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娜据理力争,可雇主的话再次戳中了身在异国他乡、无依无靠的她: “你们这些东北人,笨手笨脚的,什么都干不好”, 而丽娜也不再忍耐,高声说道: “扯什么东北不东北人的,明明是你在故意找茬。” 结果可想而知,双方不欢而散,背着行李再次走向街头的丽娜百感交集,而她刚好在一家中餐馆遇到了老乡玉梅。 从玉梅口中,丽娜才真的明白了,当初没有出国前对于巴黎的设想全都太过美好,这年头,东北人在巴黎的生活不比在国内好到哪里去。 对于每一位外乡人,最无奈的并不是水土不服或是语言不通,而是本地人眼中、骨子里的地域歧视,没有人会愿意为外乡人多多考虑,甚至连一句平和的问候都是一种奢侈。 丽娜作为东北下岗女工,曾经的工作与家庭背景,注定她只能从事低端劳力,可她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却丝毫不比其他人轻。 此时,“下海”这一名词已经在电影中悄然埋下伏笔。 两人简单吃了盘饺子,玉梅将丽娜带回了自己的住处,狭小的空间里,住着的全都是来自东北的女人,年长的甚至已经六十多岁,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包括玉梅在内,她们从事的都是站街女的工作。 先别忙着嗤之以鼻,就是这样不堪的住宿环境,每周还需要120欧元的房租,想想看,丽娜手中的400欧元在巴黎甚至连一个月的房租都不够。 另一边视频通话中,丈夫也声称为了开源节流,父子俩搬到了丽娜娘家居住,将原来的50平米小房子租了出去。 丽娜深知家中的拮据,可她最初还是愿意坚守底线的,不服输的她再一次开始在巴黎华人区找起了正经工作。 《下海》属于文艺片范畴,上映后也没有刻意的渲染与推广,整部电影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在丽娜身上,我们总能感受出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可要与不理想的大环境相对抗,她依旧显得那样弱小与微不足道。 此刻,丽娜的“堕落”显得是那样的顺其自然又是如此的万般无奈,“下海”背后更加深层的苦涩昭然若揭。 有人总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着很多中国妇女的低俗与利益熏心,可反过来想,社会又何时给过她们些许的宽容。 不禁想起余华《活着》里的一句话: “我知道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我不知道是否也宽若大地?上九流,或是下九流,都是活着。怎么去活着,是一个人的选择,但对于有些人——活着,是唯一的选择。” 诚然,一个连活着都成问题的中国妇女,任何人又有什么资格让她必须将尊严放在第一位? 生活所迫导向的“下海之路”,是“堕落”也是“向死而生” 不断地找寻正经工作也在不断遭遇碰壁,丽娜心中的焦急与无奈可想而知。 其实,玉梅那群东北女人也曾经历过丽娜正在经受的折磨与纠结,如若不是万般无奈,哪一位女人愿意成为站街女。 在法国非政府组织“世界医生”的一组调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在法国的华人性工作者中,她们90%在国内留有子女,平均年龄42岁,最年轻的27岁,最年长的63岁,可她们能够赚取到的嫖资,每一次不过20-60欧元,甚至有时还不足20欧元。 出卖了肉体、割让了灵魂,在金钱面前,这微不足道的身躯换来的区区几十欧元让人心酸,这个悲惨世界的不友好让人不禁心惊胆战。 找不到工作的丽娜开始动摇:“躺着就能挣钱,这事,干还是不干?”她开始尝试尾随玉梅等人,看看站街女的工作到底是如何完成的。 手中的钱甚至连下个星期的房租都交不起了,丽娜终于做出了选择。 跟陌生男人上了出租车、开房,在巴黎,丽娜从东北良家妇女变成了无奈的站街女,而这从绝望到麻木再到被生存压力挤压做出选择,前后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 此后的生活貌似也没那么复杂了,开房、交易、拿钱,而丽娜也终于可以将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寄回国内。 这是她唯一的动力与指望,哪怕日子看起来难熬到让这位倔强的东北女子灵动的眼眸再也没了光亮。 在丽娜最初成为站街女时,电影里的一段经典情节很能说明她的心理变化,刚刚来到出租屋的她甚至鄙视站街女老乡到了不愿和她们一起吃饭的地步,哪怕干成了第一单,她依旧不愿意跟她们产生交集。 其实,丽娜从心往外都在鄙视着皮肉生意,只是生活所迫,她早已身不由己。 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也在默默地诉说着这些站街女之间的情谊与无奈之中的彼此依靠,眼看着丽娜的变化。 玉梅十分清楚她已经做起了站街女,可她还是选择轻声提醒丽娜要注意些什么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丽娜的自尊,也许,丽娜的“矫揉造作”就是曾经的玉梅。 而在丽娜之后遭受不守规矩嫖客的暴力伤害时,她也只能抱着玉梅失声痛哭,而玉梅无声的落泪让人读懂了卑微人生中可贵的良善。 哪怕作为站街女,她们又有什么过错,时代洪流发出的声响震耳欲聋,可她们的声音又有谁听得到? 靠站街逐渐实现了稳定收入,丽娜眼神中的漠然却也衍生出了不一样的坚定,此后的她每每与玉梅一起站街。 接客时,放下头发、化上浓妆、戴上大耳环,她已经能迅速捕捉嫖客的眼神,心领神会后偷偷用手比个价,丽娜越发像个老手。 或许是丽娜的加入让这一群女子有了不一样的干劲,没多久,几个人合伙租下了一间“工作室”,丽娜在巴黎站稳了脚跟,“工作室”貌似也让她看到了自己归国的微弱希望。 在电影的演绎中,有一条重要的支线与丽娜的遭遇形成的鲜明的反差,那就是丽娜的弟妹丹丹,两人都选择到巴黎打拼改善家境,可面对人生的疾风骤雨,丹丹却没有丽娜的坚强。 在丽娜准备再干上几个月就归国时,视频通话那头丈夫晓东告诉她家里换了大房子还买下了一间门市,丽娜不胜欣喜。 可弟妹丹丹却表示自己也要前往巴黎投奔丽娜,当时的丽娜蒙了,她冷静地规劝着丹丹,可丹丹如同当年决心去往巴黎打拼的自己,如何能够被轻易说服? 来到巴黎,丹丹和丽娜一样知道了真相,可她却没有丽娜的“狠”与冷静,想了很久决定留下来,可丹丹却始终没能如同丽娜一般在命运的疾风骤雨中撑起一片倔强的小舟。 日夜以泪洗面,最终,丽娜决定带着丹丹提前回国。 如果说,将丽娜的选择称之为“堕落”,“向死而生”或许更适合她,同为站街女,丽娜在命运的泥淖之中有着常人少有的坚强,一个信念足以让她赴汤蹈火又万劫不复。 站街女是可耻的,可生活又何曾让丽娜体体面面的活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