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杂记 (161) 疲于相处的尴尬 (2015-12-27)
不知道别人如何,我是真不善于与人相处。说假话,违心话和阿谀奉承我都做不来。讲真话又经常被人利用,借题发挥,而且说话稍不留意就会惹上是非。其实许多时候,我都疲于与人相处,包括那些彼此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们。究其原因应该有两方面,一是价值观的差异,二是生活的环境和背景不同。 比如和发小们相处,起初大家谈论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回味起来相关的人都会有些兴趣。但几次聚会下来再叙旧就是老生常谈了,人们自然要千方百计寻找些和现实有关的“趣事”作为谈资,于是乎和过去无关的东西被有意无意地搬上台面。这时的话题想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感兴趣就难了,比如你想分享一些身边发生的轶事,而如果面对的恰恰是些社会地位卑微,生活圈子另类,见识和兴趣不一的人,你就不知道如何与之应答。说深了,唯恐伤及其自尊,说少了根本表达不清观点,也只好作罢,总之那种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的尴尬很让人纠结。其实这很正常,就像生活在西方社会的第一代移民很少能真正融入到西人的圈子里去,就是因为成长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相悖。人家能融入情感或悲或喜的事情,你却不能。 有时和人相处,被以教授相称,总得收敛些本真的东西,时常为了低调刻意附和些浑话,却让人抓住小辫子不放,怪你言行不慎,结果还是毁誉参半。真的做不到凡事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和人相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和生活艺术。因为是人都有立场和生活的圈子,这些差异会让人对事物产生许多偏见,所以想和所有的人都和谐相处,绝非易事。其实我们连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夫妻之间,父子之间以及父母兄弟姐妹之间都不一定能相处得十分融洽,更何况外人,以及那些原本就有显性或隐性的利益竞争者呢? 说来奇怪,有时我们和一些刚相识或认识了却很少往来的人相处的很好,因为这里有客气,而少利益。 一味的迁就和纵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人这辈子千万别想做老好人,你附和了某些人却一定伤害另一些人,总之没有你想要的和谐,因为一切都是相对的,包括通识的好坏。做自己最好,做别人喜欢的或老好人都不是明白的活法,也是消极的人生。 不求与他人志同道合,能随遇而安,心态配合,顺其自然就好。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不必在意别人说三道四。人这一生,总有和你能走近或一时走近的人,也有一辈子格格不入的人。太多的刻意和违心除了让人厌世外,一点正能量没有。如果总是求全责备,就会活在烦恼中了。朋友,何必呢?何苦呢?
回国杂记 (162) 写作的限制? (2016-01-04)
自从08年底开始写作以来,我可以说笔耕不。。。。。。 但回国后,虽然有时也有写点东西的冲动,但都被自我限制了。说是限制倒不如说是压抑,没人真正意义上限制我啊?其实是要顾及的东西多了,因为自己不再是个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一个在组织里的人了。组织里那些有形无形的的条条框框,似恢恢天网,让人无处可逃。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因此谨小慎微成了言行的座右铭。 回国两年了,看到经过努力打拼来的成绩单,很想让自己高兴一下,却总让接踵而来的烦恼搞得兴致全无。当然这些烦恼更多的是诱惑,是让人不断看到希望,而无论前路是陷阱还是坦途都情不自禁地想做一只扑火飞蛾的那种希望。 有个一面之缘的人告诉我,拴着的狗咬人,放着的狗都不咬人。其实写东西的人又何尝不是呢?寂寞时人就剩下思想了,连灵魂都可以廉价销售。忙时就不一样,人的思想都成了限量版的,不再随意兜售。这样说也许可以聊以自慰。 也不可以说,我现在忙得一点时间也没有,其实不然。只是许多事情不想写,不能写,也不该写。 另外就是心浮躁的多了。目标大得不现实和虚无缥缈。其实写作就是一种心灵的诉求、激动和冲动,而预设目标的一定不是写作,而是做秀。
|