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毛泽东的极权主义乌托邦思想的来源,一般会首先追溯到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的思想和活动,但实际上毛对马列斯主义所知不多,也读不太懂,所受影响主要是中国的两种思想和活动:法家思想和活动、“大同”幻想和活动。
毛泽东所受法家思想和活动的影响,可以从他的诗“读‘封建论’呈郭老”说起。此诗如下:“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焚坑”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简称。“祖龙”就是秦始皇。“秦政法”在此主要指秦代用来代替分封制的郡县制,也就是中央集权制度。“封建论”是唐代柳宗元的文章,赞扬秦始皇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封建制)。子厚是柳宗元的字。“文王”指周文王,代指周代的分封制,但推翻殷商、建立周代、实行分封制的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 “十批”指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此书包含10篇文章: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庄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辩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韩非子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1945年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印行。书中说:“秦始皇把六国兼并了以后,是把六国的奴隶主和已经解放了的人民,又整个化为了奴隶。” 书中对韩非的“法术”、“君主本位”思想和秦始皇的“极权主义”是否定的,但对初期法家是肯定的。书中比较推崇孔子和孟子,说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在各家中,比较富于人民本位的色彩,没有达到后代儒者那样下流无耻的地步。 毛泽东的上面那首诗写于1973年8月5日,而早在1968年10月31日,他在中共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就对郭沫若说:“你那个《十批判书》,崇儒反法,在这一点上我也不那么赞成。” 1970年代前期的批林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几次谈到《十批判书》。1972年12月17日,在周恩来、张春桥和姚文元等参加的会议上,毛说:“郭沫若的《奴隶时代》、《青铜时代》值得看。《十批判书》,看了几遍,结论是尊儒反法,人本主义。学术界一批人不赞成,赵纪彬、杨荣国都是批郭的,认为孔是复辟周朝的奴隶制。历史要多读一些。历史中有哲学史,其中分派。儒法两派都是剥削本位主义,法家也剥削,进了一步。杨荣国没有讲清,新的势力兴起,还是剥削。” 1973年7月4日,毛在与张春桥和王洪文的谈话中,又提到《十批判书》尊孔反法,这与国民党和林彪一样了。毛还说,他赞成郭沫若以春秋战国作为奴隶制和封建制分期的做法,但是不同意郭沫若对秦始皇的批评。1973年8月5日,毛与江青谈话,专门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毛说:“历代有作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们都主张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则满口仁义道德,主张厚古薄今,开历史倒车。“接着毛念了“读‘封建论’呈郭老”。 由于毛的这些指示,批林整风运动增加了评法批儒运动,扩展为批林批孔运动。 毛泽东所受的法家影响,主要是商鞅、韩非、秦始皇、朱元璋、洪秀全等人的思想和活动。朱元璋允许乡绅抓贪官押送京师,启发了毛发动文革,运动群众,打倒部分中共官员和党政机构。洪秀全还有“大同”幻想,影响了康有为、孙文和毛泽东。 毛泽东所受的洪秀全、康有为、孙文等“大同”幻想和活动的影响,我在两篇旧文中谈过,不再赘述。 毛泽东所受的马列斯主义和活动的影响,主要是斯大林的思想和活动,包括斯大林时期的几本教科书,例如《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其次是列宁的思想和活动,然后是马克思的思想和活动。 (2016-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