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我和俩美女去国际俱乐部跳舞—我帖面有方,舞步潦乱,一曲終了,我无奈松开Lisa......不觉已到晚饭时分,仨人直奔北京饭店。
年轻的朋友有所不知,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北京,市民的生活比较清贫,消费品相当匮乏,更没有舞厅酒吧。在京工作的外国人(那个年代,国人称他们“外宾”,“外专”,“外教”),可以到效仿西方的娱乐点和商业区消费,如,国际俱乐部、友谊商店、北京饭店。这些地方都有门卫把守,不让中国人进,当然这不包括我——我挽着俩洋妞,亲密无间,门卫也不好意思拦我,我就像进农贸市场一样,出入这些“高档”场所,通行无阻。
北京饭店里。服务员带我们仨入座。我拿起菜单,刚看了一眼就大惊失色—天哪,一个破牛肉,标价¥20,相当于我一个月的伙食费。我连忙说,我不怎么饿。还是Sharon 懂我,轻轻的说,“没关系我请客”。 西方人没有请客的习惯,但Sharon 入乡随俗。再说了,我们学校付给Sharon的工资,是中国正教授的10倍之多,我还客气什么?我点了一盘牛肉,加上一瓶冰镇五星啤酒,25块钱吃一顿饭,是我一生做过的最奢侈的一件事儿,要是回去告诉同学们,这将是一件爆炸性新闻。
我们仨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突然,Sharon 起身快步向大厅方向走,去跟一个白人老头握手寒暄......。回座后,Sharon手舞足蹈地向我介绍,刚才那个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剧作家Arthur Miller( 阿瑟•米勒),他还曾是玛丽莲•梦露 的丈夫,著有《推销员之死》等世界名剧。Sharon哪里知道,她如此兴高采烈的向我介绍这位名人,相当于对一个三岁小孩讲述老舍和曹禺。Lisa 也兴致勃勃地讲起自己学习中国文化的心路历程。迄今为止,她已经把中文版《红楼梦》通读了两遍。我的天哪,《红楼梦》我一遍都没读完。文革中,《红楼梦》被当作黄色小说在朋友圈中借来借去,我也是挑着章节看,也没有看出什么够刺激的黄色情节。眼前,天上掉下个洋妹妹,给我吟起了「好了歌」。好妹妹,你就饶了哥吧,聊点别的好不好,谈中国文化,哥也没你懂的多,哥可不能在这个话题上丢人现眼!
酒足饭饱。我们仨还去逛了逛美国大使馆,门口站岗的解放军战士,居然没有要我出示证件。我也顾不得体面,东张西望地把大使馆的里里外外打量个够,以便回校吹牛不眨眼。大厅里,一个长得跟马克•吐温 一模一样的人正在演讲,几乎他的每句话都是个笑点,观众笑得前仰后翻。不好意思,我是唯一一个表情严肃的观众。Lisa低声给我解释,这是个模仿秀演员(impersonator), 他正在模仿马克•吐温讲笑话,还操着浓厚的美国南方口音,只有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人才能完全听懂。我真替自己捏把汗,如果刚才我也跟着其他观众一起笑,那,我在两位妹妹的心目中才是个最可笑的人。
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周末。上帝真是太公平了,我的同学,个个家世“显赫”,见多识广。上帝偏偏眷顾我这个寒门子弟,派了俩美女来提携我,让我在短短的一天内,长了这么多见识。再说了,北京这么多高干子弟,他们的爹妈也没本事把他们带进这些高档场所。不管那么多了,反正,幸福已经悄悄地来敲我的门。
接下来的几个周末,两位美女都在忙别的事儿,没工夫搭理我。我这个从小习惯于清静生活的人,自从走近了两位妹妹,已经变得不堪忍受寂寞。再说了,她俩已经邀请我上了她们的友谊号“游艇”,哥哥我光做乘客怎么行呢?哥得学会驾驶。至于往哪个方向驶,还得看妹妹的“风向”来使舵。
那是1980年,手机还没发明出来,电话公家才有。想给洋妹妹打电话,我得先找个公用电话,然后打到外籍专家楼的值班室,通报过姓名和来电事由,门卫才上去叫人,通话都得在楼下值班室里进行,门卫站在旁边听着。你说这是天方夜谭?No!更邪乎的事儿我还没开讲呢!
那是个星期六,我寻思妹妹们一定睡懒觉,咱也不打电话,慢慢悠悠地在午饭时分蹓跶到专家楼,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英美文学精华集》。门卫看了我的学生证,让我签下名,在「拜訪外宾的的事由」一栏里,我写了 “向老师请教问题”。不一会儿,Sharan手里拿着咖啡,笑盈盈地招呼我进门。
我对Sharon的公寓并不陌生,上次圣诞节舞会来过。Sharon 递给我一杯咖啡,我喝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味道不错”!Sharon 扑哧一笑,指了指书桌上的一本书说,“你看这是什么”,我拿起来一看,《推销员之死—剧本》,是戏剧学院正在排的话剧,是根据阿瑟•米勒的名著改编的。我立刻想到那位在北京饭店见到的老头。哇,这老头跑到北京来原来为这事! 原来,上几个周末,Sharon 和 Lisa 被戏剧学院的朋友请去看排练,兼作点评嘉宾。
正说着,楼下门卫通报,有三位朋友来拜访Sharon。进来的是俩俊男一美女,不用介绍我就知道他们是演员。他们会说简单的英语,说话表情超丰富,Sharon 连蒙带猜也能听懂不少,后来转入正题,谈论《推》剧本的剧情,我自然而然的充当了翻译。别看他们英语不行,对英美名著,如数家珍,还时不时吟出几句名著里的名言来。
之后几个礼拜,我和三位戏子都在Sharon的住处不期而遇,大侃西方戏剧和文学作品。终于,盼来了《推销员之死》在北京的首场演出,Sharon和我都成了受邀嘉宾。演出非常成功,Sharon对中国演员能够如此惟妙惟肖的表现美国人,赞叹不已。
此后,我越来越频繁的去找Sharon,她也不反感,还有Lisa妹妹也时常自告奋勇加入我们的“侃友俱乐部”。我们谈天说地,从来没有重复过一个话题。这也奇了怪了,我这个木讷人,平常沉默寡言,可是和两位妹妹在一起,话匣子就打开了,还时不时逗得她俩哈哈大笑,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周末,我照常去串门,两位妹妹神色凝重。犹豫了一会儿,Lisa打破沉默,告诉我,经常来串门的那两位戏剧学院的男生,被便衣警察找去谈话,问他们和外国女人频繁接触,有没有不轨行为?俩男生当然是无辜的,“我们每次去都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你们想多了”。话虽这么说,两男生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来串门了。这事也太蹊跷了,我和两位洋妹妹接触比他们多多了,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来找我麻烦?想到这儿,我发觉 Sharon 正在审视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