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博文在談論人性,人性中的善與惡以及人性和人類文明的關係等議題, 我閒着沒事也來湊熱鬧。 關於人性,我認為當然是指人類獨特具有的區別於動物的一種社會屬性, 我們暫且不談一個孤獨的個體在完全與社會隔絕的環境下是否還能夠以及需要保持人性, 讓我們說:人性是一種人類社會獨有的區別於動物群體的人與人之關係,相信這個定義大家都沒有異議吧? 人性都包含哪些區別於動物的社會屬性呢? 這個恐怕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明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定義和看法。 廣義地說人性應該包括自進化以來的所建立的道德觀,文明觀,社會觀。為什麼人類社會要建立這三觀呢? 因為人是自動物進化而來的,人具有天生的動物本能和本性---即所有事都以自我生存為先,所有事也包括與其他個體的關係。所以人的動物本性與其社會屬性天生是衝突的, 從特暴龍到霸王龍在上億年的演化中都一直是獨來獨往,壓根就演化不出群體屬性,說實話要不是偶然的宇宙天體事件滅絕了恐龍,連人類文明能否誕生都要打個問號(本文取信於小行星撞地球導致恐龍滅絕,而關於人類文明誕生的偶然性可以另開一篇了)。 雖然人的動物本性和其社會屬性有衝突,但猿人們為了個體生存還是不得不演化出社會屬性,否則個體更加難以生存(因大型食肉動物的存在),這與小型動物演化出群體屬性是一樣道理。 這種群體或社會屬性的演化是個體生存依賴於(或低於)群體生存的必然選擇。 當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化到早期奴隸社會時,少數人奴役多數人這個基於分工協作而來的人與人關係可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絕不是那時文明觀里的惡,崇拜強者無視弱者在宗教建立之前被認為是正常的人類社會屬性,說弱肉強食(即弱者服從強者)就是那時的人性也許並不為過。不過這種人與人關係對人類種群和社會生產力的破壞也是顯而易見的,當人們發現少數強者(奴隸主極其後演變出的君主)的個體私慾不被約束時,整個人類群體和社會將為之付出極大代價。 這時宗教誕生了,宗教的目的就是要給人建立道德觀來約束人的動物本性和私慾, 是宗教把人類社會屬性里的人的行為劃分為善和惡兩種對立的標準。那些基於個體本性無限私慾膨脹的行為被定義為惡,那些克制個體本性私慾甚至幫助他人的行為被定義為善,並開始了抑惡揚善。 擁有眾多信徒的宗教是強大的,羅馬帝國君主從迫害基督教到把基督教立為國教並自封為教主就說明了少數強者和君主也不得不敬畏和利用多數人都信仰的宗教,因為當人類有了這樣統一的道德觀和善惡觀,統治階層的少數人就很容易借壓抑約束個體本性私慾來要求多數人服從,從而鞏固其統治。基督教上來就把每個人定為天生有罪,說人性本是惡的,正好給統治者約束個體要求眾人服從的藉口。 有趣的是,不同於西方的基督教,東方的印度卻孵育出了主張個體修行,靠修行來克制個體的本性私慾,並且“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樣道德觀的佛教,佛教傳入中國並很快紮根於源自西周文化的儒家學說的社會環境裡。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三從四德”和仁義之說基本上是否認人的惡是來自於不加約束的動物本性, 就是說你只要服從特定的人並保持自我仁德就是善了。 當基督教把“什一稅”當宗教義務,讚美施捨窮人為慈善時,儒家這种放任縱容個體本性的道德觀卻造就了“人人各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缺乏社區互助的中國人思想基礎。 而佛教的強調用個人修行來抑制個人慾望恰好彌補了儒家放任個體本性可能帶來的社會惡果。 這是為什麼佛教配合儒家學說得以穩定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根本原因。 由上述可見,東西方的道德觀和善惡觀早在封建社會初期就已經分道揚鑣了。 基督教先把人性中的為己本性定為惡,然後叫人們除惡從善, 西方文化認為社區互助和舍己為他人是善,損人利己是惡, 而東方文化認為人的本性為善,不需要除惡,只要服從上級和提高個人修行就是美德和大善了,至於損人利己只要不違反大仁大義就是天經地義的(所以地溝油會泛濫,因為吃不死人)。 所以就人性來說,東西方的人性之內涵也不是完全一致相同的。 如果你認同西方的善惡觀,並且也認同“人類的社會屬性距離動物的群體屬性越遠則越文明”這個論斷, 那你肯定會說“西方文化比東方文化更文明”, 也會說“西方的人性要高於東方”。 其實呢,從生物進化角度看,人的自私自利本性無關現代道德觀下的那個人性,更無關善惡,它就是人作為動物的一種原始生存本能。 不信你把一群幼兒放到一個與成年人和社會完全隔絕的環境裡讓其自我生存成長,你會發現他們形成的最終人性和動物的群體性差別不大。 這說明了人具有天生的動物屬性---自私和利己。 把自我放在首位是動物為了個體生存的必然選擇,在沒有道德觀,文明觀的動物們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的。 人類(猿人)當初建立社會屬性完全為了生存。進入奴隸社會,人完全放棄了個體本性並認同少數人奴役多數人是為了更好的社會分工協作。到了封建君主社會,人被給與有限的田地和私產,被允許有限地為己謀利,前提是服從聽命於君主,而基督教和佛教+儒家建立起來的道德觀和善惡觀很好地平衡了“既允許個體為己謀利又要個體服從和效命於君主”這個關係。 當人類演化到物質豐裕的資本主義時代終於認識到了,人類的這個動物本性在生存環境改善,物質條件豐盛,社會規則完備的情況下並不必然導致惡,更不是惡之源,反而可以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原動力。 現代社會已經刻意削減了宗教對社會屬性的影響,也削弱了道德觀對人類本性的打壓,而是建立更廣泛的社會觀(即法律,規則)並把人的本性置於社會觀而不是道德觀之下來發展人類的社會屬性(即人與人關係)。這樣的好處是源於人類本性的自由和人權包括民權都得以堂而皇之地納入人性文明的範疇,人類只要按部就班地遵守規則就再也不需要壓抑自我個體的本性了,因為只要遵守規則就肯定不會損人利己,也就肯定不會作惡, 這極大地發揮了每一個個體的能力和創造力,從而社會生產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盡情發揮個體的本性----為己謀利(所以當我說“為己謀利是現代社會正常人性和文明的內涵之一”,你可不要吃驚,更不要追憶起中共洗腦的“大公無私”和“捨己為人”之雷鋒的所謂“高尚人性”)。 到了資本主義後期,人們發現讓人的本性盡情發揮雖然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也消除了作惡,但並不能導致人向善, 資本家的物質條件已經很豐富了,卻還是貪婪和揮霍,做慈善的終是少數, 於是高富人稅和廣泛的社會福利這樣的社會觀出現了,具有最人性,最文明社會屬性的國家----北歐諸國就是例子。 從上所述,你會看到人類文明和人性的進化正是圍繞着約束,釋放,再約束,再釋放人的個體自私為己本性來進行的, 你也會發現隨着人類越走向文明,人類個體的本性就得到越多的釋放和越少的壓抑,人類的社會屬性也離動物的群體屬性越遠, 與此同時,人的原始動物本性也退化的越多。 而隨着人動物本性的消退,人性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換句話說,動物本性消退的部分轉變成了人性, 這種轉變越多,人類就越文明。 有博文論述了資本主義必然會消亡,顯而易見的是:如果有一天,人類個體的為己謀利本性退化到了零,資本主義將失去動力確實無法運轉了,需要被新的社會生產關係替代, 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裡面就是每個人都沒有私心私慾。 總結一下, 人性和善惡是人類的社會屬性,在人類社會進化的不同階段其內涵和定義都不盡相同, 人類文明的進化就是把人類個體的動物本性轉化為有道德標準的人性,這樣的人性越多, 動物本性就越少,惡也就越少, 人離文明就越近。。。 最後說說劉慈欣的“為了保留人類文明而不惜吃人”的理論。 首先, 人為了自我生存而吃他人本身就是從人類社會屬性倒退回動物群體屬性的行為, 一起捕獵的動物群體當沒有獵物時就開始捕殺群體中的弱者,人這樣做肯定是文明的大倒退。 其次,劉建議吃第三者而不是奉獻自己或抓鬮,這又是放棄人性的徹底回歸動物的自我生存本能為先。最後,劉打着保留人類文明的旗號行事,應該是一種基於儒家的善惡觀和中共的道德觀的思維,即只要表面上的道德而不顧背後的非道德和非人性, 表面的善可以大於背後實質的惡。 江曉源對人性與人類文明的關係認識清晰, 打着保留人類文明的旗號吃人的確是文明大倒退,這種倒退回動物的東西不保留也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