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软红深处  
好女孩进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https://blog.creaders.net/u/191/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蒙特利尔众生相 2006-10-26 20:42:44

每到一个地方,我最感兴趣的第一是吃,第二就是人。可惜我对这里的西餐毫无兴趣,而且听说西人世界的中餐馆亦是不伦不类,我不想浪掷那点有限的银子,因此蒙特利尔的吃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乏善可陈,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但这里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却是有趣得很,悠长单调的日子里,他们是点缀生活的亮色。

 

女人

我对女人的关注永远比对男人要多。

走在蒙特利尔街头,常常可以看见吸烟的女人,大学附近更多。

有吸烟的女人不奇怪,可我逐渐发现,这里吸烟的女人比男人多,这令我非常好奇。那些女子都是漫不经心的抽着烟,既不扮酷也不卖俏,就和喝水吃饭一样正常,手里该干嘛干嘛。相形之下,吸烟的男人少得多。不过仔细观察一下,这里吸烟的女子都是西人居多,很少黑人。和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说也许是西人社会中真正男女平等,所以这里女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比中国女人要大,吸烟算是一种解压方式。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正确答案,可我暂时也没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城市胖子很多,一开始这令我自我感觉特好。渐渐的,就觉得自己长的还是太过单薄,站在那些体形巨大的人中间,一边骇笑,一边自怜。观察得多了,就发现中国人、越南人几乎是这里最瘦的人种。前些天给老爷买衣服,翻检了老半天,好容易找到一件小号的,结果拿回家给老爷一穿,呵呵,至少比他的体形大上两号。

不过说到胖子,还是女的比男的多。

先说青少年(未成年人),这里的胖小孩不少,但满身赘肉的大多是女孩。很难说为什么,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比中国的孩子热爱运动,经常看见圆滚滚的小胖妞蹬着自行车在暴晒的太阳下面飞快的溜来溜去,但热爱运动的小胖妞还是小胖妞。倒是这里的男孩子都长得精瘦精瘦的,男孩中的胖子大都出自中国新移民的孩子。

成年人里的胖子有男有女,但感觉上还是女的占大半壁江山。而且人种不同,胖法还不一样。白人的胖子感觉肉是一嘟噜一嘟噜的,皮肤都打着褶子,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走路一颤一颤的;黑人胖起来体型绝对巨大,但被皮肤紧绷着,滚瓜溜圆,再胖也有个前挺后撅的态势;印巴人胖起来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中国人胖不出那种规模,我就不费口舌了。和老爷走在路上,时不时就看见他两眼发直,推他,他就指指前方,用很自卑的口吻问我,我的大腿有她的胳膊粗吗?我看看那小山一样的巨人,咽口唾沫,要那样比,加上我也勉强啊。

这里的女人,无论年纪,还都喜欢穿低腰裤和吊带背心或者其他紧身的上衣,生生挤出腰间裸露的那一段肥肉。或许这里的人觉得这样性感,我只觉得搞笑兼惨不忍睹。有一次我也穿着紧身T恤和低腰裤到朋友家吃饭,朋友一看我就不怀好意地笑,呦,你这可是这里最时髦的装束啊,我气得跳起来,挥舞着拳头说,兄弟你看清楚了,我这是中国原装进口的小蛮腰,不是这里盛产的野蛮腰。

大家绝倒。

 

新新人类

蒙特利尔的新新人类,也是很有趣的一个部落。

在地铁和公共汽车上,一定可以看见在时髦女郎在耳朵、眉毛、鼻子、嘴唇甚至舌头上打着亮闪闪的小钉或者小环,男子亦不少见。作为一个把吃做为头等大事的人,我常常会和老爷讨论这样的问题,别的地方咱先不说,你说那些在舌头上弄花样的人平时怎么吃饭,又是怎么刷牙漱口的?这样的讨论往往无疾而终,看来要得到答案只有亲身一试,可惜我还没那个胆子。文身在这儿亦是常见,并不是什么黑社会的象征,也不是新新人类的特权,倒是可以忽略不计。

 这里的教育太过散漫,总看见许多半大小子天天在大街上晃荡,成群结队集结在巴士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初到蒙城时每次经过他们总有些惴惴然,尤其是晚上。后来渐渐习惯了,知道他们并不象国内的小混混,见个女人就动手动脚胡乱骚扰,有时不小心撞了一下他们也会主动说对不起。不过最好玩的要属他们的装束,好几次我真的想拍下来,又不知道这算不算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怕被人扁一顿,还是想好了先。这些人大多是黑人孩子,尤其在夏天,喜欢扎块头巾,红色、白色,应该也有黑色的,若是没扎头巾那头上多半是扎着各式各样的小辫;穿着长到或者长过膝盖的宽松T恤,呵呵,和袍子似的;他们的牛仔裤也很值得一提,肥大的裤裆垂到膝盖(一点不夸张),裤腿层层叠叠堆到脚面,有时就拖在地上,日子久一点磨得褴褛的裤边就挂成长长短短的布条拖在后面,而且裤子的颜色容易让人起疑,究竟穿上去之后有没洗过。

老爷笑说这就是深圳的乞丐穿得也要比这体面一些。

有一天,一个高个子的黑人青年和我插肩而过,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又一眼,然后就奇怪自己为什么这么反常,因为那人实在普通,直到他走过拐角看不见了,我才恍然大悟,无他,只是因为他整个人从样子到穿衣的干净利整是好多天没见过的,所以老觉得有点不对劲。

要知道,大概百分之九十多十多二十岁的黑人青年都是这种邋遢打扮。若是偶尔看见一两个白人或者亚裔的面孔,不用说,也是一天闲逛街头的主。从一开始的惊骇到后来的视若无睹,我们经历了一个长长的夏天。

老爷一天下班给我讲了一件趣事:他上班路上,进地铁排队检票的时候,前面一个黑人小青年裤子太长,过检票口时踩到自己裤脚走不动了,他扭了几下,却差点被绊倒,排在后面的人们忍着笑,看他继续努力;他一着急,一手提着裤腿,一手把长长的T恤撩起来——就在这时,强忍多时的人们哄笑起来,原来T恤一撩起来,他大半个屁股和深深的股沟便毫不客气的展览示众了。嘻嘻,真遗憾当时我没身临其境看看这套时髦道具里面的皮里阳秋。

老实说,这流行趋势比在舌头上打洞还让我迷惑,你说他们图啥呢,我不知道穿成这样他们怎么去打球跑步,真的一不留神在马路中间摔个跟头,搞不好还有生命危险。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太奇怪。

 

君子

中国自古有君子国的说法,也君子以前是挺多的,不过再好的东西捂上五千年,不发霉也得变味。反正时至今日,就算看见君子人们也不大敢相信了,倒是真小人让人放心些。

可是我来到这儿,还真有点进入君子国的感觉。

在深圳或者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你敢不敢钱包揣在兜里,在超市或者巴士上掏出来点钱,完了再随手揣回去?我现在就这样,但刚来的时候,老爷在一个路口问路,别人给他耐心指点的时候我站在一边东张西望,一个不留神看到那个热心人的裤子斜兜敞着大口,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就躺在里边。我的心一下子不由替他紧张起来,四下看看,旁边的人都没有我的好兴致,根本毫无察觉。

回去以后给朋友当奇闻讲,没想到被笑作土鳖。他说这里的人买什么习惯刷卡,只有刚从国内来的移民才有用现金消费的习惯。所以这里人的钱包装着各种各样的卡,就是没钱,小偷要下手也不会挑钱包下手。但朋友警告我还是小心些,即使是少,人群密集处也还是有小偷出没的,可是看着周围的人都大大咧咧的,我的警惕性一日小过一日,有时想想如果现在回深圳,肯定又成了小偷光顾的冤大头了。

据我平日的观察,虽然刷卡的人是大多数,不过也有不少人用现金结帐,所以朋友说的固然有道理,但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后来又发现,很多商店超市把一部分打折促销的商品摆在外面,无人看管。想买东西的人自己去挑,挑完了自己拿进去排队结帐。我问朋友,他们怎么这么放心,如果有人不买单直接拿走他们也不知道,朋友笑,这就靠大家自觉了。因为好奇,我就远远站着,看对面人来人往,看了许久,没看到一个顺手牵羊的。不过朋友说其实偷东西的人还是有,不过不多。

来了一些日子后,我们到海关为后运物品办手续。这里的海关大厅没有国内的气派,象很多公司一样隔成很多小隔间。办事大厅有个前台,大家排队领号,然后就坐在外间等叫号。看着人不少,不过很快轮到我们了。走进指定的小隔间,发现接待我们的是一个模样甜美的女孩,看样子不超过二十岁。她的态度很友善,接过我们的申报表,请我们坐下,看了片刻后问我们有无遗漏,我们摇摇头,就这些也是绞尽脑汁才想到的,她便提醒我们,要不要带烟、带酒、带首饰,我们一一否认,她很爽快的就盖了章,前后整个接待过程不超过十分钟。我们已经作好和海关人员斗智斗勇的充分准备了,没想到这么轻易过关,心理竟无限失落。

后来才渐渐明白,这里和国内很大一点不同的是,在国内无论你通过正常途径去办什么事,那些政府机构的办事人员先假设你动机或者材料有问题,你要费尽力气表明你是正当并且清白的,但一旦通过,你再做什么手脚也没人来管了。但在这里,人家先假设你是正当并且清白的,很轻易的让你过关,但以后一旦哪次你不幸被抽查到作弊,对不起,从此你的信用记录就有了污点,无论你再做什么人家都要彻查你的祖宗三代。

有人给我们讲了一个在中国人在德国的故事。那个人毕业于德国名牌大学,好专业,高学历,而且有很好的工作经历。他去找工作,一开始人家一看他的简历就很热情,而且每次面试成绩都很好,可是总在最后关头被人弃用。当他第三次遇上这种事情终于忍不住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那家公司最后告诉他,就是一个原因,他们查他的信用记录,发现他有三次坐巴士被查到无票乘车。他不解,那不过是件小事,但人家说,我们的公交系统很少查票,居然能查到你三次不买票,这件小事反映你的诚实问题,如果我们把中国的业务交到你,如何保证你不再次犯这样的问题?

由此我就想到,也许这也是小偷小摸在这里少见的原因之一。为了蝇头小利让自己的信用蒙污,不但名誉受损,而且从此给自己戴上无形的枷锁。要知道,在这里租房、买房、买车、上学、找工作等等都要有信用证明。

还有一个原因,我想是因为这里的福利比较好,收入少的人有低收入补助,孩子有牛奶金津贴,如果你不愿意工作,可以申请一个身份,有人把这种身份翻译成穷籍或者懒人籍,政府提供房租、基本伙食费和其他基本补助和福利,保证温饱。

就我个人看来,这有点象用灵魂和撒旦做交易。因为据说一个人一旦被划入穷籍(我没有真正上网查过相关规定,都是一点一点听说的),不能买烟酒等奢侈消费品,不能打车,不能乘坐飞机,更不能买车买房,诸如此类。

但无论如何,这里没有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人,没有孩子因为贫困不能上学,没有人因为不能吃饱穿暖(注意不是锦衣玉食),所以无论我对加拿大的税收有多大意见(事实上真的是意见多多),我都不得不承认它的福利有人道的一面。

人说穷乡出刁民,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也许会图穷匕现地露出人性中狰狞凶恶的一面,而这种用暴力或者作弊、投机的方式一旦给人以甜头,就会激发另一种丑陋的人性——贪婪。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再图挽回时,只怕应了那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财富,更是负担。

所以加拿大虽然远远不是完美社会,但在这里人的心思要单纯许多。蒙特利尔,2003年加拿大刑事案件犯案率最高的城市,也因此给我君子城的感觉。

 

街头艺人

最先起念写众生相的冲动就是被街头艺人钩起的,后来引出裹脚布那么长的文章却是始料未及。

在这异国他乡,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地铁站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卖艺的人。吹笛子的,玩萨克司的,弹大提琴小提琴的,打鼓的,拉手风琴的,弹电子琴的,还有很多我根本就说不上名字的乐器。

他们自顾自的奏着演着,调子或者悠扬或者激越,水一般漫过过客的心头。而他们自己,神情漠然,偶尔,会看看乐器匣子里和他们一样孤独而寂寞的硬币,轻轻摇头。那小小圆圆的金属,带着别人的体温,同情或者赞赏,都隐没在冷冷的光芒后面。

地铁站人如潮涌,各有各的方向。

那么多人走过,都是些不相干的人。可如果没有这熙来攘往的人流,他们更寂寞。到最后,他们也要溶入人群中,和他们的音乐一起消失。

他们的音乐常常令我感动。

曾经有几天,每次赶地铁的时候都能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黑人在打鼓,那鼓点,让我想起原始丛林,热带阳光,古老村落,带着花冠起舞的少女,还有热恋中的少年。那鼓点,一声一声,敲疼心脏。可是奔放强劲的鼓点后面,这个老人,却是一脸的郁郁寡欢。

也有那么一段时间,每次回家的时候,一下地铁,就听到一把清凉的笛声,飘飘荡荡,穿过心内的疲惫身外的喧嚣,在空气中悠然浮动。分明从未听过,总是似曾相识。

……想起来太多,说起来无语。

地铁站犹如一块巨大灰暗的背景,那些来了又走的艺人,那些漂泊的音乐,如同这片浑沌喧嚣中自开自谢的花。

携着余香,我常常想象他们的去向,是回到家里,洗个热水澡,倒在床上对着电视发愣?还是和我们一样,也要为了生计,理想和前途而马不停蹄的上学、打工?他们可有相亲相爱的家人?出门时可有不舍的眼神和告别吻,回家后可有欢欣的笑脸和深深的拥抱?那些零星的硬币,可够他们到酒馆消磨一晚上?

每次想停下来,听听他们的故事,还是身不由己地走过,留一路遐思。
浏览(855)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丫头
注册日期: 2006-10-27
访问总量: 19,50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九月茶花(三)
· 九月茶花(二)
· 九月茶花(一)
· 蒙特利尔众生相
· 天葬(歌词)
· 杏花雨(歌词)
· 穿越海岸线
分类目录
【小说】
· 九月茶花(三)
· 九月茶花(二)
· 九月茶花(一)
【花开的声音】
· 天葬(歌词)
· 杏花雨(歌词)
· 穿越海岸线
【万种枫情】
· 蒙特利尔众生相
· 丫头心经之彼岸花开
· 丫头心经之鬼话连篇(写于去年万
· 丫头心经之漫话涂鸦(下篇)
· 丫头心经之闲话涂鸦(上篇)
· 丫头心经之往事,并不如烟
· 丫头心经之公墓行记
存档目录
2010-11-28 - 2010-11-28
2006-10-26 - 2006-10-26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