在文中,好让读者看清康诺丽的容貌。


这就是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了。不仅如此,更要命的是,新华社记者李保东的这篇《王毅怒斥加拿大记者现场直击:在场人鼓掌点赞》的文章在对阿曼达·康诺丽的观点反驳上完全不力。文章不是去深度挖掘康诺丽观点方面是否存在问题,而是肤浅的从iPolitics网站的职员介绍中寻求解药——李这样写道:“记者浏览iPolitics网站发现,这是一个工作人员不足20人的网络媒体,主要以深度报道为主,保守派气息极浓。网站上的工作人员介绍显示,康诺丽毕业于渥太华卡尔顿大学新闻系,曾在加拿大广播公司卡尔加里分社工作过两年,主要写网络稿,随后跳槽到iPolitics网站,主要关注防务和国家安全问题。”


事实上,6月3日当天我也浏览了iPolitics这个网站,iPolitics网站的职员介绍中列出的有名有姓有照片的职员就达27人,并不是他说的不足20人。据iPolitics网站的介绍,2012年阿曼达·康诺丽以优异成绩在卡尔顿大学新闻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曾经在加拿大广播公司卡尔加里的数字组工作(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s Calgary digital team)(介绍原文附后,读者可以参阅)。加拿大广播公司是加拿大国家电视和广播台,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职业生涯。这种以一家新闻社的人数多少和“主要写网络稿”等内容去引导不知详情的读者,对于一个职业新闻人来说,其职业素养还真不敢让人恭维,比其前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更难以宽容。这种职业素养,甚至远不如普通网友对新闻事件的挖掘体现得更深刻和严肃。


反过来看看iPolitics这个才20来人的新闻网对于该事件的反击报道:


6月1日:Chinese foreign minister underscores human rights sensitivity with outburst——Bilateral with Dion overshadowed by verbal attack on iPolitics reporter (by Amanda Connolly )(中国外长的爆斥低估了人权敏感性——语言攻击iPolitics记者使同迪翁的双边关系蒙上阴影 作者:阿曼达·康诺丽)(http://ipolitics.ca/…/chinese-foreign-minister-underscores…/ ) 阿曼达·康诺丽本人的文章,继续对人权问题和王毅的怒斥穷追猛打。


6月2日:The new China Syndrome——First come the questions ... then comes the meltdown (by Jonathan Manthorpe )(新中国并发症——先出现问题,再接着失败 作者:乔纳森·蒙索普)(http://ipolitics.ca/2016/06/02/the-new-china-syndrome/ )阿曼达·康诺丽的队友所写的文章,这个标题真是太别有用心了,什么也不说了。


6月3日:Canada protests tirade from Chinese politician——Trudeau says Canada expressed "dissatisfaction" after foreign minister's outburst ( by Amanda Connolly )(加拿大抗议中国政客的指责——特鲁多说外长怒斥后加拿大表达了“不满” 作者:阿曼达·康诺丽 )(http://ipolitics.ca/…/trudeau-canada-complained-to-china-a…/ ) 阿曼达·康诺丽本人所写的文章,媒体谴责加外长迪翁对怒斥事件的沉默倒逼特鲁多和迪翁表态。


6月6日:Can China buy Canada's silence? ——Why not? It's worked elsewhere.(by Tasha Kheiriddin)(中国能买到加拿大的沉默吗?——为什么不能呢?这在那里都管用 作者:塔莎 ·凯瑞丁)(http://ipolitics.ca/2016/…/06/can-china-buy-canadas-silence/ )——这篇阿曼达·康诺丽的另一位队友所写的及尽讽刺和挖苦之能事的文章,对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罗照辉近日在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网络版上发表的为王毅辩护的文章论调——希望加人不要被人权问题“蒙上眼睛”而放过了包括一个自由贸易协议在内的中加两国发展“黄金时代”给予预设了套子。


我对双方表达的观点不发表任何个人看法,单从技术层面来说,新华社的文章无疑显得肤浅无力。新华社的这篇立意起点不怎么高明的文章,似乎仅仅为了满足国内愤青的胃口特意量体裁衣而写,却主动放弃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论在新闻的时效上、深度上和对象上看,这与一个记者规模数以千计、派出机构达161个之多的新华社与一个才27人组成的iPolitics相比,在实力上完全不成比例。


俗话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除了新闻机构的不力,对于王毅所说的“最了解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是你,是中国人自己”这句话,从逻辑上说,同样存在着巨大风险。谁是中国人?王毅是中国人,我86岁的母亲也是中国人,她的房屋在去年圣诞节被上海市青浦区政府、盈浦街道枉法强拆——以及像她那样成千上万的房屋被强拆者和遭受不公平对待的上访者,他们算不算中国人?


多家媒体报道,就在不久前的今年2月王毅访问美国,与美国国务院、国务卿克里举行双边会谈并召开联合记者发布会期间,十几名认为受到中国政府不公待遇的中国访民聚集在美国国务院门前,试图拦下前往那里参加活动的王毅的车队诉说冤屈,并且发生访民直接与王毅面对面对峙的局面。可以设想:如果王毅外长在怒斥记者“最了解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是你,是中国人自己”后,走出发布会大楼就面对着这样一群前来诉说冤屈的中国人,王毅是否会觉得有点尴尬呢?


早在今年春节期间,加拿大多家媒体报道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副总领事张传兵在出席侨团春节团拜会时表示,今年中国会有最高领导人来加拿大访问,他希望多伦多侨团能团结一致。


因此,王毅此行的主要目的很可能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今年顺利访问加拿大而铺平道路。在此种场合下,王毅采取怒斥的方式回应记者关于人权问题的提问,值得思考。而新华网及国内媒体的文章评判失当,这只会引起西方社会舆论更强烈的反弹,为政府的形象雪上加霜,给最高领导人访加预设了重重障碍。这表明王毅背后的决策层及智囊团队缺乏国际通行的对世界事务的评判常识和判断能力,事后缺乏正确的应对手段,导致低级错误频发。


反思王毅访加的外交风波,谁会为这样的失误买单呢?最直接的受害者永远不会是权贵,而是我们这些生活、工作在海外的华人,以及今后想在海外谋求发展的中国普通民众。官员的形象拖累了国民的形象。正是这些走出国门的大大小小的官员的傲慢,让我们中国人在西方社会里显得缺乏理性、宽容、智慧和常识,我们在西方社会的道路会被迫越走越窄。

(全文完)


2016年6月10日 于温哥华


(摘自 张智斌 Facebook


附一:新华网在文章中使用的从iPolitics官网上下载的阿曼达·康诺丽的照片

129039032_14649569092341n.jpg



附二:iPolitics关于记者阿曼达·康诺丽(Amanda Connolly)的介绍原文:
ABOUT THE WRITER
Having lived across the country, Amanda brings a truly national perspective to the news team at iPolitics. She comes to the team after spending two years reporting for the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s Calgary digital team. While there, she filed nationally for the website and radio programs on stories including the 2013 Alberta floods, Alison Redford's resignation and Jim Prentice's leadership campaign, the Nathan O'Brien disappearance and the oil price drop. She was among the digital team members honoured last year with an AMPIA and an RTDNA for their cross-platform coverage of the floods. She has also worked with TD Bank's global security and investigations team and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def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Amanda graduated from Carleton University's Bachelor of Journalism program in 2012 with high honours and has contributed to the Vancouver Observer, CBC The House and Avenue Magazine.


浏览(2121) (15)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xu3331 留言时间:2016-06-13 16:00:03
此文最后一段甚为深刻。吾等海外华人常常受累于这批党棍高官。洋人对华人的看法,很难做细致分别。再者,有怎么样的人民,就有真么样的政府(反之亦然)。这个党因为自成封闭系统,近亲联姻,内部升迁完全逆淘汰、、、人才是不会有的了。就外交系统而言,从周恩来以降,经乔冠华等,到李肇星、王毅这批时已经谈不上“才”(姑且恶不谈德)。人家心中是明白的 ----- 土包子毕竟土包子。好比毛当年问了多少国家元首,最后问尼克松本人:怎么一盒小小磁带能把大总统拉下台?正如粤语里说:鸡同鸭讲。怎么能与之谈平等、理性、博爱、、、?至今他们仍以为只要有硬货,金钱和武器这两样,万事可以摆平。
回复 | 2
作者:thread 留言时间:2016-06-13 04:40:31

王毅,李东保他们是党国情怀,立场观点就是这样了。你不能指望他们有COMMON SENSE。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算是场面上的人了,却一点儿技巧也没有,一副愤青的嘴脸。

回复 | 6
我的名片
ZBZ
注册日期: 2016-04-25
访问总量: 56,50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神11成功,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 刘菲总领事不必为温哥华的灾难而
· 狂妄的爱国主义,离恐怖主义仅一
· 他们为什么要对加拿大国民的幸福
· 王毅访加外交风波,突显中方智囊
· 王毅访加外交风波,突显中方智囊
· 施一公恐怕也出了大问题
分类目录
【A】
· 神11成功,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 刘菲总领事不必为温哥华的灾难而
· 狂妄的爱国主义,离恐怖主义仅一
· 他们为什么要对加拿大国民的幸福
· 王毅访加外交风波,突显中方智囊
· 王毅访加外交风波,突显中方智囊
· 施一公恐怕也出了大问题
· 维稳中的“拖”字诀
· 恭贺“温哥华中领馆‘和谐’解决老
·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温哥华总领事
存档目录
2016-11-19 - 2016-11-19
2016-08-20 - 2016-08-20
2016-07-09 - 2016-07-28
2016-06-07 - 2016-06-12
2016-05-04 - 2016-05-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