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人的宗教! 几千年过去了,中国人始终把春节当年过,当最重要的日子过,当每个人喜庆的日子过。可以说它是举国上下,不分种族,老幼,贫富的一次统一庆典和欢度的大日子,尤其是新中国,虽然各地,各民族的过法不尽相同,但也大同小异,说穿了这是中国人造神运动的一个印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春节临近,人们的心就已经在节日里了。忙着采买,打扫卫生,送礼和一年工作的善后。我几乎再找不到一个能和我分享时间的朋友,都在忙,而且比工作日更忙,包括那些已经退休闲居在家的人们,为着一年365天中短暂的几天而奋斗,其乐无穷。 三十前的夜就有了经久不息的爆竹喧嚣,马路和高速上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然后就是海潮退去般的萧条景象,车少人稀。无论是大年三十家人的团聚,一桌子的饭菜,一桌子的欢声笑语,闹到凌晨的央视春晚和最后烟花爆竹的喧宾夺主。还是大年初一的互相拜年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峰,都让人们有了享受经过一年辛勤耕耘后瓜熟蒂落般的踏实和憧憬未来的美好愿望开始。 传统意义上的拜年由于社会形态的改变而改变,如拜年,由过去靠走门串户,到电话问候,到今天的微信红包,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成了最让人爱不释手的娇宠。人们在变化中分享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教带给他们的丰富果实并确定未来奋斗的目标。 我问过许多人,包括国内国外的华人,结合自己在国内外生活的体会,得出的结论是多数国人对春晚不以为然,而能坚持看完的少之又少。而国外的华人却将其奉为至宝,即便再难也千方百计地争取看到,不论时差多么严重,都以第一时间能分享为荣。究其原因,许是国人司空见惯了,华人则物以稀为贵,再有就是华人所固有的浓浓乡情作祟。而无论身在何处,他们坚持过中国年,就是完成他们对自己祖先和自己的宗教的顶礼膜拜的过程。 还是说我自己的故事。干休所里能停车的地方,从年三十起就一位难求。每家的保姆,即便雇佣的是二十四小时工也理所当然地告假还乡了。平时只有休息日才回来看望父母的儿女们,自然扮演起临时工的角色,承担了节日期间全部的家务琐事和照顾老人的责任,并与父母一起守岁过年。我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每天像执勤的士兵一样,守护在父母身边寸步不离,一丝不苟。入夜照顾父母洗脚,睡觉。 虽然自己筋疲力尽,疲惫不堪,但想睡着,也很困难,可能是换地方的原因,心态需要调整,所以每每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初一还得早起,无论三十如何熬夜,因为老人起来了,要吃东西。我把保姆包好的饺子下到锅里,再弄几样小菜,围在一起重温一下春晚,吃几个大馅的饺子。饭后当然还要照顾父母吃药和少量的水果。 拜年的电话响个不停,父辈们显然未能与时俱进,他们依旧习惯使用最原始的方式(电话)互相问候。聊的不外乎是惺惺相惜,语气里都多少带点“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彼此鼓舞激励的话语。你知道他们现在最在乎的是什么? 当然是生命,在生与死之间,连健康也要退居其次。 小时候对过年的认识就是吃喝玩乐,大点才知道还有其它,工作了学会请客、交友,结婚了又学会了送礼。到了现在的年纪,知道了责任和奉献,并将其贯彻到生活中的琐事里。都忙忙碌碌,都没日没夜,但也都快乐和幸福。这就是中国人,一生中的很多希望都围绕着这个宗教画圈,打转。 除此之外,我干的私活就是发光微信和QQ钱包里的所有,偶尔抢来的也倾囊而出,给那些和我生命联系密切的人们,再就是给朋友们拜年祝福。 在过年期间,大街小巷一片狼藉,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硝烟的味道,这从小到大都不曾改变的味道和景象,让人闻起来倍感亲切,看起来倍加温馨。在出国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每到春节,身在他乡为异客的我都会独自回味在国内时过年的情景,但也只能把浓浓的乡愁散在异国土地和天空上,代为消化。 饺子还是要吃,但中国城里买来的总不似母亲亲手包的那样鲜美可口。其实想家就从吃饺子开始,直到能回国过年,坐在父母身旁,这份乡思才告结束。 我很幸福,也很知足,因为我还能享受到父母的呵护,关怀,记挂和温暖。为此我非常的感恩! 今年节过得很充实,鸡年的开端不错,希望这年味十足的开始会帮助你们和我都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地度过新的一年!祝各位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